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虚拟拍摄
icon
搜索文档
诺瓦星云(301589) - 2025年9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9 09:26
市场趋势与行业前景 - MLED产业预计2028年全球市场规模达33亿美元,2024-2028年复合增长率约40% [2] - 海外市场增长势头保持良好,国内市场仍存压力 [2][3] 海外业务表现与战略 - 海外团队规模约200人,覆盖全球各大洲重点区域 [3] - 2024年境外收入同比增长32.03%,占比达19.10% [3] - 2025年上半年境外收入同比增长21.31%,占比提升至22.89% [3] - 通过经销商网络、技术团队及行业活动(培训会/发布会)实现市场推广 [3] 技术创新与产品布局 - 已推出MLED核心检测装备及集成电路产品 [2] - XR虚拟拍摄解决方案应用于国内外影视棚,覆盖电视剧/影视/广告领域 [3] - 持续挖掘高附加值应用场景,提升产品毛利水平 [2][3] 公司发展策略 - 优先巩固市场地位并加强前瞻性技术布局 [4] - 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供应链体系,拓展高价值市场 [4] - 与行业头部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强化技术攻关 [4]
奥拓电子: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累计承接了105个XR/VP虚拟影棚项目
证券日报网· 2025-09-17 09:45
公司业务布局 - 作为行业内最早研发并推出XR/VP虚拟拍摄解决方案的公司之一[1] - 针对影视制作、广告拍摄及短视频直播三个由专业级到通用级不同领域的市场完成产业生态布局[1] - 构建出完整的一站式解决方案[1] 项目成果与客户覆盖 - 全球范围内累计承接105个XR/VP虚拟影棚项目[1] - 成功应用于英伟达、腾讯、微软、亚马逊等世界500强企业[1] - 服务客户包括中影集团、日本东映及部分好莱坞影视制作公司[1]
重庆,科技片场在成长
人民日报· 2025-08-29 03:33
虚拟拍摄技术发展 - 达瓦科技提供虚拟拍摄技术 可将高仿真场景投射到LED屏幕并实时渲染输出特效和虚拟背景 [1] - 技术实现系统性联动 包括光线追踪 人工智能和实时渲染等多种技术的深度融合 [2] - 虚拟拍摄实现要素可控 公司目标形成行业标准 [2] 永川科技片场建设 - 永川建成西部最大3000平方米LED科技棚和5000平方米标准棚 配套2套超700平方米LED虚拟拍摄系统 [1] - 科技片场一期二期已投用 2025年已拍摄50余部作品 使用率超过90% [1] - 第七十八届戛纳电影节获奖作品《狂野时代》部分场景在永川科技片场拍摄 [1] 运营效率提升 - 虚拟拍摄只需对小部分核心表演区置景 通过智能工业化置景车间实现自由组合和快速切换 [2] - 技术实现一天拍摄多个不同场景 前景和背景融合效果显著 [2] - 电影拍摄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剧组节约60%以上前期准备时间 [3] 产业生态建设 - 永川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达瓦科技 2018年开始发展数字科技影视产业 [1] - 永川已引进150家影视生态企业 成立重庆科技影视服务中心 [3] - 重庆市2023年7月推出支持科技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激励政策 覆盖剧本创作 影片发行 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育等领域 [3] 技术应用优势 - 虚拟拍摄可便捷调整天气变化和光影效果 营造强烈氛围感包括奇幻 童话 荒诞 现实 梦幻和怀旧等视觉效果 [2] - LED屏幕实现所见即所得 使演员表演更好融合 [2] - 达瓦科技采用工业化思维进行内容制作 包括剧本拆分 分镜预演 资源匹配和成本核算 [2]
