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时尚

搜索文档
韩流时尚卷土重来
新浪财经· 2025-08-27 12:16
品牌运营与渠道 - Wooyoungmi近期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和成都太古里围挡新店 分别称为中国首店和西南首店 但西单老佛爷百货早在2025年2月已设立中国第一家线下独立首店[1] - 西单老佛爷百货门店由商场作为代理商运营 而太古里两家门店由韩国可隆集团运营[1] - 可隆集团涉足纺织、汽车、航空、石油等多个领域 是户外运动品牌Kolon Sport的母公司 在中国以可隆中文名存在 由可隆工业与安踏集团合资运营[2] - 可隆工业还是Khaite和Marc Jacobs等设计师品牌在部分亚洲市场的代理方 但Wooyoungmi未出现在其运营品牌名单中[2] 品牌定位与市场策略 - Wooyoungmi于2002年在巴黎成立 以男装为主 全球有47个线下销售点 其中仅3家为独立门店(巴黎2家 首尔1家)[5] - 在中国通过芮欧百货、北京SKP和连卡佛等集合渠道销售 线上通过Farfetch和Ssense等电商平台销售[5] - 产品定价中高端 T恤和卫衣售价2000元至4000元 外套和大衣价格在5000元到7500元之间[5] - 品牌风格更具时装特征 在巴黎时装周走秀 通过印花、刺绣和镂空等细节凸显设计师形象 街头潮流属性较弱[6] - 韩国品牌出海扩张积极 普遍选择与本土代理商合作 可借助代理商成熟渠道资源并把握中国市场趋势[5]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韩国品牌正密集进入中国市场扩张 第一波以Chuu、Raive和Rest&Recreation等大众定价的辣妹风品牌为主[9] - Chuu于2021年在杭州开设中国首店 至2024年7月门店数量超过200家 夏装价格多在100元至300元之间 瞄准Z世代年轻女性[9] - 韩国品牌善于通过明星代言和社交媒体营销强化年轻群体影响力 文化输出叠加商业落地模式帮助快速打开中国市场[9] - 中国本土辣妹风品牌如Basement FG和W Management迅速入场 加速市场饱和 但韩国中高端设计师品牌在中国市场存在感仍较低[9] - 韩国设计师品牌整体崛起时间较迟 部分品牌在2010年前诞生 但知名度在过去十年随着K-Pop和文化影响力提升才获得[10] 市场挑战与消费者态度 - 韩国设计师品牌如Juun J、Ader Error和Andersson Bell在中国主要依靠集合渠道销售 虽有潜在扩张空间 但面临设计师品牌常见问题[12] - 缺乏持续爆款不易走量销售 系列差异可能导致消费者流失 当前社会零售环境承压 奢侈品购买意愿下滑 设计师品牌受冲击更大[12] - 消费者反映Wooyoungmi和Ader Error等品牌代理商数量多 不同渠道折扣和价格差异大 影响正价产品购买意愿[13] - 韩国设计师品牌独立门店被认为进入中国市场太迟 近年韩国旅游较少以这些门店为目的地的现象普遍[13] - 韩国设计师品牌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尚未被市场充分认可 缺乏像日本山本耀司、川久保玲等传奇设计师的群体背书[13] - 韩流具有较强互联网特征 虽更容易接触受众但本地特色较弱 建立国家整体设计师品牌形象需长期周期性过程[13]
安踏投资的韩国潮牌要来中国了
36氪· 2025-08-15 00:46
