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脂肪肝
icon
搜索文档
体重降了,脂肪肝却更严重了?你的饮食可能缺了“这一样”
央视新闻· 2025-09-18 01:39
疾病机制与风险 - 脂肪肝由肝细胞内脂肪堆积导致脂类代谢紊乱 早期无症状但会逐步发展为肝纤维化 肝硬化甚至肝癌[1] - 脂肪肝患者5-10年内患代谢综合征 2型糖尿病 冠心病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少数患者在1-3年内可能并发心梗或卒中[1] 饮食误区分析 - 单纯水煮菜和杂粮饮食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 抑制脂蛋白合成 使肝脏无法有效运输脂肪 加重脂肪堆积[2] - 长时间饥饿状态促使身体动员脂肪和蛋白质通过肝脏转化热量 造成肝脏内脂肪酸大量堆积[2] 营养搭配原则 - 需均衡摄入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和矿物质 避免营养失衡[3] - 超重者应逐步减少300-500千卡/天能量摄入 多选低热量食物并保持八分饱 进食顺序建议先蔬菜再肉类最后主食[3] - 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脱脂奶 鸡蛋清 鱼类 去皮禽肉及豆制品 有助于肝细胞修复和再生[4][5] - 每日植物油摄入控制在20-25克 避免动物油和高脂肪食物 胆固醇摄入限300毫克/天 多选择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如海鱼和橄榄油[6] -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减少精制谷物比例 避免蜂蜜 碳酸饮料 甜点等高糖食品[7] - 每日摄入500克蔬菜(50%为绿叶菜)和200-300克低糖水果 限制淀粉类蔬菜 添加糖摄入与脂肪肝风险密切相关[8] - 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5-6克 减少刺激性调味品 烹饪方式推荐蒸煮炖 避免油炸[9][10] 进食时间管理 - 每天8小时内进食(如9:00-17:00)持续4个月可使肝脏脂肪减少23.7% 并改善代谢指标[11] - 需按时进食 避免饥饿状态导致脂肪分解和肝脏脂肪酸堆积[11] 禁忌事项 - 绝对禁酒 酒精95%在肝内代谢 长期饮酒会加重脂肪肝并可能引发酒精肝[12] - 避免擅自使用护肝保健品或药品 需遵医嘱[13]
畅饮无糖饮料致血糖升高 极端“养生”当心引病上身
北京晚报· 2025-09-02 07:37
极端养生导致的健康风险 - 高强度运动过量导致血尿酸水平急剧升高 单次高强度运动可使血尿酸提升三成以上[2] - 极端节食减重引发脂肪肝 快速减重导致内分泌紊乱和脂肪代谢异常[3][4] - 无糖饮料过量摄入造成代谢系统不利影响 长期过量摄入代糖成分可能影响肠道菌群[6] 慢性病年轻化趋势 - 高尿酸血症患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 剧烈运动后出现关节剧痛就诊时发现血尿酸严重超标[2][3] - 40岁以下糖尿病患者占比逐年升高 与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甜食摄入过多和缺乏锻炼密切相关[6][7] - 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值高于正常范围 不及早干预可能发展为糖尿病[7] 科学运动建议 - 高尿酸血症人群选择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和快走[3] - 慢性痛风患者采取低强度短时间渐进式运动模式并密切观察身体反应[3] - 运动后及时补水促进尿酸通过肾脏排出 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3] 合理减重指南 - 每月减重不宜超过原始体重的5% 这是相对安全的范围[5] - 减重过程应长期监测体重和腰围变化 关注身体状态整体改善[5] - 避免极端减重方式如只吃单一食物或完全拒绝油脂 防止营养不良和内分泌紊乱[5] 健康饮食标准 - 减盐每日不超过5克 警惕咸菜和加工零食等隐形盐摄入[8][9] - 减油控制在每日25至30克 减少油炸食品和反式脂肪摄入[10] - 减糖添加糖每日不宜超过25克 用白开水替代含糖饮料并查看营养成分表[11] 全面健康管理 - 健康口腔要求早晚刷牙每次不少于2分钟 使用含氟牙膏并每年洁牙1次[12] - 健康体重建议每周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和两次抗阻训练 保证每日12种以上食物摄入[13] - 健康骨骼建议成人每日摄入800至1200毫克钙 通过牛奶豆制品和深绿色蔬菜获取[14]
一个让你怎么都瘦不下来的原因 很多人都不知道
央视新闻· 2025-08-09 22:14
