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

搜索文档
Meta rolls out Teen Accounts on Facebook and Messenger globally
TechCrunch· 2025-09-25 14:33
青少年账户全球扩展 - Meta将青少年账户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扩展至全球范围的Facebook和Messenger平台[1] - 该账户内置保护功能和家长控制措施 最初于去年秋季在Instagram推出[1] - 16岁以下青少年需获得父母许可方可修改账户设置[2] 账户保护机制升级 - 系统自动将青少年置于限制不当内容和非必要联系的使用环境中[2] - 仅允许已关注用户或有过通讯记录者向青少年发送消息[3] - 故事功能仅对好友可见且可互动 标签、提及和评论功能同样受限[3] 使用时间管理措施 - 每日使用超1小时后系统将推送离开平台提醒[3] - 夜间自动启用"静音模式"限制使用[3] 校园合作计划启动 - 正式推出校园合作计划 允许教育工作者直接举报欺凌等安全问题[7] - 计划试点期间获得参与学校积极反馈 现面向美国所有中学开放注册[8] - 合作学校将在Instagram页面展示官方合作伙伴标识横幅[8] 行业监管背景 - 该举措响应美国卫生局长及多州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切[9] - 部分州已开始限制未成年人未经父母同意使用社交媒体[9] 安全有效性争议 - 研究显示青少年账户仍存在自杀自残内容及贬损性性行为帖文[4] - 公司声称保护措施已使青少年接触有害内容概率降低[4]
与青春对话:解码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成长密码
经济观察报· 2025-09-05 03:44
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 - 中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达24.6%,焦虑障碍患病率超过13%,每4个中学生就有1个存在手机依赖倾向 [1] - 心理问题表现为学业焦虑、社交退缩、自我伤害及隐喻式情绪表达,例如持续失眠、拒绝集体活动、隐蔽部位划痕等 [3] - 长期压力导致前额叶皮质发育受阻,皮质醇水平升高引发免疫系统紊乱,心理问题易转化为慢性疾病 [2] 问题成因分析 - 成因包括先天性因素、遗传与基因突变、家庭创伤与教养方式、学校及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共同作用 [1] - 外显行为实质是青少年缺乏情绪缓解途径的求救信号,而非单纯心理脆弱或缺乏挫折教育 [1] 识别与干预措施 - 需警惕持续两周以上的睡眠紊乱、突然放弃长期爱好、社交账号发布消极图文等异常行为 [6] - 家长应设立每日20分钟"无评判时间"专注倾听,通过共情和接纳建立良好沟通模式 [5] - 缓解方法包括深呼吸(吸气4秒/屏息4秒/呼气6秒)、适度运动、信任关系倾诉及正念练习 [7][8][9][10] - 若自我调节无效需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早期干预可防止病情恶化 [11] 社会支持体系构建 - 需通过父母非暴力沟通、学校心理课程纳入正课表、社会心理知识普及等多维度构建支持体系 [11] - 对心灵的关注将转化为青少年应对成长挑战的心理韧性,每个求助信号都值得被珍视 [11]
省青少年心理健康医学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海南日报· 2025-09-01 01:09
中心成立与定位 - 海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医学中心于8月31日在海口揭牌成立 填补了海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专业服务资源的空白 [1] - 中心致力于打造集医疗服务 心理指导 健康教育 科研创新于一体的示范平台 [1] 服务内容与设施 - 中心开设青少年发育评估门诊 情绪障碍门诊 睡眠门诊 心理测量室 个体及家庭VIP心理诊室 沙盘治疗室等业务及功能室 [1] - 引进生物反馈治疗仪 重复经颅磁刺激仪等先进设备 [1] - 汇聚50名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医师 心理治疗师等专业医务人员 [1] - 提供精神卫生临床医学诊疗 心理健康咨询与心理治疗服务 包括情绪调节 睡眠障碍疏导 人际交往指导 亲子关系调适 [1] 运营重点与规划 - 重点推进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和规范诊疗 推动学生心理健康筛查与评估 [2] - 开展个体心理咨询 团体心理辅导和家庭治疗等专业医疗服务 优化服务流程 [2] - 整合优质资源 搭建家-校-医-社协同一体化平台 [2] - 逐步建成全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 [2] - 依托心理援助热线与专业危机干预团队 通过多媒体传播矩阵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 [2] - 强化与教育 民政 妇联等部门及社会组织的沟通协作 完善跨部门工作机制 [2]