韩国潮牌Musinsa中国市场扩张 - Musinsa计划2024年在中国开设首店 上海淮海路百盛购物中心首店将于年内开业 上海徐家汇商场"新六百 YOUNG"也将引入该品牌[2] - 公司线上旗舰店将于2024年9月率先登陆中国市场[2] Musinsa业务模式与规模 - 平台最初以运动鞋社区起家 发展为集购物、内容、社区于一体的时尚平台 入驻品牌超过8000家[1] - 2024年全年GMV达1.24万亿韩元(约60亿元人民币)[1] - 除线上业务外 还开设打通电商的线下仓储店 并孵化多个自有品牌[1] - 旗下自营品牌Musinsa Standard于2017年推出 因价格亲民被称为"韩版优衣库"[1] 中国消费者需求表现 - 2024年第二季度首尔圣水洞门店中国籍顾客交易额环比增长257%[3] - 弘大店2024年上半年中国游客消费额同比增长180%[3] - Musinsa Standard首尔5家门店2024年上半年中国顾客交易额同比增长120%[3] - 线下门店外国顾客中中国顾客占比达32% 仅次于日本顾客的27%[6] 安踏战略投资与合作 - 安踏体育以500亿韩元收购Musinsa约1.7%股份 并于2024年1月计划组建合资公司[3] - 双方成立合资公司 Musinsa持股60% 安踏持股40% 经营权由Musinsa掌握[3] - 安踏主要提供本土资源支持 帮助Musinsa在中国市场落地[3][7] - 通过此次投资 安踏将业务边界从户外运动延伸至潮流时尚领域[4] 市场竞争与挑战 - 欧美潮牌在中国市场逐渐退潮 为韩国品牌提供市场机会[6] - 社交媒体通过明星网红穿搭示范加速韩国潮牌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提升[6] - 韩国潮牌NERDY在中国发展受挫 2024年与代理商出现矛盾 天猫旗舰店及线下门店大多已关闭[7] - Musinsa计划到2030年在中国开设超100家门店[6]
安踏投资的韩国潮牌要来中国了
36氪未来消费· 2025-08-07 12:51
韩流潮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 韩国潮流服饰品牌持续受到中国年轻消费者追捧,从NERDY到Mardi再到emis,品牌更迭但韩流热度不减 [4] - 2025年以来多个韩国潮牌如emis、Rest & Recretion、Contect X、Ader Error等加速布局中国市场首店 [6] Musinsa的品牌与业务模式 - Musinsa从运动鞋社区发展为综合时尚平台,入驻品牌超8000家,2024年GMV达1.24万亿韩元(约60亿人民币) [8] - 公司通过线下仓储店和自有品牌(如Musinsa Standard)拓展业务,该自营品牌因高性价比被称为“韩版优衣库” [8] - 计划2024年9月上线中国线上旗舰店,年内开设上海淮海路首店,并入驻徐家汇“新六百 YOUNG” [8] Musinsa的中国市场表现与战略 - 首尔门店中国顾客消费激增:圣水洞店Q2交易额环比增257%,弘大店上半年消费额同比增180%,5家自营品牌门店上半年中国客交易额同比增120% [10] - 外国顾客中中国占比达32%,仅次于日本(27%),公司计划2030年前在中国开设超100家门店 [16][18] 安踏与Musinsa的合作 - 安踏与Musinsa成立合资公司(持股比例60%:40%),安踏提供本土资源支持,Musinsa保留经营权 [11] - 安踏此前以500亿韩元收购Musinsa 1.7%股份,此次合作标志其从户外领域向潮流时尚延伸 [11][12] - Musinsa门店中国顾客中60%为10-29岁年轻人,安踏借此强化Z世代市场渗透 [13] 韩国潮牌的中国市场挑战与机遇 - 欧美潮牌退潮为韩国品牌(如Musinsa)创造市场机会,社交媒体加速其传播 [15] - NERDY因代理纠纷在中国市场受挫,2024年关闭天猫旗舰店及多数实体店,警示韩国品牌需重视本土化运营 [18][19][20] - Musinsa通过安踏合作规避代理风险,借助后者本地化经验提升落地成功率 [21] 行业趋势 - 韩国潮牌需应对消费者偏好快速变化的问题,长期吸引力构建是关键挑战 [22]
北上广商场最近一股首尔味?