艾比森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亿元 同比增长30.84%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8 12:0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19亿元 同比增长1.1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亿元 同比增长30.84%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7亿元 同比增长90.64%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31亿元 同比增长1900.58% [2] 分区域业务表现 - 国内营业收入4.42亿元 同比增长10.40% 客户结构和产品组合持续优化带动销售单价上涨和毛利率显著改善 [2] - 海外营业收入13.77亿元 同比下滑1.51% [2] - 显示屏出口面积销量同比增长15.23% 显著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2] 市场竞争地位 - 全球LED显示技术与应用领导品牌 提供全系列LED大屏显示产品及专业视听解决方案 [2] - 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品牌连续多年稳居中国LED显示出口领军品牌行列 [2] - 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超6000家渠道合作网络 [2] - 建立7*24小时全天候跨区域专业化服务体系 [2] 产品与技术布局 - 产品应用于广告传媒 舞台演艺 展览展示 商业显示 数据可视化 会议室等场景 [3] - 全行业中细分品类覆盖最全的LED品牌之一 [3] - 积极布局Micro LED 虚拟拍摄 创意显示等前沿技术 [3] - 在技术创新 工业设计 工艺制造等领域长期投入 [3]
重庆,科技片场在成长(艺近人和)
人民日报· 2025-08-27 22:38
虚拟拍摄技术应用 - 达瓦科技提供虚拟拍摄技术 可将高仿真场景投射到LED屏幕并实时渲染输出特效和虚拟背景 [2] - 虚拟拍摄实现一键切换日出日落和自由选择晴天阴天 通过700平方米LED虚拟拍摄系统支持 [2] - 技术实现光线追踪 人工智能和实时渲染等深度融合 达到要素可控的系统性联动 [3] 永川科技片场建设进展 - 永川区建成科技片场一期和二期 包括西部最大3000平方米LED科技棚和5000平方米标准棚 [2] - 2023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 2025年已拍摄50余部作品 使用率超过90% [2] - 第七十八届戛纳电影节获奖作品《狂野时代》部分场景在此拍摄 [2] 虚拟拍摄效率优势 - 虚拟拍摄仅需对小部分核心表演区置景 通过智能工业化置景车间实现自由组合和快速切换 [3] - 一天可拍摄多个不同场景 平均为剧组节约60%以上前期准备时间 [3][4] - LED屏幕实现所见即所得 使演员表演更好融合 并呈现丰富视觉效果包括奇幻童话和现实等风格 [3] 产业生态发展 - 永川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达瓦科技 2018年起发展数字科技影视产业 [2] - 先后引进150家影视生态企业 成立重庆科技影视服务中心和电影拍摄一站式服务平台 [4] - 重庆市2025年7月推出支持科技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政策 覆盖剧本创作交易和影片发行放映等环节 [4] 工业化制作体系 - 达瓦科技对剧本进行拆分 实现分镜预演 资源匹配和成本核算 形成详细拍摄计划 [3] - 用工业化思维进行内容制作 目标是将虚拟拍摄形成一套标准 [3] - 服务平台提供VR云上勘景 协拍函一键办和服化道自助协同等20项特色服务 [4]
第八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 青年电影工作者畅谈——“从生活中来,到观众中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人民日报· 2025-08-26 21:49
行业创作趋势 - 青年电影工作者在第八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探讨创作理念更新 包括思想认识 叙事视角和表达方式之新 [1][2] - 历史题材作品寻求历史记忆与现实世界呼应 引导观众思考身份认同与未来方向 [2] - 类型片创作需突破旧有套路 塑造具有时代气息和情感真实的人物形象 [2] 观众需求变化 - Z世代观众与互联网 社交媒体和智能设备深度绑定 主体性增强 不接受说教或刻意讨好 [2][3] - 截至2024年12月 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40亿 使用率达93.8% 观众习惯碎片化叙事 [3] - 电影需与短视频差异化竞争 注重情感留存而非速度比拼 [3] 技术应用与工业化 - 电影工业化水平提升 《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标准化和手把手教学协调31个城市138家公司团队 [5] - 人工智能 虚拟拍摄 云协作等技术以前所未有速度发展应用 改变电影创作逻辑与方法 [5] - 技术需与传统电影技艺相辅相成 避免迷失在技术奇观中 [5] 传统文化挖掘与创新 - 国产动画电影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东方美学 契合青年观众文化自信 [3][4] - 《聊斋:兰若寺》在美术设计 角色表演和渲染合成中汲取宋画气韵与留白意境 [4] - 《长安三万里》引发唐诗热和传统文化热 展现传统文化IP价值 [3] 市场表现与作品案例 - 《哪吒之魔童闹海》打破国产动画电影口碑和票房天花板 [3] - 《浪浪山小妖怪》使传统二维动画再度受到市场关注 [3] - 流媒体平台上线后引发逐帧挖掘细节的寻宝热 体现作品工业水准 [5] 创作本源与产业未来 - 有生命力故事需从生活中生长 回归故事 人物和真实本源 [4] - 电影产业未来系于青年创作者 需拥抱新观众和技术变革 [6] - 青年电影人成为实现电影强国梦想的新力量 [6]
优酷制片人权香兰:以匠心对待创作,用新叙事与世界共鸣|专访
搜狐财经· 2025-07-30 11:46
行业趋势与挑战 - 短视频兴起压缩长视频市场空间 全球创作者面临内容痛点[1] - 短剧冲击成为全球内容创作者共同挑战[1] 公司内容战略与成就 - 优酷制片人权香兰监制《新生》成为首部实现Netflix与国内同步跟播的悬疑剧[3] - 《难哄》创造中国剧集在Netflix播出最高纪录 并入围2025亚洲内容大奖&全球流媒体大奖[3] - 优酷以80件虚拟拍摄发明专利位列全球虚拍专利榜单榜首[5] 内容创作方法论 - 好故事是全球观众共情的关键王牌 需具备独特性、创新性和极致性[3][4] - 《新生》通过叙事方式创新成为悬疑类创新标杆[3] - 《难哄》通过极致爱情表达触摸观众深层情感需求[3] - 内容需取材真实事件 展现中国当代人真实生活 以创新叙事实现国际共鸣[8] 技术应用与产业升级 - 韩国影视采用虚拟拍摄技术节省三分之二海外拍摄成本(以《眼泪女王》德国戏份为例)[5] - 优酷拥有专业虚拟拍摄团队和基础设施 平台快速接纳新技术[5] - 行业需拥抱虚拟拍摄等新技术提升制作效率[5]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 闪烁工作室超半数成员掌握两门以上外语 具有留学背景和国际接轨能力[8] - 年轻创作者具备市场洞察力、创作激情和新想法[6] - 国际化团队便于与海外导演编剧合作交流[8] 文化输出与国际影响 - 中国剧集成功出海案例引发全球观众共情(如希腊观众通过《难哄》了解中国年轻人)[3] - 作品传递当代中国形象并激发情感共鸣(《难哄》使海外观众产生恋爱憧憬)[3] - 公司致力于将中国优质内容推向全球市场[3][8] 未来发展展望 - 闪烁工作室储备多项具有国际传播力的原创项目[8] - 中国作品有望很快登上艾美奖舞台[8] - 行业需保持恒心与匠心精神对待创作[8]
科技赋能文化“出圈”!街头巨兽→载人飞碟 文化装备上新点亮文旅新场景
央视网· 2025-07-27 04:14
文旅新场景发展 - 辽宁大连开发的仿生机械装置夔牛雷雷长21米、高10米、重48吨,拥有180多个关节协同运动,成为淮北夔牛天街文旅新地标 [3] - 大连机械巨兽熊北北让城市工业遗迹熊洞街再次爆火 [3] - 文化和旅游部认定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以《山海经》《封神演义》为蓝本,开发了12000多个传统纹样和800多个神话角色数据库 [5] - 研发团队正尝试为机械装置装备"AI大脑" [5] 新型载人飞行器技术 - 广东深圳推出全球首个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载人飞碟,采用碳纤维和航空级铝合金制造,配备6轴12桨推进系统,支持水面起降 [7] 影视特效技术进步 - 成都高新区天府长岛是《流浪地球》《刺杀小说家》等电影顶级特效的制作地 [8] - 《独行月球》中的金刚鼠为完全数字生物,使用1331个目标体实现动作和表情,制作约5000万根毛发 [8] - 《流浪地球3》将采用虚拟拍摄、数字换龄、三维特效、AI等前沿技术 [10] - 北京首钢园的"大光球"配备数百台超高清相机和数万颗LED灯珠,是国内最大光场重建系统,可生成真实人物模型 [11]
阿里影业20250526