迎开学,这份健康“锦囊”请收好
人民日报· 2025-08-29 01:11
开学季健康防护重点 - 开学季学生需重点防范3类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百日咳、肺结核和新冠病毒 肠道传染病如手足口病、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南方地区儿童需特别注意蚊媒传播疾病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流行性乙型脑炎 [1] - 提出5项防护建议:勤洗手 注意居家卫生包括每天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 全程及时接种疫苗 加强对孩子健康的监测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 [2] 体育运动健康原则 - 青少年体育运动需遵循全面性原则 鼓励参与多样化体育项目避免过早专攻单项运动 [4] - 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运动强度需逐步提升并保证充足户外活动时间 [4][5] - 遵循局部和整体相结合原则 避免过多局部运动 强调集体活动对培养集体荣誉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的重要性 [6] - 运动中需注意"光、视、形"三要素:每日保证2小时户外活动 科学用眼保护视力如坚持"20-20-20"原则 保持良好身体形态预防脊柱侧弯等问题 [7] 心理健康识别与调节 - 开学前可能出现抑郁情绪 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易怒、食欲下降和失眠等 与抑郁症的区别在于持续时间短于2周、程度较轻且未达疾病标准 [8] - 可通过两步判断心理问题:观察持续一周以上的负性变化 通过纵向横向比较发现明显差异 若影响学习生活社交功能需寻求专业帮助 [9] - 调节抑郁情绪的3项建议:教孩子学会接纳和表达情绪 提前一周按学校作息调整生物钟并保证每天40分钟户外活动 教会管理学习压力如制定计划、拆分目标、采用番茄时钟法 [10]
苏州市领导为市家庭教育咨询中心揭牌
苏州日报· 2025-08-24 23:19
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部署 - 市委书记专题调研苏州市家长学校总校并揭牌家庭教育咨询中心 强调将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摆在突出位置[1] - 苏州市家长学校总校是中小学家庭教育工作重要阵地和国内特色品牌 新启用的咨询中心将提供家庭教育咨询与心理测评服务[1] - 推动服务阵地向街道社区延伸 要求中小学校在开学季开展家访和校园文体活动以营造和谐学习环境[1] 心理健康体系建设措施 - 系统完善工作方案 健全心理咨询 筛查 预警 干预机制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联动格局[2] - 建立定期分析评估机制督促工作落实 发挥社会组织与党群服务中心作用 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心理健康服务[2] - 配足配齐心理健康教师 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家庭教育典型场景 全面提升工作水平[2] 学生保护与宣传机制 - 全面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并建立档案 加强隐私保护 增强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 - 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力度[2]
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代表建议专题会议召开
长沙晚报· 2025-08-20 06:00
政府工作部署 -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督办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三项建议 高位推动建议办理 [1] - 市教育局作为主办单位汇报阶段性进展 市委宣传部等8家会办单位补充汇报协同举措 [1] - 工作聚焦理念塑造 教育强化 能力提升三大核心问题 重点构建监测评估 家校社协同 投入保障 宣传引导四大体系 [1] 具体实施进展 - 心理健康教育已全面融入课程体系 正构建全覆盖课程体系 [1] - 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提速 但专业人才短缺问题仍需破解 [1] - 市 区 校三级心理服务平台逐步完善 学生心理健康筛查试点启动 [1] - 家校社协同机制持续深化 医教协同和困境群体帮扶等协同举措已推进 [1] 行业影响 - 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获得政府多部门协同推进 包括教育 宣传 卫健 妇联等系统 [1] - 该领域正从课程体系 人才建设 服务平台 筛查机制等多维度系统化发展 [1] - 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跟踪督办 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1]
