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发展

搜索文档
五年同城化进阶,从“四市协同”到万亿产业共同体的跨越 | 万千气象看成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9 01:29
经济总量与集中度 - 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从2020年的2.24万亿元增至2024年的2.98万亿元,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 [2] - 四市GDP占全省比重从2020年的46%提升至2024年一季度的48.5%,土地占比仅6.8%却贡献近半经济产出 [2] - 目标2025年经济总量突破3.3万亿元 [2] 企业协作与产业协同 - 2024年跨市合作规上企业数量达2860家,同比增长21.8%,增速为GDP增速的3.7倍 [3] - 形成"成都研发+德阳制造"模式,产品迭代速度提升30% [8] - 菲斯特科技计划在眉山建成全球最大激光显示光学屏制造基地 [9] - 成都400余户供应商为德阳东汽等链主企业配套,成资80余户企业围绕中车实现产品配套 [3] 创新体系与产业链 - 建成省级中试平台21个(占全省60%),市级平台135个同比增长48.4% [11] - "天府科创贷"发放贷款超百亿元,四市科技创新券互认互通 [11] - 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产值突破2900亿元,集聚企业近3000家 [11] - 形成9条万亿级产业链,19个产业生态圈联盟完成组建 [13] 产业协作模式 - 发展"总部+基地""研发+制造""成果+转化"等协作分工模式 [9] - 沿天府大道布局加州智慧城、华为大数据中心等创新载体,形成科创走廊 [9] - 金牛-什邡、天府新区-仁寿等产业合作园区加快建设 [13] - 2024年1-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德眉资三市实现两位数增长 [13] 机制创新与要素流动 - 建立五级工作机制和"1+1+N"规划体系,实现"共绘一张图"治理 [17] - 高新技术企业从2020年增至1.3万家(近两倍增长) [17] - 日均跨市流动超68万人次,形成"1小时通勤圈" [18]
都市评:政府要兑现承诺也要重新审视广佛同城
南方都市报· 2025-08-05 00:34
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进展 - 沉香大桥规划建设历时18年但多次延期 数十万广佛通勤居民仍依赖金沙洲大桥出行[1] - 广佛同城化目标要求中心城区半小时通达和全域1小时通达 地区生产总值目标达5万亿元[1] 区域协同发展政策导向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发展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 需提升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承载能力[1] - 佛山2023年全域纳入广州都市圈 广佛同城化成为都市圈发展核心[1] 跨市项目战略意义 -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广佛全域同城化必选项 搁置跨市工程将影响政府公信力和同城化进程[1] - 交通先行是同城化发展基础 跨市大桥不应仅停留于设计图纸阶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