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现率

搜索文档
拒步美联储后尘!中国央行巧控掉期点,外资加仓,A股行情稳了
搜狐财经· 2025-09-20 08:50
前言 面对美联储降息带来的全球流动性变化,中国央行并未简单跟随,而是通过精准调控外汇掉期点等工具 稳定汇率预期,有效引导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这一举措不仅缓解了贬值压力,同时增强了资产吸引力,促使外资持续增配A股市场。 在政策自主性与市场韧性共同支撑下,A股中长期投资价值显著提升。 央行没降息,却给市场发了红包 美联储最近动作不小,9月18日宣布把利率降了0.25个百分点,现在利率区间在4.0%到4.25%之间。 这个消息一出来,全球金融市场都在动,但咱们中国央行的反应挺有意思。 没跟着降息,却用了个更巧妙的办法来应对。 这次央行选了第三个办法。简单说,外汇掉期点就像国际资本进出的"手续费"。央行把这个"手续费"从 9月初的2.18%降到了现在的1.91%,相当于打了个九折。 这招很聪明,既没动咱们的基准利率(7天逆回购利率还稳稳站在1.40%),又让外资进来的成本低 了,真是一举两得。 可能有人会问,为啥不直接降息呢? 你想啊,如果咱们跟着降息,虽然能让贷款便宜点,但老百姓存银行的利息也少了,说不定会影响大家 的储蓄习惯。 而且现在咱们经济正在慢慢恢复,保持利率稳定能给市场吃颗定心丸。 咱 ...
吉央行维持9.25%的贴现率水平
商务部网站· 2025-09-04 16:46
货币政策 - 央行维持贴现率在9.25%水平不变 [1] - 现行货币政策旨在保障中短期价格稳定并保持本币购买力和货币供应均衡 [1] 通胀状况 - 年初以来累计通胀率达5% 年化通胀率为9.4% [1] - 通胀主要受全球粮食价格波动 国内需求增长 食品价格季节性变化及电价调整影响 [1] 经济增长 - 2025年1-7月GDP增速达11.5% [1] - 经济增长由投资和消费扩大拉动 工业 建筑业和服务业表现活跃 [1] 消费需求 - 消费需求持续走高 受居民收入增长 侨汇增加和银行消费信贷扩张推动 [1]
一财社论:保证跨期购买力是个人养老金的基座
第一财经· 2025-06-25 14:05
个人养老金税收政策 - 个人养老金领取时统一按领取额的3%缴纳个税 不区分本金和投资收益 [1] - 2024年1月起实施递延纳税优惠 缴费环节每年12000元限额可在综合所得中抵扣 [1] - 税基明确包含名义投资收益 有助于市场预期现金价值测算 [1] 跨期金融产品特性 - 个人养老金是典型跨期交易金融产品 旨在完善养老保险第三支柱 [2] - 当前产品面临两大核心问题:贴现率吸引力不足 跨期风险对冲工具缺失 [2][3] - 低利率环境导致产品贴现率难以覆盖未来风险敞口 [2] 市场风险因素 - 投资者需承担通胀风险 利率风险 跨期市场风险 但缺乏有效对冲工具 [2] - 非抗通胀设计导致未来购买力存疑 可能面临实际收益为负的情况 [3] - 现期消费与其他投资品相比 个人养老金显现福利损失 [3] 产品改进方向 - 需开发抗通胀产品 如储蓄国债式养老金或可变利率产品 [3] - 建议按实际购买力调整个税征收规则 购买力折损超3%时财政担保 [4][5] - 金融机构需优化收入产出比 提高经济资本效益 [2] 制度宏观意义 - 政策明晰化为金融机构提供长期资金渠道决策依据 [1][2] - 跨期调节功能需确保购买力保值增值 才能平衡现期与未来福祉 [5]
张瑜:今年或是“科技股友好型”财政——宏观看科技股系列二
一瑜中的· 2025-03-18 04:38
核心观点 - 科技股可能是今年中国资产的"定价锚",其走势受产业趋势和估值影响,财政政策通过赤字和支出影响估值 [2] - 今年"高赤字"和"中支出"的财政组合可能是"科技股友好型"财政 [2] - 财政赤字率提升1个百分点至4%创历史新高,广义赤字率约8.4%较去年提升超1个百分点 [4] - 财政支出增速或趋近名义GDP增速目标4.9%,有利于科技股跑赢消费 [2][5] - 中央财政有预留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大省财政有韧性,财政深度缺位风险较小 [12][13] 2025年预算特征 - 高赤字:狭义赤字率4%较去年提升1个百分点,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 [4] - 低收入:一本账收入增速仅安排0.1%,税收增速安排3.7%低于名义GDP增速目标4.9% [5] - 中支出:一本账支出增速安排4.4%,广义财政支出增速或约5%接近名义GDP增速目标4.9% [5] 财政对科技股的影响机制 - 行为金融视角:赤字影响"动物精神",赤字扩张可视为对投资者非理性情绪的保护 [6] - 基本面视角:支出影响贴现率,财政支出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的关系影响科技股估值 [7] - 财政支出增速趋近名义GDP增速时最有利于科技股估值,形成"舒适圈" [9] 经验规律 - 近十年当"赤字率提升1个点并创新高"或"广义赤字率提升2个点并创新高"时,科技股拔估值(2015、2020、2023年) [10][11] - 近十年财政支出增速趋近经济增速时科技跑赢消费(2013-2015),趋远则跑输(2016-2019,2021-2024.9) [11] - 今年财政支出增速或趋近名义GDP增速目标4.9%,可能重现科技跑赢消费的局面 [11] 财政兜底能力 - 中央财政有预留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可能连续第三年进行预算调整 [12] - 6大省财政有韧性:一本账收入目标较2024年实际增速回升最多(0.2%→2.7%) [13] - 6大省二本账收入目标边际回暖最明显,较2024年实际增速回升13.2个百分点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