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新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萧山“两新”深度融合22条发布
杭州日报· 2025-09-02 02:35
政策发布与战略导向 - 萧山区发布《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政策意见》 旨在加快先进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 [1] - 政策围绕"科创引领 智造变革 人才驱动 青年聚力"四大关键 紧扣"2+3+X"先进制造业体系和"5+N"未来产业体系建设 [4] - 政策三大导向包括以企业获得感为根本要求 厘清政企责任事项 以及尽力到无能为力的最高标准 [5] 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成果 - 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十大场景中 8个场景提高效率30%以上 7个场景提升准确率15%以上 6个场景减少人工50%以上 [2] - 具体场景成效显著:具身智能上料场景降低原丝碰伤率90%以上 搬运成本降15% 工艺参数智能配比场景缩短设计周期并减少错误 [2] - 萧山首创"场景券"政策 整合超2亿元资金形成人工智能赋能"五券"体系开展揭榜挂帅 [2] 企业创新与产业培育目标 - 萧山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 命中率达1/3 19家次企业产品入选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 两年翻一番 [4] - 拥有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以及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等国家级平台和省级概念验证中心 [4] - 三年目标培育产值亿元以上企业550家 十亿元以上企业60家 五十亿元以上企业20家 百亿元以上企业10家 [6] - 三年目标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00家以上 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00家以上 重点"小巨人"企业20家以上 [6] 创新生态与能力建设 - 建设"北斗七星+"高能级创新平台矩阵 打造企业研发 成果转化和裂变孵化的创新生态 [4] - 推动长三角(杭州)AI赋能新型工业化能力中心建设 凝聚专业力量研发应用模型与解决方案 [3] - 实施"四给四助"方法论:给能力助向新进军 给机会助拓市增销 给实惠助降本减负 给服务助茁壮成长 [6]
发力“AI+新制造” 数智临平推动产业能级向新跃升
杭州日报· 2025-09-02 02:26
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与规划 - 临平区提出全面深化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战略规划 积极壮大以智能算力为支撑、通用人工智能为重要引擎的新质生产力 [3] - 明确年度目标:依托算力小镇打造市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创新空间 加快建设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 [3] - 完善"数算模用""芯模联动"算力产业生态 提速推动联通、阿里等新型算力中心投用 年底可调度智算规模达3700P [3] -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目标增长10% [3] - 开展"AI+新制造"行动 争取全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试点 [4] - 支持智诊科技、老板电器等头部企业打造行业大模型 [4] - 实现"设计—供应—生产链"全流程AI渗透率超20% [4] - 突出抓好"智转数改网联" 通过"一企一方案"继续壮大"未来工厂"方阵 [4] - 提升规工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 [4] 企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案例 - 老板电器推出食神大模型ROKI先生 打造全球首款AI烹饪助理 [2] - 构建中国首个AI智能烹饪曲线数据库 [2] - 核心产品i1和i7系列实现从食材识别、火候控制到个性化菜谱推荐的全链路智能化 [2] - 西奥电梯打造电梯行业规模最大的单体智能工厂 制造精度达0.1mm级 实现2分钟出货1台电梯的效率 [6] - 将多模态AI与工业物联网深度融合 重构电梯全生命周期管理 [6] - 自主研发轿厢AI行为识别技术 可监测跌倒、扒门等危险动作并联动语音警示 [6] - 德适生物自主研发通用型医学影像基座模型iMedImage™ 为千亿参数规模大模型 [1] - 成功入选《2025数字健康创新应用案例》 [1] 产业生态与技术发展方向 - 临平经开区发现企业主要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包含视觉检测、大模型、数据挖掘等 [7] - 重点应用方向为产品设计、智能排产、预测维护、质量检测、工艺优化 [7] - 鼓励龙头企业打造细分行业AI赋能示范 培育更多"制造+产品"服务新业态 [7] - 临平以数智化转型为突破口 通过技术赋能、场景落地与生态构建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跨越 [1] - 精准锚定"AI+新制造"赛道 为区域产业能级实现新跃升注入强劲动能 [1]
兆丰股份(300695) - 300695兆丰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31
2025-08-31 10:38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44亿元,同比增长5.88% [2] - 归母净利润7107万元,同比增长7.18% [2] - 毛利率28.34%,净利率21.2%,同比均上升 [2] 业务结构 - 主机配套业务营收占比35% [10] - 主机业务2025年增长约40% [10] 技术研发 - 累计开发轴承产品近5500余种型号 [5] - 持有有效专利100余项 [4] - 建成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技术中心及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 [7] 产能布局 - 推进年产3000万只汽车轮毂轴承单元精密锻车件智能工厂项目 [4] - 人形机器人丝杠产能100万套,已完成多型号设计并开展测试 [8] 新业务进展 - 电控产品实现小批量供货 [6] - 介入工程机械电控板块,与头部新能源车厂推进合作 [9] - 布局无人物流车、人形机器人充放电模块产品 [9] 战略方向 - 推行"由机向电、电牵引机"发展战略 [6] - 通过"产业投资+业务合作"模式拓展产业链 [3] - 应用机器人自动生产线及5G技术构建数字工厂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