美国去年超8万人死于药物过量
央视新闻· 2025-08-06 05:28
公共卫生危机 - 2024年全美药物过量死亡人数超过8万人[1] - 药物过量危机持续演变并构成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 - 青少年群体因心理健康问题加剧药物滥用风险 40%高中生因持续悲伤停止日常活动 20%学生曾考虑自杀[1] 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 - 过去10年报告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青少年数量持续增加[1] - 青少年使用酒精和药物应对压力焦虑及抑郁现象显著[1] - 疾控中心启动"自由心灵"专项活动针对12-17岁群体提供药物使用与心理健康关联资源[1] 预防措施部署 - 新宣传活动面向青少年及其家长监护人提供专业信息支持[1] - 项目重点支持家庭成员开展药物使用预防对话[1] - 旨在提升青少年群体对药物滥用的预防和应对能力[1]
拱墅区加快推进“医教社”协同 构建“预防发现干预”全链条
杭州日报· 2025-07-10 02:21
拱墅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 拱墅区举行社会心理服务宣传月主题活动,现场创建"青少年'阳光导师'协同守护网格化工作机制",首批29位跨领域专家组成的"阳光导师"团接受聘任 [1] - 全区小学初中每个校区设立心理健康辅导站并配备至少一名专职心理老师,高中每个年级配备一名专职心理老师,教师心理健康C证持证率达100%,B证持证率达34.6% [1] 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创新 - 拱墅区在全市率先联动医疗、教育、社区三方资源,构建"预防—发现—干预"全链条心理服务机制 [1] - "阳光导师"团包含心育教师、心理指导专家、社区心育专干等角色,可跨校区支援解决棘手个案,卫健系统专家能及时介入诊断筛查结果存疑的案例 [1][2] 家校社联动服务模式 - 针对休学学生,社区心育专干联合教师上门访问跟踪生活学习状态 [2] - 工作机制整合教育、卫健、社区及政法委、民政、公安等系统资源,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协作网络 [2]
儿童文学《我们光芒万丈》鼓励青少年悦纳自己
北京商报· 2025-07-02 01:50
书目发布 - 《2025年小学生暑期分年级阅读推荐书目》正式发布 由全国百班千人读写计划研发 93位一线语文名师参与严选 覆盖小学1-6年级 [1][3] - 书目以原创主导 科学升温 多元视野为三大特色 每本书经过名师严选 专家审读 校长或特级教师先读三个环节 [3] 入选作品 - 青年作家陈伟军创作的《我们光芒万丈》入选推荐书目 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推出 [1] - 该书是陈伟军继《我想成为你的骄傲》之后 再度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品 [1] 作品内容 - 《我们光芒万丈》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呼吁孩子拥抱真实 悦纳自我 [3] - 作品以转学少年侯小阳的视角切入 展现父母离异后陷入自我怀疑的男孩重建自信的历程 [3] - 通过细腻笔触和动人故事 反映青少年成长困惑和情感渴望 鼓励孩子相信自己终将光芒万丈 [3]
特别策划 | 让孩子成为“孩子”
新浪财经· 2025-06-30 05:22
教育竞争与课外活动 - 美国社会学家希拉里·弗里德曼通过研究国际象棋、舞蹈和足球三个活动,分析约100个家庭数据,揭示儿童竞争性课外活动的动机和产业结构 [2] - 过去25年美国社会不平等加剧,家庭规模缩小导致父母对单个孩子教育投入更多精力和财力 [2] - 大学录取竞争激烈,顶尖名校名额供不应求加剧家长焦虑 [3] - 中产阶级家庭参与竞争性活动是为增加孩子未来成功机会,并非盲目跟风 [4] 品格优势培养 - 品格优势是孩子幸福人生的关键因素,包括情绪力、抗逆力、自我效能感等7个核心要素 [8] - 积极教育通过心理学原理帮助孩子发挥内在优势,培养创造力、审美力和同理心等"王者之力" [8] 青少年心理健康 - 青春期身心变化易引发情绪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普遍且不能自愈 [10] - 《照顾好你的"心"》提供专业建议和互动练习,帮助青少年应对学业压力、抑郁等心理问题 [10] 童年特质与成人发展 - 成年人逐渐丧失童年宝贵品质,如梦想和决心,被日常生活束缚 [13] - 《做个小孩》指导成年人运用童年品质应对烦恼和压力,提升幸福感和韧性 [13] 大脑与幸福感 - 人类大脑存在消极偏见,容易吸收负能量形成恶性循环 [16] - 通过专注积极体验可重塑大脑,增强安全感、满足感和联结感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