Workflow
AI时代阅读
icon
搜索文档
AI时代,阅读该如何平衡深与浅
北京青年报· 2025-04-23 10:06
全民阅读战略地位 - 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工程已第12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成为新时代社会文明建设重要引擎 [1]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世界读书日主题定为"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 倡导借阅读共筑美好明天 [1] 数字化阅读发展趋势 - 手机或互联网成为日常阅读主要方式 "屏读"成为常态 数字化拓宽阅读边界但带来深度阅读挑战 [1] - 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可相辅相成 例如纸质书结合网络查资料 电子书与纸质书场景互补 形成健康阅读生态 [2] 青少年阅读行为特征 - 《2025年度中国青少年阅读报告》显示约六成受访青少年担心AI工具导致阅读碎片化 [2] - 89.9%受访青少年认为AI时代保持深度阅读和独立思考更重要 [2] 深度阅读价值认知 - 深度阅读可提升独立思考能力与语言文字应用水平 避免汉字"失写症"等问题 [2] - 通过日积月累的潜心阅读可建立完善知识体系 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 [3] 家庭教育场景应用 - 家长通过传统阅读可重拾内心平静 涵养优秀家教家风 以身作则带动孩子养成深度阅读习惯 [3] - 深度阅读有助于青少年在"悦读"中茁壮成长 同时促进好家风传承与发扬 [3]
静心阅读 充实成长之路(读书日特别报道)
人民日报· 2025-04-22 22:11
AI阅读工具市场发展 - 个性化荐书和梳理阅读大纲是AI工具为青少年阅读带来的主要便利 [2] - 约60%受访青少年担心AI工具会导致阅读碎片化难以形成知识体系 [2] - 89.9%受访青少年认可深度阅读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2] 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融合 - 数字阅读需与传统阅读结合以守住文化内核和素养 [2] - 数字时代需持久聚焦的主题阅读和经典文本反复阅读 [5] - 纸质文本的批注式阅读有助于建立完整知识体系 [5] 阅读方法与实践 - 朗读法感受音韵之美 默读法便于思考 精读法适合钻研经典 略读法快速了解内容 速读法获取关键信息 [7] - 制定阅读计划并按比例阅读文学 科普 历史等不同类型书籍 [8] - 苏轼"八面受敌"读书法强调先有目标再读书 [10] 人文教育与科技发展 - 科学巨匠兼具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 人文底蕴对科技发展至关重要 [4] - 西湖大学筹建通识教育中心覆盖文学 历史 哲学 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4] - 数字时代知识易走向片面化扁平化碎片化 但需严肃精准系统的知识 [5] AI工具的局限性 - AI仅是工具 其效果取决于使用者的素质和提问题的能力 [9] - 文学核心的感性特质和历史阅读的情绪连接无法被AI替代 [10] - ChatGPT对古籍解读能力有限 纸质阅读更立体深刻 [10] 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 阅读是想象力的重要源泉 可博采众长并形成个人思维判断 [3][4] - 阅读不仅获取知识 更在于获取智慧形成价值 [5] - 阅读滋养生命并汲取力量 如种子在合适时机遇到春天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