胰岛素抵抗定义与机制 - 胰岛素是胰腺分泌的激素,负责调节血糖水平,将血糖调度至脂肪细胞、肝脏细胞和肌肉组织供能 [1] - 胰岛素抵抗指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反应性下降的状态,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效率降低 [1] - 临床评估方法包括空腹胰岛素水平检测、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测定及简易人体测量学指标 [1] 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关联性 - 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成年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属腹型肥胖 [2][4] - 约80%胰岛素抵抗患者伴有超重或肥胖,中心型肥胖(内脏脂肪多)通过激素和细胞因子降低胰岛素敏感性 [6] - 高胰岛素水平促进脂肪合成(尤其腹部脂肪)并抑制分解,形成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的恶性循环 [13] 胰岛素抵抗诱因 - 遗传基因是首要因素,糖尿病家族史人群更易出现胰岛素抵抗 [5] - 年龄增长显著增加风险,儿童和青少年也可能出现但风险随年龄上升 [5] - 环境与生活习惯影响包括:久坐缺乏运动(降低肌肉葡萄糖利用率)、高能量饮食(精制碳水/油炸食品)、吸烟饮酒及药物(如类固醇/他汀类) [8][9][11] 健康危害 - 胰岛素抵抗增加胰腺负担,长期可导致糖尿病发生 [12] - 通过影响交感神经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提升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15] - 引发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脂肪在肝脏积聚形成脂肪肝 [16] 改善措施 - 饮食调整:减少精制碳水(如白米饭)和脂肪(中国居民日均烹调油摄入43.2克,超健康标准1/3),增加粗粮全谷物及优质蛋白(鸡蛋/鱼肉/豆制品) [17] - 运动干预: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快走/游泳)配合2-3次力量训练(深蹲/举哑铃),提升肌肉量和血糖利用率 [19] - 医疗干预:糖尿病前期需结合医生指导用药与生活方式调整 [20]
中国第一大慢性肝病,正在透支年轻人
虎嗅APP· 2025-07-05 10:00
中国脂肪肝流行病学现状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中国慢性肝病首位病因,2021年患病率达21.36%[7][10] - 1999-2018年汇总数据显示患病率接近30%,即每10人中有3例患者[10] - 男性患病率34.8%显著高于女性23.5%,风险差距近50%[13] - 20-24岁人群发病率增速达18.34%,远超全年龄段平均6.09%[16] 疾病风险人群特征 - 肥胖人群患病率约66%,但非肥胖人群患病率仍达25%[11][12] - 全球40%患者为非肥胖人群,20%为偏瘦体质[12] - 代谢综合征患者患病风险是普通人群4倍以上[20] - 中心型肥胖者即使BMI正常仍易合并糖尿病、高血压[23] 病理机制与诊断更新 - 2024年指南将病名更新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强调代谢功能障碍核心地位[20] - 肝脏作为代谢中枢,在代谢紊乱时被迫储存多余脂肪形成病变[19] - 腰围、血脂、血压、血糖、胆固醇五项中三项异常可确诊代谢综合征[20] 并发症风险图谱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共病率超40%,脑卒中风险超10%[32] - 甲状腺癌风险达常人2.63倍,食管癌、胰腺癌等消化道肿瘤风险同步上升[37] - 全球数据显示肝外恶性肿瘤年发病率达10.58‰,为肝癌的8倍[37] 干预措施有效性 - 体重下降3%-5%即可减少肝脏脂肪沉积,下降5%-7%可显著改善炎症[38] - 每周135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高强度间歇训练可有效减少肝脂肪[39] - 饮食需兼顾少糖低脂与抗氧化食物摄入,需配合运动才能实现最佳效果[38][39] 疾病进展数据 - 1990-2021年肝硬化死亡率从0.36/10万升至0.45/10万[25] - 同期肝癌死亡率增幅达108%,从0.35/10万升至0.73/10万[25] - 早期病变存在可逆性,但需及时干预防止代谢紊乱恶化[28][39]
中国第一大慢性肝病,正在透支年轻人
36氪· 2025-07-04 04:04
脂肪肝流行病学趋势 - 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从1999-2018年接近30%,即每十人中有三人患病[6][7] - 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显示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达21.36%,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约5%[4][5] - 20-24岁人群2011-2021年发病率增速达18.34%,显著高于全人群6.09%的增速[8][10] 人群分布特征 - 中国男性患病率34.8%高于女性23.5%,风险差距近50%[4][8] - 肥胖人群中约66%患病,但全球约40%患者为非肥胖人群,中国非肥胖人群患病率接近25%[4][7][8] - 体重正常(BMI 21.5)人群也可能患病,内脏脂肪堆积是重要诱因[7][14] 疾病机制与定义更新 - 2024年新版指南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强调代谢功能障碍的核心作用[4][11][12] - 代谢综合征患者(三项及以上指标异常)患病风险是普通人群四倍以上[12][13] - 肝脏作为代谢中枢,在代谢紊乱时被迫储存多余脂肪形成脂肪肝[11][12] 并发症风险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50%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40%伴发高血压或冠心病[6][20] - 肝外恶性肿瘤风险显著提升,甲状腺癌风险达常人2.63倍,食管癌、胰腺癌等风险同步上升[21][22] - 1990-2021年中国相关肝硬化死亡率从0.36/10万升至0.45/10万,肝癌死亡率从0.35/10万翻倍至0.73/10万[15] 干预与治疗 - 体重下降3%-5%可减少肝脏脂肪沉积,下降5%-7%能显著改善肝脏炎症[25][27] - 每周135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高强度间歇训练可有效减少肝脂肪[4][27] - 饮食需控制糖脂摄入,增加抗氧化食物如水果、绿叶菜和全谷物[4][27]
一个容易得脂肪肝的习惯,你可能天天在重复
央视新闻· 2025-06-07 01:44
脂肪肝现状与成因 - 脂肪肝已成为最常见疾病之一,不仅影响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年轻人发病率也在上升 [1] - 脂肪肝与饮食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久坐是容易被忽视的重要诱因 [1] 久坐与脂肪肝的关联性 - 大样本研究(超13万受试者)显示久坐时间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呈正相关 [3] - 每天坐着时间每增加1小时,肝脏脂肪含量增加1.15% [3] 久坐中断的健康效益 - 通过站立/散步等中低强度活动打断久坐,可有效降低脂肪肝相关指标 [5] - 2分钟低强度步行能显著降低超重/肥胖人群的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 [6] - 坐立交替(30分钟轮换)可使超重人群餐后8小时血糖反应显著降低 [8] - 久坐中断次数越多,对腰围/BMI/甘油三酯/2小时血糖的改善效果越显著 [9] 饮食管理建议(5吃) - 优质蛋白质(瘦肉/鱼虾)可促进肝细胞修复,每日应保证摄入 [9] - 需增加全谷物/豆类/蔬菜等膳食纤维摄入 [10] - 选择低果糖食物(柠檬/柚子/苹果等),每日水果控制在250克 [12] - 每餐吃八分饱以控制热量摄入 [13] - 进食顺序应为蔬菜→肉类→主食,增强饱腹感 [14] 饮食禁忌(5不吃) - 限制油脂摄入(每日0.5-0.8克/公斤体重) [15] - 避免饥饱不均,防止脂肪酸大量进入肝脏 [17] - 纯素食会导致蛋白质不足影响脂肪转运 [18] - 酒精95%在肝脏代谢,会加重脂肪肝 [19] - 减少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食欲亢进 [20]
一个让你怎么都瘦不下来的原因,很多人都不知道
央视新闻· 2025-05-25 01:26
胰岛素抵抗定义 - 胰岛素抵抗是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反应性下降的状态,导致需要更多胰岛素完成血糖调节工作[5] - 胰岛素作为"血糖管理员",正常情况下指挥血糖进入脂肪细胞、肝脏细胞和肌肉组织以维持稳定水平[3] - 长期超负荷工作会导致胰腺功能衰退,可能发展为糖尿病[5] 形成原因 - 遗传基因是首要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人群更易出现[6] - 年龄超过35岁后肌肉量减少、代谢功能障碍会显著增加风险[6] - 中心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患者中80%伴随胰岛素抵抗[8][18] - 久坐和缺乏运动使肌肉葡萄糖利用率下降,体重增加进一步加重抵抗[10] - 高精制碳水、高脂肪饮食及烟酒摄入均会提升风险[11][26] 健康危害 - 与肥胖形成恶性循环:高胰岛素水平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分解[21] - 糖尿病主要诱因:胰腺持续超负荷分泌导致功能衰竭[20] - 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通过影响交感神经活动加速高血压和动脉硬化[22] - 导致脂肪肝:脂质代谢紊乱促使肝脏脂肪过量积聚[23] 改善措施 - 饮食调整:减少精制碳水(如白米饭)和烹调油(当前国人日均摄入43.2克超标33%),增加全谷物和优质蛋白[25] - 运动干预: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配合力量训练,每增加1kg肌肉日耗能提升110大卡[26] - 医疗干预:糖尿病前期需结合药物与生活方式管理[28] 诊断指标 - BMI≥24为超重,≥28为肥胖;腰围超标是重要警示信号[17][18][19] - 临床通过空腹胰岛素检测、葡萄糖钳测定等方法评估[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