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统一内存
icon
搜索文档
英伟达的抉择:与英特尔 CPU 直连,Grace CPU 何去何从?
雷峰网· 2025-09-23 11:19
" 英伟达、英特尔世纪联手,Arm 和 AMD 腹背受敌。 " 作者丨杨依婷 编辑丨包永刚 当地时间9月18日, 科技巨头英伟达宣布以每股23.28美元的价格,收购英特尔普通股,总投资额高达50 亿美元。 交易完成后,英伟达可能持有英特尔4%及以上的股份,成为英特尔的重要股东之一。 此外,英伟达官网还披露了一项重要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多代定制的数据中心和PC产品,以加速 落地大规模、企业和消费者市场的应用和工作负载。 根据协议内容,在数据中心领域,英特尔将为英伟达定制x86处理器,这些处理器将被集成至英伟达的AI 基础设施平台,并被推向市场;而在个人计算领域,英特尔则会推出集成了英伟达RTX GPU芯粒的x86 SoC,用于需要先进CPU与GPU集成解决方案的各类PC产品。 英伟达在声明中强调,"双方将通过英伟达NVLink实现架构无缝互连,同时结合英伟达在AI和加速计算领 域的优势,以及英特尔的CPU技术与x86生态,向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消息公布后,英特尔股价在盘前交易中一度猛涨超30%,收盘时涨幅达22.77%,报收30.57美元。英伟 达股价也上涨3.49% 与此同时,AMD和Arm则股价下跌 ...
苹果彻底改变了这颗芯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24 00:55
Apple Silicon发展历程 - 公司于2020年WWDC宣布从英特尔转向自研Apple Silicon芯片,开启为期两年的过渡期,将iPhone芯片的前沿功能引入桌面平台[1] - 该芯片采用统一内存架构,使CPU、GPU等组件共享内存池,提升性能并减少数据复制,GPU可访问比独立显卡更大的内存空间[3] - 目前Apple Silicon已扩展至全系列处理器,包括A系列和M系列芯片,对行业形成重大挑战[4] 转型背景与英特尔问题 - 英特尔在2010年代面临工艺升级困境,放弃"Tick-Tock"节奏转向"Tick-Tock-Tock",导致10纳米芯片延迟推出[6] - 英特尔芯片存在发热和功耗问题,2018年MacBook Pro出现严重热节流,促使公司加速自研计划[6] - 公司凭借iPhone芯片的散热管理经验,与台积电合作开发桌面级处理器[7] M1系列技术突破 - 首款开发者套件采用A12Z Bionic芯片,M1正式版采用5纳米工艺,集成160亿晶体管,配备8核CPU和16核神经引擎[9][11] - M1 Pro/Max提升至6-8性能核心+2-4能效核心,GPU核心增至32个,内存带宽达400GB/s,新增媒体引擎支持ProRES编解码[11] - M1 Ultra通过互连技术融合两块M1 Max,实现16性能核心+64 GPU核心,晶体管数量翻倍[12] M2系列性能升级 - M2采用5纳米工艺,晶体管增至200亿,神经引擎运算速度提升至15.8万亿次/秒,内存带宽达100GB/s[18][20] - M2 Pro/Max分别提供6-8性能核心+4能效核心,GPU核心扩展至38个,内存带宽达800GB/s[20] - 基准测试显示M2单核性能提升约10%,多核性能因核心数量增加显著提升[22] M3系列架构创新 - M3采用3纳米工艺,集成250亿晶体管,CPU性能较M1提升35%,GPU提升65%,神经引擎达18万亿次/秒[24][27] - 引入动态缓存技术优化GPU内存分配,新增硬件加速光线追踪和网格着色功能[27] - M3 Ultra延迟至2025年发布,配备24性能核心+80 GPU核心,支持512GB统一内存[30][32] M4系列最新进展 - M4采用3纳米工艺,集成280亿晶体管,神经引擎运算速度达38万亿次/秒,内存带宽120GB/s[34][36] - M4 Pro/Max分别配备12-16性能核心+4能效核心,GPU核心增至40个,支持Thunderbolt 5接口[36][38] - 性能测试显示M4 Max较M1 Max单核提升62%,多核提升203%,图形性能提升74%[45][46] 未来发展趋势 - 预计将保持每年更新节奏,M5可能采用CPU/GPU分离设计,M6或集成蜂窝调制解调器[52][54] - 代际性能提升呈现规律性,基础版M1至M4单核提升60%,多核提升74%,预示持续改进潜力[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