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

搜索文档
何广智:上海让我特别有归属感,机会更多平台更大
第一财经· 2025-09-19 14:14
行业生态 - 脱口秀行业从上海发扬光大 全国脱口秀演员选择在上海发展[3] - 上海被视为华语脱口秀之都 具备优质创作氛围和更多发展机会[3] - 行业竞争激烈但平台更大更公平 为不同层级演员提供同一起跑线[3] 创作环境 - 上海咖啡厅密集为白天创作提供理想场所 酒吧资源丰富便于夜间交流[3] - 地铁运营至深夜保障创作者通勤 支持深夜工作模式[4] - 青年旅舍成为新人演员聚集地 承载行业新人梦想[3] 人才发展 - 全国脱口秀演员向上海聚集 形成人才虹吸效应[3] - 早高峰地铁通勤体现行业奋斗精神 从业人员保持高积极性[4] - 8人青年旅舍住宿模式反映行业新人初始生存状态[3]
脱口秀演员「炸现场」,喜剧综艺「炸市场」
36氪· 2025-09-13 12:19
节目表现与市场热度 - 《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喜单2》)以7.9分豆瓣平均分领先同类型节目 包括《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等均分超6.5 [4] - 整季10期节目获云合数据"市占全网霸屏榜8月月榜"TOP1 细分维度中9次"全网综艺TOP1"、9次"热播综艺TOP1"、7次"全舆情热度TOP1" [6] - 社交媒体表现亮眼:小红书相关发帖量超61万 微博主话题阅读量23.8亿 近期作品阅读量24.4亿 微博热搜热榜1308个(主榜206个/文娱榜316个)含116个TOP10热搜 [8] 线下市场扩张与行业生态 - 线下脱口秀市场爆发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脱口秀成为剧场演出第二大品类 占总票房16% 演出场次同比增54% 票房激增135% 观演人次增长124% [16] - 覆盖全国35家以上俱乐部 包括单立人喜剧/喜番喜剧等知名机构 延伸至10个以上城市及3个国家/地区 [11] - 票价结构升级:头部演员专场门票从不超过180元提升至最高580元 体现演出品质与商业价值双提升 [16] - 形成线上内容孵化与线下反哺的良性循环 推动产业从小众走向大众化 [14] 商业合作与品牌营销 - 《喜单2》广告收入较首季实现翻倍增长 合作品牌数量超越首季6家 覆盖乐堡啤酒/夸克APP/滴滴出行/雅诗兰黛等多元行业 [18][21] - 统一春拂通过节目联动推新品"春拂焙茶" 滴滴出行结合选手特色设计广告词并产出爆款内容 [22][38][41] - IP衍生节目《下班啦2024》吸引每日鲜语/度小满等广告主 拓展节日营销等商业化场景 [25][28] - 品牌采用热梗即时营销策略 如夸克在唐香玉"蚂蚱梗"后迅速上线相关搜索广告 [41] 社会影响力与内容价值 - 节目推动社会议题讨论:涉及盲道设计/空姐制服自由/性别认知等现实困境 超越娱乐成为多元价值观传播平台 [47][53] - 新人演员占比显著:27位新人登场 全国12强中新人比例达41.7% 4位00后选手全部进入半决赛 [47] - 典型案例房主任6周内抖音与小红书涨粉97.9万 总粉丝量近百万 体现草根演员通过节目快速获得社会认可 [49] - 内容深度结合普通人生活细节:北漂沪漂现状/脱单求职等话题引发全网共鸣 [10]
王大刀,「无法成为冰山美人,那就做真实的自己」
36氪· 2025-08-18 07:49
脱口秀表演风格与内容创新 - 首次将性骚扰议题带入脱口秀综艺舞台 通过个人经历引发女性观众共鸣[2] - 采用夸张肢体动作和歌剧式英文独白 形成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 被评价为"癫狂的、神经质的、诗一样的"[2] - 表演被罗永浩称为"才华横溢的精神病" 李宇春评价其表达令人激动到"大脑混乱" 鲁豫认为首秀是"特别有力量的一段表演"[2] 个人成长与心理转变 - 从外貌自卑到接纳自我 通过脱口秀学会表达愤怒 不再因羞耻压抑不满[4][5] - 童年习惯夸张模仿和大声笑闹 家庭环境培养外放性格 常即兴表演短剧[6] - 成年后经历审计和传媒工作 因工作内容缺乏创造性而多次深夜痛哭 寻求"属于自己的东西"[11] 创作理念与艺术追求 - 创作源于私密情感体验 通过个人经历折射普遍社会现象 引发观众情感共鸣[10] - 追求精准表达和新形式 