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洛协同

搜索文档
一场目标万亿的“双向奔赴” 郑州造车 洛阳供芯
河南日报· 2025-09-23 23:56
产业规模与产量 - 2024年河南省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达68.1万辆 同比增幅超117% [1] - 2024年上半年河南新能源汽车产量33.31万辆 跻身全国前十 [1] - 郑州与洛阳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已达千亿级 正向万亿级目标迈进 [1] - 郑州聚集7家整车企业 年产能突破260万辆 产业规模站上2000亿元台阶 [4] 双城协同分工模式 - 郑州聚焦整车制造与集成 洛阳专攻电池及关键零部件配套 [4][5] - 洛阳LYC轴承公司每15秒生产一套轮毂轴承 每日为郑州比亚迪供应近万套产品 [2] - 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一期全面投产 累计产值突破100亿元 [12] - 宇通过去五年在洛阳采购额达15亿元 未来五年采购额有望翻倍至30亿元 [10] 技术合作与创新突破 - 氢沄公司为宇通提供氢燃料电池系统 已搭载近200辆氢燃料重卡 [7] - 凯迈机电缓速器产品打破进口垄断 成功进入宇通供应链 [7] - 宇通与河南科技大学联合攻关燃料电池控制技术 与中国船舶725所合作突破双极板技术 [10] - 洛阳拥有40余家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 覆盖动力电池、精密轴承及高端材料领域 [4] 产业集群建设进展 - 郑州在航空港区、经开区打造"4+N"零部件产业园 形成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4] - 洛阳形成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雏形 涵盖电池材料、关键零部件及氢能技术 [4][7] - 郑洛协同推动"研发在郑、制造在洛、应用在圈"的产业链分工模式 [11][13] 发展挑战与应对策略 - 郑州整车本地配套率不足60% 存在供需错位和行政壁垒问题 [5][11] - 需建立跨区域利益协调机制 完善税收、土地及人才流动政策 [13][18] - 建议搭建多式联运体系降低物流成本 建设"一小时产业圈"提升协同效率 [16][13] - 需加强电池续航、智能驾驶等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避免同质化竞争 [11][18]
提升能级,这个国家级都市圈“划重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7 07:15
郑州都市圈建设规划 - 郑州都市圈建设以提升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为目标,突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中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功能定位 [1] - 构建"主副协同、区域统筹、圈层一体"的发展格局,强化郑洛协同、郑开同城、郑许一体 [1] - 2023年10月郑州都市圈正式获批为全国17个"国家级都市圈"之一,2024年4月河南出台一揽子规划包括都市圈发展规划及6个专项规划 [2] 都市圈发展重点领域 - 加快建设互联互通、便捷高效的现代化交通都市圈,建强高铁"主骨架",拓展城铁覆盖面,提升公路通达率 [1] - 加快建设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现代化产业都市圈,做强先进制造业集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1] - 加快建设繁荣兴盛、文旅融合的现代化文化都市圈,构建现代化文旅产业体系,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1] 都市圈空间布局 - 构建"一主一副、三轴四极"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其中一主是郑(港)汴许主引擎,一副是洛济深度融合区 [2] - 以郑州市、洛阳市为引擎,融合开封市、新乡市、焦作市、许昌市、平顶山市、漯河市和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 [4] 都市圈发展现状与挑战 - 郑州都市圈与武汉都市圈、合肥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一道闯入《2024年中国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报告》20强 [2] - 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局面,当务之急是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打破行政壁垒 [2][4] - 武汉都市圈打造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产业集群,合肥都市圈打造新型显示、智能电动汽车等产业集群,长株潭都市圈打造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产业集群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