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普事业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平安“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惠及超 31 万名学生 全面升级“科技型企业开放日”活动
经济观察网· 2025-09-26 11:44
项目背景与启动 -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与中国平安联合主办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总结展望会暨科学家见面会 于2025年9月26日举行 标志着首个法定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1] - 会议总结六年项目成果并启动2025-2026年度新计划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及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等专家参与指导[1] 项目覆盖与规模 - 项目六年来覆盖全国27个省区市1058所乡村小学 累计惠及超31万名学生与2万余名乡村教师[5] -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培训教育工作者超3万人 打造科技体验活动组织3000余名青少年走进中国移动 比亚迪等科技企业[5] 企业参与与资源投入 - 中国平安作为发起单位之一 持续建设119所希望小学 每年组织超千名员工参与支教 线上科技课程覆盖超3000万人次[4] - 阿里巴巴 腾讯 中兴 国轩高科等科技企业分享公益科普经验 京东 联想 隆基绿能等企业参与讨论多元协同机制[9] 战略举措与实施计划 - 新年度项目将实施"四个一"策略:打造科普讲师团 落地线下公益活动 制作场景化科普视频课 研发科普资源包[7] - 通过开放科研设施 转化创新技术 开发优质课程等方式 构建多元化科普支持保障机制[9][10] 专家资源与学术支持 - 成立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专家团 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 中科院唐明研究员等专家 聚焦课程研发与活动设计[1] - 科学家见面会组织金涌院士等专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探讨科学思维培养 AI应用及宇宙科学等话题[8] 社会影响与政策协同 - 项目响应《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和《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意见》要求 推动社会多元参与科教平台建设[7] - 云南省教育厅关工委确认项目六年来显著提升师生科技素养 通过物资捐赠 教师培训及线上线下活动实现资源输送[4]
2025年海南省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启幕
海南日报· 2025-09-05 23:49
活动概况 - 2025年海南省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于9月5日在儋州市体育馆启幕 活动持续3天 通过启动仪式 成果展示和互动课堂等形式开展[3] - 本次活动以"科普潮涌自贸港 创新驱动向未来"为主题 是首个全国科普月[3] - 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演了体现南繁精神的舞台剧《热土当歌》 反映大学生科普行动的音诗画《科普的翅膀》及青少年科学探索歌曲《未来作答》等原创科学文化作品[3] 展览展示内容 - 现场设置"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成果展 近100家单位带来超1000件展品[4] - 展览通过实物展陈 全息投影和互动装置等多元形式展示南繁育种 深海科技 航天航空 生态环保 数字经济和气象科学等领域创新成果[4] - 现场连续3天举办8场科普大舞台表演秀 包括航模表演 数字奇缘和稻香南繁情等[4] - 开展"元想小课堂"系列现场研学活动 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探索欲[4] 配套活动安排 - 9月全省各地各部门将围绕科技创新 乡村振兴 卫生健康 食品安全和防灾避险等热点开展765场次科普活动[4] - 直播连线中国科学院深海所开展"深海科普主题课堂" 组织潜航员和深海科学家与青少年开展"深蓝对话"[3] 科普事业发展 - 海南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稳步提升 是近十年全国进步最快省份[4] - 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五指山和儋州等市县科技馆成为网红科普打卡地[4] - 科普活动品牌加速形成 万名大学生基层科普行和科技小院志愿服务等活动深受欢迎[4] - 2名选手荣获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最高奖"中国科协主席奖"[4]
刘逸博:把科学的“种子”种进孩子心里
科技日报· 2025-04-28 01:19
航空发动机技术发展 -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工程师刘逸博参与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等离子体点火技术项目研究团队,负责滑动弧激励器的结构适应性设计和优化 [3] - 等离子体点火技术通过瞬间提高燃烧室温度至着火点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发动机涡轮做功,滑动弧激励器是关键点火部件 [3] - 项目团队成功对等离子体点火技术滑动弧激励器进行创新性设计,在极端环境下显著提升点火速度并拓宽点熄火边界 [4] - 相关成果获得中国航发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空军首届航空创意挑战赛优秀奖 [4] 科普与科研结合 - 刘逸博在科研工作之外积极参与科普活动,获得第十一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 [1] - 通过走进校园为100多名小学生讲授航空科普课,采用热门动画片和神话故事穿插讲解并设置互动环节 [2] - 科普工作旨在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刘逸博表示将继续投身科普事业 [1][4] 研发挑战与突破 - 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应用滑动弧等离子体点火技术在国内无先例,参考文献有限且技术难度大 [3] - 项目周期紧张,团队成员每日讨论方案、试验验证并赴高校企业调研学习 [3] - 出差行程紧凑,例如在西安市仅用一天时间与厂商研究零部件加工方案后立即返回单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