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云协作
icon
搜索文档
第八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 青年电影工作者畅谈——“从生活中来,到观众中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人民日报· 2025-08-26 21:49
行业创作趋势 - 青年电影工作者在第八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探讨创作理念更新 包括思想认识 叙事视角和表达方式之新 [1][2] - 历史题材作品寻求历史记忆与现实世界呼应 引导观众思考身份认同与未来方向 [2] - 类型片创作需突破旧有套路 塑造具有时代气息和情感真实的人物形象 [2] 观众需求变化 - Z世代观众与互联网 社交媒体和智能设备深度绑定 主体性增强 不接受说教或刻意讨好 [2][3] - 截至2024年12月 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40亿 使用率达93.8% 观众习惯碎片化叙事 [3] - 电影需与短视频差异化竞争 注重情感留存而非速度比拼 [3] 技术应用与工业化 - 电影工业化水平提升 《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标准化和手把手教学协调31个城市138家公司团队 [5] - 人工智能 虚拟拍摄 云协作等技术以前所未有速度发展应用 改变电影创作逻辑与方法 [5] - 技术需与传统电影技艺相辅相成 避免迷失在技术奇观中 [5] 传统文化挖掘与创新 - 国产动画电影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东方美学 契合青年观众文化自信 [3][4] - 《聊斋:兰若寺》在美术设计 角色表演和渲染合成中汲取宋画气韵与留白意境 [4] - 《长安三万里》引发唐诗热和传统文化热 展现传统文化IP价值 [3] 市场表现与作品案例 - 《哪吒之魔童闹海》打破国产动画电影口碑和票房天花板 [3] - 《浪浪山小妖怪》使传统二维动画再度受到市场关注 [3] - 流媒体平台上线后引发逐帧挖掘细节的寻宝热 体现作品工业水准 [5] 创作本源与产业未来 - 有生命力故事需从生活中生长 回归故事 人物和真实本源 [4] - 电影产业未来系于青年创作者 需拥抱新观众和技术变革 [6] - 青年电影人成为实现电影强国梦想的新力量 [6]
今年最大IPO,Figma定义最受欢迎的AI剧本
36氪· 2025-08-13 03:26
核心观点 - Figma首日上市股价暴涨250% 市值达563亿美元 认购超额近40倍 成为市场焦点 AI应用前景和业务高增长是资本追捧主因 [1] 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 - 公司聚焦UI/UX设计领域 2020年成为市场份额第一并保持至今 通过扩展前端全工作流程产品提升用户粘性 [2][3] - 产品矩阵覆盖创意想法到产品的全过程 包括FigJam/Figma Slides/Dev Mode等7大产品 形成"前端协作开发操作系统" [4] - AI产品Figma Make集成至全平台底层 赋能设计师生成交互原型 帮助工程师快速产出基础代码目录 [5] - 月活用户达1300万 其中设计师仅占1/3 其余为前端工程师/产品经理等跨职能用户 体现平台协同价值 [5] - 基于浏览器的技术基础实现多格式文件兼容 打破设计孤岛 被行业视为颠覆性技术企业 [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7.49亿美元 同比增长48% 增速超所有美国软件公司 2021-2025年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3% [8][9] - 毛利率保持90%左右 2024年Non-GAAP利润1.27亿美元 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实现经营盈利 [9][10] - B端客户增长强劲:ARR超1万美元客户同比增长39% ARR超10万美元客户同比增长47% 福布斯2000强企业中78%使用Figma但仅24%付费超10万美元 [9] - 净收入留存指标2023年一季度达159%峰值 后因宏观经济影响下降 2024年稳定在130%左右 [9][10] - 研发费用率超30% 显著高于Adobe的17-18%及行业20%平均水平 2024年研发费用7.51亿美元(含5亿股票补偿) [10] - 运营费用率呈下降趋势:2023年一季度97.8% → 2024年一季度83.8% → 今年一季度74.1% 规模效应显现 [10][11] 竞争优势与增长驱动 - 采用PLG策略和SaaS模式:免费个体用户→团队扩散→企业付费转化 订阅套餐价格3-90美元/月 70%收入来自Organization和Enterprise方案 [7] - 高粘性源于工作流强绑定 云协作模式是增长核心 AI产品Figma Make于2024年5月推出 业绩贡献待验证 [12][13] - AI战略被招股书提及百余次 Figma Make作为AI Native产品内嵌生态 能无缝衔接工作流 解决复杂需求 [12][13] - 被市场视为"云协作版Adobe" 代表垂直AI+云协作方向 行业反馈积极 红杉资本认为AI能力推动估值重估 [12][14] 估值与市场预期 - 当前市值400亿美元(8月11日) 对应市销率48x 远高于SaaS行业10-15x平均水平及CoreWeave的21x [14] - 高估值基于AI预期+基本面支撑 但需警惕短期回调风险 参考Circle和Arm上市后股价波动案例 [14][15] - 中长期看 行业龙头地位+业绩兑现+技术壁垒有望支撑估值 远期估值中枢可能下移并向科技巨头靠拢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