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创新协同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地学合作与矿业发展会议举办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26 05:12
9月23日~25日,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地学合作与矿业发展暨第四届"一带一路"地球物理国际会议在陕西 西安举办。 本届会议在2025欧亚经济论坛框架下举办,以"加强科技引领,促进矿业发展"为主题,在自然资源部中 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市人民政府、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的指导 下,由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长安大学、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 地质调查中心、欧亚经济论坛秘书处、西安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主办。 此次会议是落实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关于推动能源可持续利用、绿色产业发展、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合 作、科技创新协同等共识的重要举措。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愿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同各方 持续深化地学务实合作,推动绿色矿业发展,助推形成覆盖矿业全产业链的绿色发展模式;推动地学与 矿业信息互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 平。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底青云、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君等国内外专家围绕深部探测技术及应用、找矿 预测技术方法、地球物理仪器技术创新与应用等作专题报告;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发 布《上海合作 ...
从长三角到长江经济带 超级“创共体”来了!
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 全国首次以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为主题开展区域立法《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于9月1日施行 标志着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1] - 11省市科技部门签署《长三角—长江经济带联动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协同推进跨区域科技产业创新 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 创新平台共建 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 [1]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 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拓展发展新空间 培育发展新动能 [1] 创新合作园区建设 - 中新苏滁高新区60%外资项目 70%投资额 80%项目源自长三角地区 为省际产业合作园提供示范样板 [2][3] - 协同创新案例包括沪淮科创协同中心 湖州南浔(松江)人才科创中心 南通如皋高新区沪苏科创产业园 [3] 创新平台与研发成果 -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研发人员超18000人 衍生孵化企业1700余家 服务企业累计超过2万家 布局建设超过100家研发载体 [6] - 通过"拨投结合"模式实施重大技术项目140余项 与200余家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 与近600家龙头企业建立企业联合创新中心 [6] - 江苏联合长江经济带沿线高校院所共建1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7] 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组织实施项目43项 三省一市财政投入1.8亿元 联动社会投入共计11.5亿元 [10] - 2024年联合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34项 发布重点揭榜任务41项 首次将未来产业纳入支持领域 [10] - 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孵化成果"合成气制航空煤油项目"落户四川泸州 实现大规模产业化 [11] 企业创新与产业协同 - 亨通光电牵头建设"长三角海洋信息传输技术创新联合体" 与长三角相关高校 企业共同出资 合作研发 共享知识产权与市场收益 [8] - 三省一市共同推进建设两批24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 跨区域协同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8] 区域创新资源与生态 - 长江经济带拥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高校院所 一半左右的两院院士和科技人员 五大国家级科创中心有3个落子长江经济带 [10] - 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入渝5年引进人才811人 发布重庆市首款语言大模型兆言 全球首款AI全参数成药性预测平台等重大成果 [11]
从长三角到长江经济带:超级“创共体”来了
科技日报· 2025-08-13 07:26
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政策 - 长三角三省一市颁布全国首部以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为主题的区域立法《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并于9月1日施行 标志着区域科技创新协同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1] - 长江经济带11省市科技部门签署《长三角—长江经济带联动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协同推进跨区域科技产业创新 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和创新平台共建 [1]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提出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 [7] 区域创新合作成果 - 中新苏滁高新区60%外资项目、70%投资额和80%项目源自长三角地区 成为省际产业合作示范样板 [2] -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研发人员超18000人 衍生孵化企业1700余家 服务企业累计超2万家 布局建设超100家研发载体 [5] -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2022年以来组织实施项目43项 三省一市财政投入1.8亿元 联动社会投入11.5亿元 [8] 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 江苏奥意科技自主研发国内首个飞秒光栅 光谱调节参数达4阶国际领先水平 6000W光栅为国内最高功率倾斜光栅 [5] - 华睿生物技术成为国内最大β-丙氨酸生产基地 获2024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优秀奖 [2] - 亨通光电牵头建设"长三角海洋信息传输技术创新联合体" 成功铺设318公里世界最长单根无接头海底高速光缆 [7] 创新资源与生态建设 - 长江经济带拥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高校院所 一半左右两院院士和科技人员 五大国家级科创中心中3个位于该区域 [8] - 江苏2024年联合长江经济带沿线高校院所共建1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6] - 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入渝5年引进人才811人 发布重庆市首款语言大模型兆言及全球首款AI全参数成药性预测平台 [9] 产业协同与要素流动 - 长三角共同推进建设两批24家创新联合体 跨区域协同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7] - 2024年联合攻关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34项 发布重点揭榜任务41项 首次将未来产业纳入支持领域 [8] - 通过联盟共建、平台共用和人才共聘等机制 打破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流动壁垒 [9]
从长三角到长江经济带——超级“创共体”来了
科技日报· 2025-08-13 02:50
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 全国首次以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为主题开展区域立法《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于9月1日施行 标志着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1] - 11省市科技部门签署《长三角—长江经济带联动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协同推进跨区域科技产业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 [1]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 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拓展发展新空间 培育发展新动能 [1] 区域创新合作成果 - 中新苏滁高新区60%外资项目、70%投资额、80%项目源自长三角地区 成为省际产业合作示范样板 [3] -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研发人员超18000人 衍生孵化企业1700余家 服务企业累计超过2万家 布局建设超过100家研发载体 [6] - 通过"拨投结合"模式实施重大技术项目140余项 与200余家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 与近600家龙头企业建立企业联合创新中心 [6] 科技创新突破 - 华睿生物技术成为国内最大β-丙氨酸生产基地 获2024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优秀奖 [2] - 安徽华创鸿度光电科技新型高性能超快激光器进入小批量生产 实现高功率光纤光栅自主可控 [4] - 江苏奥意科技自主研发国内首个飞秒光栅 光谱调节参数达4阶国际领先水平 6000W光栅通过客户测试为国内最高功率 [6] 创新生态建设 - 长三角共同建设两批24家创新联合体 亨通光电牵头"长三角海洋信息传输技术创新联合体"入选第二批试点 [8] -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组织实施项目43项 财政投入1.8亿元 联动社会投入11.5亿元 [10] - 2024年联合攻关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34项 发布重点揭榜任务41项 首次将未来产业纳入支持领域 [10] 跨区域协同拓展 - 江苏联合长江经济带沿线高校院所共建1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集中攻克关键"卡脖子"技术 [7] - 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孵化"合成气制航空煤油项目"落户四川泸州 实现技术产业化突破 [11] - 研究院入渝5年引进人才811人 发布重庆市首款语言大模型兆言和全球首款AI全参数成药性预测平台 [11] 创新资源整合 - 长江经济带拥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高校院所、一半左右两院院士和科技人员 五大国家级科创中心有3个落子该区域 [10] - 通过联盟共建、平台共用、人才共聘、成果共享、生态共治 实现创新一体化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11] - 系统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一轴、两翼、三极、多点"发展格局 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水平持续优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