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性存款

搜索文档
存款搬家如何向实体经济传导?——2025年8月金融数据点评
一瑜中的· 2025-09-14 15:27
核心观点 - 存款搬家仍在进行中 居民存款向非银机构转移 货币周转效率提升 经济循环最差时期已过去[4][6][14] - 中国居民没有超额储蓄 只有防御性存款 储蓄占收入比重疫情前后基本持平 约为35%-36% 存款搬家是储蓄内部结构从防御性存款向正常存款的转化 而非储蓄转消费[4][20][27] - 存款搬家向实体经济传导的关键在于创造有投资回报的投资性储蓄 而非存款性储蓄 股价改善带动一级市场投资是可行路径[4][8][27] - 企业贷款多寡不必然对应经济好坏 贷款仅是企业获取资金的一种方式 偏弱的生产性贷款反而有利于改善供需失衡问题[4][9][31] - 股票配置价值已打开 稳市政策降低波动率提升风险调整后收益 债券收益率底部确定性高于顶部[5][33] 存款搬家现状与跟踪指标 - 8月居民存款同比回落 非银存款同比多增5500亿元 存款搬家持续进行[6][45] - 居民新增存款占M2比重为53% 较2020-2021年均值54%有所回落 但仍高于2016-2019年均值43% 显示货币向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流动效率提升[15] - 企业居民存款剪刀差为-5.6% 较2020-2021年均值-3.9%和2016-2019年均值-0.1%仍偏低 但持续向上修复 领先PMI约半年 领先万得全A净利润约一年[6][16][17] - 居民存款与沪深北股票总市值之比为1.55倍 虽从高位回落 但仍高于2020-2021年均值1.25倍和2016-2019年均值1.31倍 对权益市场影响处于起步阶段[6][17] 存款搬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机制 - 居民储蓄分为存款性储蓄(现金/存款)和投资性储蓄(买房/一二级市场投资) 前者对企业无影响 后者可改善企业现金流或长期预期[4][8][27] - 房价、股价、PPI走弱导致居民减少投资性储蓄 增加防御性存款 资金淤积于居民账户[4][27] - 房地产和影子银行曾是投资性储蓄重要载体 当前需依靠股价改善带动PE、VC、IPO等路径实现资金向实体传导[8][27] 信贷与货币视角下的经济解读 - 8月人民币贷款新增5900亿元 同比少增3100亿元 余额同比增长6.8% 居民贷款新增303亿元 同比少增显著 企业贷款结构中以短期贷款为主(增700亿元)[36] - 企业流动性诉求通过M1(新口径同比6%)体现 贷款非唯一资金来源 政府支出、居民消费或投资行为均可提供流动性[9][30][45] - 生产性信贷(如非房地产企业贷款)增长高于终端需求信贷(如消费贷) 加剧供需失衡 偏弱的生产侧信贷反而有利于价格止跌[9][31] 资本市场影响与配置逻辑 - 股票夏普比率持续抬升 稳市政策降低波动率 提升风险调整后收益 居民存款搬家是主导非银流动性的关键因素[5][33] - 债券市场受通胀预期和资产价格上涨制约 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受限 权益市场波动率维持低位时 债券收益率底部确定性更高[5][33] - 社融增量2.57万亿元 同比少增4630亿元 存量同比8.8% 政府债融资同比少增2519亿元 从拉动转为拖累[2][41][42]
张瑜:居民存款的“存”与“搬”——五大指标助观察
一瑜中的· 2025-08-26 01:44
核心观点 - 居民存款从"超额防御性存款"向"正常存款"的转化是当前宏观主要矛盾,该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对应物价回归均衡,第二步对应再通胀,目前处于第一步阶段[4] - 中国居民超额存款规模约40万亿元,基于2024年名义GDP135万亿元及疫情前存款/GDP比值80%-90%测算,实际存款规模达160万亿元(2025年7月),显著高于理论值110-120万亿元[6][7][21] - 居民存款搬家需通过资金流量表跟踪,2016-2019年居民新增存款占收入比重为14%,2022-2024年升至22%,抬升8个百分点,但该数据难以高频更新[4][8] - 提出五大高频指标替代资金流量表:活期定期存款剪刀差、新增货币/新增M2、企业居民存款剪刀差、非银机构融资规模、存款与股票市值比,用于实时监测存款迁移进度[4][40] 存款规模测算 - 2010-2019年居民存款/GDP比值均值为78%,2024年底该比值达112%,较2021年87%上升25个百分点[21] - 国际比较显示美日英等国存款/GDP比值异常抬升后均出现均值回归,中国当前比值涨幅显著高于历史趋势,存在回归压力[7][23][32] - 美国1951-1990年存款/GDP年均升0.5%,1999-2024年年均升0.8%;日本1969-2023年从64%升至193%,年均升2.4%;英国1987-2024年从50%升至79%,年均升0.8%[23][24] 存款性质界定 - 明确区分"储蓄"与"存款":储蓄包含购房、买股、买基金等资产形成行为,而存款仅是低风险低回报资产[9] - 中国居民储蓄率稳定,2016-2019年为35%,2022-2024年为36%,但存款增加源于房价、股价、PPI走弱导致的投资支出减少,形成"防御性存款"[9][35] - 资产价格预期改善是防御性存款活化的关键,稳市政策降低股票波动率,提升风险调整后收益,推动存款向"花"转化[9][36] 高频指标状态 活期定期存款剪刀差 - 定义:活期存款同比减定期存款同比,负值扩大表明防御意愿增强[10][41] - 当前值-4.8%(2025年7月),处于2006年以来51%分位数,较2023年底-17.9%显著修复,接近2016-2019年均值-1.1%[10][42] 新增货币/新增M2 - 定义:居民新增存款占新增M2比重,衡量货币周转效率[11][44] - 当前值62%(2025年7月),处于2006年以来75%分位数,高于2020-2021年均值55%及2016-2019年均值43%,表明周转效率仍偏低[12][45] 企业居民存款剪刀差 - 定义:企业存款同比减居民存款同比,负值收窄预示经济循环改善[13][47] - 当前值-6%(2025年7月),处于2007年以来31%分位数,较2024年8月历史最低-14.7%回升,但低于2020-2021年均值-3.9%及2016-2019年均值-0.1%[13][48] 非银机构融资规模 - 定义:非银从实体部门融资规模,反映居民金融投资活跃度[14][50] - 当前处于历史98%分位数高位,2023年9月起持续抬升,2024年9月权益市场上涨加剧趋势,因资产荒背景下存款向非银迁移[14][51] - 需结合股债性价比(夏普比率剪刀差)判断资金投向,2025年股票风险调整后收益提升使配置价值凸显[15][53] 存款与股票市值比 - 定义:居民存款规模与沪深股票市值比值,衡量增量资金潜力[16][55] - 当前值1.71(2025年7月),处于2006年以来72%分位数,较2024年8月高点2.1回落,高于2020-2021年均值1.25及2016-2019年均值1.31,显示权益市场仍有增量空间[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