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纪律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从“树叶训令”说起(金台潮声)
人民日报· 2025-08-18 22:31
历史纪律传统 - 1942年晋察冀军区下达"树叶训令"要求部队到15里外采摘树叶 将村庄附近树叶留给群众[1] - 1948年辽沈战役期间解放军战士行军路过锦州乡间 严守纪律不摘百姓苹果[1] - 纪律传统体现政党军队在生死关头的价值抉择 革命队伍存在意义是守护百姓生存权利[1] 纪律内涵与民心影响 - "让树叶"和"拒苹果"的精神内涵一脉相承 体现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1] - 这些行为使党的军队获得"仁义之师"赞誉 构成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2] - 枝叶关情胜过豪言壮语 民心所向成为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2] 新时代纪律建设 - 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 将作风硬要求变成硬措施 让铁规矩长出铁牙齿[2] - 刹住过去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 祛除多年难以祛除的顽瘴痼疾[2] - 中央八项规定管住"舌尖上的腐败""会所里的歪风""文山会海"等具体问题[2] 纪律建设的深层意义 - 中央八项规定是革命战争年代纪律传统的时代升华[2] - 将生死考验淬炼的自我革命精神转化为常态化制度约束[2] - 构建防止脱离群众的制度屏障 解决"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根本命题[2] 当前纪律挑战与应对 - "四风"问题仍有反弹回潮、隐形变异情形 印证作风问题顽固性复杂性[3] - 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是对党员干部纪律作风的再检阅、再提升[3] - 推动纪律从外部约束转向内在自觉 通过持续彻底的自我革命赢得群众信任[3] 纪律建设的根本目标 - 所有纪律准绳都指向"为了人民"的原点 收获亿万群众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3] - 纪律建设是对初心的再淬炼、对民心的再凝聚 支撑穿越战争烽火和民族复兴征程[3] -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让纪律之树常青民心之基永固 是百年大党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3]
严管不是枷锁而是风帆(思想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6-05 22:02
党的纪律与干事创业的内在统一关系 - 党的纪律是党的生命线,也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安全线,严明纪律能赢得人民信任,用优良作风凝聚奋进力量 [1] - 优秀党员干部如焦裕禄、孔繁森、黄文秀等,既干出非凡业绩,又严守党纪,成为精神丰碑 [1] - 严管不是机械执纪,而是讲究方式方法的治理智慧,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坚持严管厚爱,划出红线的同时留出容错空间 [2] 严管与厚爱的具体实践 - 制度设计既严格界定"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又明令禁止"机械执行"和"过度留痕",体现治理智慧 [2] - 在防汛救灾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党员干部既要严格执行纪律,又要灵活运用应急机制和容错机制 [2] - 严管通过"头雁引领"形成示范效应,"靶向治疗"实现精准施治,容错纠错激发创新活力 [2] 容错纠错机制的创新举措 - 各地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探索容错纠错机制、澄清正名制度、关爱回访机制,为干事者划出"安全区" [3] - 浙江杭州推行"公务餐"改革,既堵住公款吃喝漏洞,又保障正常公务接待 [3] - 湖南长沙推行改革创新风险备案制度,允许干部提前报备探索性工作,提供"试错空间" [3] 严管成效的体现 - 严管的成效体现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效中,老百姓主要看解决了什么问题 [4] - 党员干部要在遵规守纪的前提下放心干、大胆干、努力干,将纪律要求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 [4] - 当群众急难愁盼事项被有效化解,其笑容与认可是严管成效最有力的明证 [4] 作风建设的持续深化 -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既要保持"一严到底"的政治定力,又要展现守正创新的治理智慧 [4] - 坚持"严"的要求与"实"的导向相统一,纠"四风"与树"新风"相结合,激活干事创业的一池春水 [4]
新华时评·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纪律的螺丝拧得紧而又紧
新华社· 2025-05-19 09:05
纪律建设 - 纪律建设需要持续强化,保持"严"的主基调,将纪律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1] - 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体现制度建设的决心 [1] 思想防线 - 少数党员干部存在错误认识,如将违规吃喝视为人情往来,需及时纠正 [1] - 需加强党章党规党纪教育,认清轻微作风问题的危害,做到知敬畏、存戒惧 [1] 制度执行 - 新修订《条例》针对"四风"纠治和铺张浪费现象,严明纪律要求,完善配套制度 [2] - 强化制度刚性,对挑战纪律的行为严肃处理,确保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2] 长期监督 - 纪律监督需融入日常,坚持严字当头,避免"一阵风"式整治或懈怠心理 [2] - 需保持高压态势,关注苗头性问题,确保纪律持续带电、制度持续生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