虎嗅· 2025-08-06 07:22
韩国潮牌在中国市场扩张趋势 - 韩国潮牌近期在中国一线城市核心商圈加速开店 最近三个月有七个品牌开设中国首店 包括RAIVE Fakeme Contect X GRVRGROVE Mmlg等 [12] - 重点入驻区域包括上海淮海路 北京三里屯 深圳万象天地等高端商圈 目标客群为高净值年轻消费者 [10] - 典型品牌包括emis在北京开设快闪店引发排队热潮 RAIVE在深圳 成都 南京 上海连开四店 Ader Error筹备北京三里屯双层旗舰店 [2][20][29] 品牌定位与产品特性 - 产品风格两极分化 极简代表emis主打棒球帽 售价200-349元 繁复代表RAIVE强调层叠穿搭 单价区间200-800元 [18][19][20][32] - 门店设计强调概念化与体验感 emis上海店采用体育馆主题 RAIVE新天地店打造海岛氛围 Ader Error推行无性别美学 [26][27][29] - 通过明星代言强化影响力 Jisoo 杨幂等带动emis销量 宋智雅等KOL为GRVRGROVE站台 单次快闪店销售额达12亿韩元(约620万人民币) [19][39][48] 市场进入策略与运营模式 - 采用"社交种草-快闪试水-正式扩张"三板斧模式 依托小红书内容传播 快闪店测试市场反应后快速开店 [50][52][56] - 依赖本土代理商运营 Mardi由曼多亚公司代理 8个月销售额增长48倍 chuu由杭州黯涉运营 门店达231家 多家月营收超百万 [61][63][64] - 资本层面深度整合 安踏集团投资Musinsa约2.64亿元人民币持股1.7% 计划成立合资公司 Musinsa中国门店消费额第二季度环比增257% [45][65][66] 消费者群体与消费行为 - 核心客群为10-29岁年轻消费者 在Musinsa门店消费占比约60% 追求新锐潮流与独特性 [14][46] - 消费动机受明星同款驱动 通过Instagram等平台引发购买需求 注重门店拍照体验与氛围感 [30][39] - 对产品质量存在争议 社交平台出现"祛魅"评价 涉及面料质感 版型及中外版本差异等问题 [31][34][73] 行业竞争与挑战 - 品牌同质化现象明显 与早期韩系品牌如Mardi Mercredi chuu等风格差异有限 [24] - 代理合作存在风险案例 NERDY因代理商与品牌方纠纷导致清仓甩卖 影响市场存续 [68][71] - 价格策略受质疑 中国市场价格高于韩国本土 质量与定价匹配度引发消费者讨论 [32][73]
北上广商场最近一股首尔味?嫌弃欧美快时尚的白领花几百买“韩女感地摊货”
36氪· 2025-08-06 07:04
韩国潮牌在中国市场扩张现状 - 近期有多个韩国潮牌在中国一线城市开设首店 包括Rest&Recreation北京首店 Ader Error中国首店 Staur大陆首店以及emis快闪店 [9] - 最近三个月有七个韩国潮牌在中国市场开出首店 包括RAIVE Fakeme Contect X GRVRGROVE Mmlg等 [9] - 主要集中在北京三里屯 上海淮海路 深圳万象天地等核心商圈 目标客群为高净值年轻消费者 [9] 品牌定位与产品策略 - emis定位极简美式复古风格 主打产品为棒球帽 韩国代购价200元 天猫旗舰店售价349元 [13] - RAIVE采用繁复叠穿设计 强调层次感穿搭 2022年在首尔开设首店后 今年4月起已在深圳 成都 南京 上海开设4家新店 [15] - 产品单价范围从一两百元到千八百元 在中国市场价格较韩国本土更高 [23] 市场营销与渠道策略 - 采用"入华三板斧"策略:小红书种草 大商圈快闪店 韩国明星一日店长 [37] - Musinsa线下门店中国游客消费额激增3.6倍 第二季度圣水洞门店中国顾客交易额环比飙升257% [33] - GRVRGROVE上海快闪店累计销售额达12亿韩元(约620万元人民币) [35] 运营模式与合作伙伴 - 普遍采用"韩国品牌+中国代理"模式 Mardi由中国运营商曼多亚管理 8个月内销售额增长48倍 [43] - Rest&Recreation RAIVE More or Less等品牌均由曼多亚负责中国市场运营 [48] - 安踏体育以约2.64亿元人民币收购Musinsa约1.7%股份 计划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 [50] 消费者反馈与质量争议 - 社交平台出现"对韩国衣服祛魅"评价 关键词包括"超绝地摊货""贫穷女大感""又贵又廉价" [24] - 存在"国版"和"韩版"质量对比争议 部分消费者认为韩国原版在面料 版型 工艺方面更优 [26] - NERDY因代理商与品牌方纠纷导致在中国市场颓势 凸显代理合作模式风险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