推崇卓别林《大独裁者》用象征手法表现政治隐喻的创作方式[15] - 重视舞台即兴时刻 认为停顿、重音和语调打磨是语言找到坐标的艺术过程[15] 社会影响与观众反馈 - 表演后收到大量女性私信 分享类似被骚扰经历 形成情感宣泄渠道[2] - 观众评价呈现多维特征 既被形容为杨笠与豆豆集合体 也被认为具有陈土豆式幽默[2] - 线下演出如转瞬即逝的烟花 节目录制则使作品获得更大曝光和更久留存[14] 心理创伤与治愈过程 - 童年父母离婚后通过模仿物理老师、做家务等方式讨好母亲 寻求更多关爱[17] - 长期因厚嘴唇自卑 近年因社会审美标准变化才逐渐接纳自我[16] - 老房子灯光触发童年记忆 包括对黑暗的恐惧和讨母亲欢心的模仿时刻[20]
王大刀,「无法成为冰山美人,那就做真实的自己」
后浪研究所· 2025-08-05 07:48
脱口秀演员王大刀的表演风格与影响 - 首次将性骚扰议题带入脱口秀综艺舞台 引发女性观众强烈共鸣 [2] - 表演风格独树一帜 包含夸张肢体动作和歌剧式英文独白 被罗永浩评价为"才华横溢的精神病" [2][3] - 通过模仿骚扰者与冰山美人等角色 直面自我接纳的羞耻感 [5][6] 个人成长与创作转变 - 从审计/传媒行业转行脱口秀 因厌倦模板化工作内容 追求自我表达 [13][16] - 创作核心源于童年经历 包括父母离异、讨好型人格等情感创伤 [19][22] - 通过段子解构羞耻感 作品引发观众情感共振 形成"勇气"收藏夹的粉丝反馈机制 [23] 艺术表达方法论 - 即兴表演受《歌舞青春》等电影影响 强调精准的语言节奏与戏剧化停顿 [10][17] - 拒绝套路化笑点设计 追求"新角度+新形式+新精准"的创作理念 [16][17] - 将卓别林《大独裁者》的隐喻手法融入表演 用气球破碎象征权力脆弱性 [17] 社会议题探讨 - 突破传统女性形象束缚 公开讨论性骚扰经历 形成集体情绪宣泄出口 [2][12] - 通过"冰山美人"角色解构性别伪装 揭示系统性社会结构问题 [12][18] - 作品成为女性观众情感载体 后台私信涌现大量未公开的相似遭遇 [3][12] 家庭环境与性格塑造 - 四川"很神"的家族特质培养外放性格 童年即展现模仿天赋 [9][10] - 父亲不可预测的行为模式影响舞台表现 形成"竞标现场→托马斯全旋"的跳跃式风格 [9] - 母亲再婚经历促成早熟性格 通过家务劳动与模仿表演获取关注 [19][22]
从房主任爆火说起:精英们渴望被冒犯
36氪· 2025-07-25 02:51
边缘群体通过内容叙事争夺话语权 - 50岁农村妇女房主任通过脱口秀表演将家暴、女性困境等社会议题解构为引发全网共鸣的内容,清晰展示边缘群体如何借助内容叙事争夺话语权[1] - 类似案例包括56岁自驾游逃离婚姻的苏敏阿姨和60岁站上脱口秀舞台的黄大妈,显示边缘群体困境正通过新兴媒介形式进入公共视野[1] - 脱口秀作为"冒犯的艺术",打破精英话语体系垄断,为缺乏话语权的群体提供表达通道[2] 内容创作的社会穿透力 - 房主任表演通过自嘲"柯基丈夫""绝经和出道一块来"等梗,用幽默包裹农村女性面临的包办婚姻、家暴、经济压迫等沉重议题[2][3] - 喜剧形式制造认知失调,使观众在笑声中接收悲剧内核,更有效突破现代人的情感防御机制[4] - 表演撕破"家族荣耀""忍耐牌坊""牺牲式母爱"三重传统枷锁,呈现农村女性生存现状的完整剖面[5][8] 商业机制的关键赋能作用 - 脱口秀演员李波发现房主任天赋后,自费解决其交通住宿费用,成为重要商业引路人[16] - 沈阳脱口秀俱乐部提供系统培训并安排兼职岗位,构建职业化支持体系保障其持续发展[16] - 节目制作方通过剪辑技术强化"草根逆袭"剧本,配合热搜营销扩大传播效果[17] 媒介赋权的运作逻辑 - 短视频平台算法将内容精准推送至女性及农村议题关注者,实现裂变式传播[17] - 表演将传统"家丑"转化为公共议题讨论,推动家暴、母职等沉默话题进入主流视野[14][17] - 与杨笠、王越等演员共同构建女性议题矩阵,拓展脱口秀的社会议题讨论边界[17] 资本支持的多元维度 - 演出报酬和节目通告费构成金融资本基础,支撑其独立生活与经济自主[18] - 专业脱口秀训练赋予文化资本,将个人创伤转化为引发共鸣的公共艺术[18] - 媒介曝光积累社会资本,观众共鸣形成抵御传统社会排斥的缓冲层[18] 可持续支持系统的构建需求 - 需建立素人故事孵化基金等机制,将偶然性成功转化为系统性支持[19][22] - 品牌可开发农村女性带货专场等商业形式,将边缘群体赋能纳入商业计划[22] - 政策层面需推动文化部门与内容厂牌合作,植入反家暴等公共服务信息[22]
芒果为何重拾《天天向上》?
