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 全国首次以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为主题开展区域立法《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于9月1日施行 标志着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1] - 11省市科技部门签署《长三角—长江经济带联动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协同推进跨区域科技产业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 [1]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 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拓展发展新空间 培育发展新动能 [1] 区域创新合作成果 - 中新苏滁高新区60%外资项目、70%投资额、80%项目源自长三角地区 成为省际产业合作示范样板 [3] -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研发人员超18000人 衍生孵化企业1700余家 服务企业累计超过2万家 布局建设超过100家研发载体 [6] - 通过"拨投结合"模式实施重大技术项目140余项 与200余家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 与近600家龙头企业建立企业联合创新中心 [6] 科技创新突破 - 华睿生物技术成为国内最大β-丙氨酸生产基地 获2024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优秀奖 [2] - 安徽华创鸿度光电科技新型高性能超快激光器进入小批量生产 实现高功率光纤光栅自主可控 [4] - 江苏奥意科技自主研发国内首个飞秒光栅 光谱调节参数达4阶国际领先水平 6000W光栅通过客户测试为国内最高功率 [6] 创新生态建设 - 长三角共同建设两批24家创新联合体 亨通光电牵头"长三角海洋信息传输技术创新联合体"入选第二批试点 [8] -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组织实施项目43项 财政投入1.8亿元 联动社会投入11.5亿元 [10] - 2024年联合攻关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34项 发布重点揭榜任务41项 首次将未来产业纳入支持领域 [10] 跨区域协同拓展 - 江苏联合长江经济带沿线高校院所共建1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集中攻克关键"卡脖子"技术 [7] - 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孵化"合成气制航空煤油项目"落户四川泸州 实现技术产业化突破 [11] - 研究院入渝5年引进人才811人 发布重庆市首款语言大模型兆言和全球首款AI全参数成药性预测平台 [11] 创新资源整合 - 长江经济带拥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高校院所、一半左右两院院士和科技人员 五大国家级科创中心有3个落子该区域 [10] - 通过联盟共建、平台共用、人才共聘、成果共享、生态共治 实现创新一体化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11] - 系统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一轴、两翼、三极、多点"发展格局 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水平持续优化 [3]
从长三角到长江经济带——超级“创共体”来了
科技日报·2025-08-13 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