2025-05-26 15:1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演出市场、电影行业 - 公司:阿里影业、大麦娱乐、阿里鱼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阿里影业整体业绩 - 2025财年总收入60.07亿元,同比增长33%,经调整后EBITDA为8.1亿元,同比增长62% [3] 各业务线情况 - **演出市场**:上财年票房达580亿元,同比增长15%,大型演唱会票房突破260亿元,同比增长78%;大麦娱乐收入20.57亿元,经营业绩12.3亿元,均高幅增长;阿里鱼收入涨幅超90%,核心IP矩阵丰富 [2][3] - **电影业务**:相对低迷,中国电影票房从556亿下降到505亿,北美市场也下滑;预计2025年电影行业总收入约400多亿元 [3][4][21] 大麦娱乐优势 - 技术层面,秒级并发购票用户超10万的项目有上千场,同比增长60%;现场服务交付约3800场大型项目,实现安全稳定零事故 [2][5] 未来发展重点 - 聚焦演出和IP赛道,稳健发展电影业务;大麦娱乐开拓新赛道、拓展海外市场、深耕C端市场 [2][6] 电影业务策略 - 采取稳健投资策略,优化投资组合;发展AI技术降低制作成本;投入衍生品和大麦业务;提升虚拟拍摄和视效技术竞争力 [7][9] 线下演出市场展望 - 2025年供需火爆,演唱会增速放缓,行业稳中有升;大麦扩充品类、出海业务发展、内容侧投资制作业务增长 [2][10] 大麦多元化发展 - 扩充品类、拓展海外市场、进行内容侧投资制作,增加收入来源和发展空间 [12] 演出票务市场格局 - 格局复杂,过去两年演唱会占票务市场约70%份额;2024年大麦承办710多个大型演唱会项目,优势明显 [13] 大麦未来策略 - 专注提升实际收入和利润,不受零票提策略干扰 [15] 其他公司战略影响 - 零票提策略干扰市场良性发展,大麦注重可持续业务增长 [16] 服务质量与态势 - 过去零票务状态服务质量稳定,未来维持稳定态势,预计票务市场take rate维持合理水平 [17] 大麦与淘票票整合 - 合并为超级应用,提升电影票务用户粘性,增强用户体验和消费习惯 [19][20] 电影业务位置原因 - 行业多元化变化、市场环境波动、公司有高增长赛道、电影市场估值偏低 [22][23] 与海外公司关系 - 无直接竞争,合作高于竞争,建立内容端合作模式带来增量 [24] 二手票市场影响 - 中国内地不允许二手票市场,打击黄牛有成效但难清除,大麦确保票不流向黄牛 [25][26] 票务分配策略 - 遵循行业规定,分配部分票给其他平台,不存在垄断风险 [27] 线下演出项目成果与储备 - 2024年取得显著成果,上线约三四十个项目;目前有120多个项目正在制作或筹备 [28] 线下演出内容投资风险 - 风险较低且稳定,FR25财年EBIT为正,未来收入和EBITDA高速增长 [2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大麦与淘票票合并为超级应用在21号更名发布会上推出 [19] - 2025年春节档《哪吒》几乎占中国电影总收入三分之一 [21] - 国家2023年9月要求主办方将不低于85%票源投放到一手票市场 [25] - 从2023年启动非票业务,FR25财年有5亿元收入来自内容投制类目 [11]
【阿里影业(1060.HK)】聚焦大麦+IP衍生品,阿里鱼增速亮眼——FY25业绩点评(付天姿/杨朋沛)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5-23 14:03
公司FY25财务表现 - 公司FY25实现营收67.02亿元人民币(yoy+33%),毛利润24.78亿元(yoy+23%),毛利率37.0%(同比下降3.1pct)[2] - 经调整EBITA为8.09亿元(yoy+61%),归母净利润3.64亿元(yoy+28%)[2] - 经营利润6.5亿元(yoy+109%),持续经营业务利润3.86亿元(yoy+29.9%)[6] - 计提投资亏损4.28亿元(上年1.13亿元),主要系博纳影业投资减值[6] 分业务表现 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 - 收入27.1亿元(yoy-9.6%),主因部分电影票房不及预期[3] - 淘票票会员体系打通电影与演出消费,云智拓展中国香港及东南亚市场[3] - 重点储备影片40部(投资待映20部+自主研发/合制20部)[3] - 科技业务建成4个虚拟影棚,推出5个新数字人,灯塔AI接入大模型提升宣发效率[3] 大麦业务 - 收入20.6亿元(yoy+236%),分部业绩12.30亿元[4] - 服务张杰/周杰伦等艺人演唱会,交付逾3800场大型项目[4] - 拥有六大内容厂牌,FY25参与120+个IP投资制作,覆盖多品类演出[4] IP衍生品业务 - 收入14.3亿元(yoy+73%),阿里鱼收入增幅超90%[5] - IP矩阵覆盖二次元/文博文创等类型,签约三丽鸥/宝可梦/环球影业等头部IP[5] 剧集制作 - 收入5.0亿元(yoy-16%),播出《惜花芷》等高口碑剧集[5] - 储备项目超20部,开发中项目超30部[5] 费用情况 - 销售及市场费用7.9亿元(yoy+11.2%),管理费用12.4亿元(yoy+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