36氪· 2025-05-19 09:37
节目回归背景 - 老牌周播综艺《天天向上》在停播三年后于2025年芒果春季招商会宣布回归,与《你好星期六》共同构成芒果"一双脚"的战略布局 [1][13] - 2022年《快乐大本营》被《你好星期六》取代,《天天向上》则彻底停播,两者曾被称为湖南卫视的"一双脚" [1][2] - 《你好星期六》已逐步站稳脚跟,而《天天向上》的回归被视为芒果重新平衡周播综艺布局的关键举措 [1][8][13] 历史表现分析 - 收视数据:2021年末收视率跌至0.4%,2022年上半年未进入全网电视综艺播放TOP20,同期《你好星期六》位列第11名 [4] - 商业价值:2011年冠名费1.3亿,2015年特步冠名费达2.5亿,但2020年出现无赞助期,2022年停播前已完全失去冠名商 [5] - 改版尝试:2021年转型文化公益节目虽延长一年寿命,但未能扭转收视下滑和招商困境 [2][7] 回归战略考量 - 市场空白:当前综艺市场缺乏头部周播综艺,仅存《你好星期六》,芒果可通过《天天向上》抢占稀缺赛道 [11] - 内容差异化:节目兼具脱口秀属性与文化特色,可弥补芒果在脱口秀赛道的短板,与竞品形成区隔 [11][12] - 用户粘性:周播模式具备培养长期用户忠诚度的优势,有助于提升芒果TV会员留存 [11] 挑战与关键问题 - 团队重建:需围绕汪涵重塑"天天兄弟"IP价值,简单引入流量明星难以解决团队凝聚力问题 [15] - 内容定位:需平衡娱乐性与文化公益性,停播前转型已证明单一文化路线市场接受度有限 [15][16] - 市场竞争:相比《快乐大本营》的怀旧价值,观众对《天天向上》回归期待度较低 [8][9] 战略价值评估 - 长期主义:尽管存在不确定性,但回归符合芒果寻找增量用户和巩固综艺市场领导地位的战略需求 [16] - 互补效应:与《你好星期六》形成周播综艺矩阵,共同支撑芒果内容生态体系 [1][13] - 创新空间:节目灵活的主持团队配置和脱口秀基因为内容创新提供基础 [15]
黑灯:掉队的人
虎嗅· 2025-03-31 02:31
脱口秀演员黑灯的职业发展 - 因青少年黄斑变性导致视力降至0.02 属于罕见病(全球发病率约1.2万分之一)[1][7] - 通过《脱口秀大会5》走红 线下专场演出票常售罄[1][2] - 一天最多赶12场演出 从2022年5月至2024年1月完成首个55分钟专场《你谁啊》[54] - 未签约任何厂牌 独立担任自己的经纪人[47] 内容创作特点与社会影响 - 段子聚焦盲人生活体验 例如不锈钢盲道雨天"瞎滑"问题推动深圳机场更换防滑材质[6][63] - 与演员小佳合作"地狱笑话秀" 通过自嘲和病耻感脱敏打破社会对有障人士的刻板期待[3][5] - 创作引发公众关注无障碍设施 观众主动投诉不合理设计[6] - 段子尺度通过现场反应逐步测试 例如观众从紧张到接受地狱笑话[51] 病友社群建设与医疗倡导 - 创建"青少年黄斑变性关爱中心" 病友群从每周新增2-3人增至每天2-3人 目前规模达三四千人[35][37] - 通过脱口秀扩大病友寻找渠道 原预期汇聚1万至2万人[36][37] - 协助病友海外购买特制墨镜(透光率3%-15%)解决国内医院无供应难题[59][62] 视力障碍带来的生活挑战 - 因菜单、车牌、字幕看不清导致多次职场受挫 更换三四十份工作[7][19][23] - 使用电子设备需依赖深色模式、屏幕放大和反色工具[25] - 地铁导视系统存在设计缺陷 如杭州地铁"一号线"标识中"一"字过小[67][68] - 打车依赖车辆颜色区分(90%专车为黑色)[66] 职业转型与行业观察 - 因教培行业政策调整退出升学规划岗位[30] - 受播客内容启发(如单立人喜剧)2018年前往北京参与开放麦活动[42][44] - 与南瓜、唐香玉等新人演员形成互助团体 共同应对行业边缘化[48][49] - 互联网公司HR因视力问题拒绝录用 担忧后续纠纷[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