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产业周期
icon
搜索文档
A股收评 | 三重风险压制 创指受挫收跌2.6%!算力硬件等科技股集体退潮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08:32
市场整体表现 - 市场全天震荡调整 上证指数跌0.65% 深证成指跌1.76% 创业板指跌2.6%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2.15万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缩量2242亿元 [1] - 科技股集体退潮 双节临近市场存在多重风险 包括美元指数走强突破98、A股风格极致化、国庆休市未知风险等 [1] 板块表现 - 风电板块集体走强 威力传动、吉鑫科技、嘉泽新能等多股涨停 [2][4] - 有色金属板块反复活跃 精艺股份、丽岛新材涨停 [2][3] - 汽车产业链持续走高 赛力斯盘中触及涨停 曙光股份涨停 [2][5] - 半导体产业链回暖 蓝黛科技、圣晖集成、赛微微电涨超10% [2] - 钛白粉化工股震荡走高 易成新能、潞化科技涨停 [2] - 抖音概念午后异动 遥望科技、安正时尚涨超10% [2] - 医药医疗股下挫 奥赛康、广生堂跌超10% [2][7] - AI产业链调整 游戏/Sora/多模态AI下挫 吉比特跌停 星辉娱乐、昆仑万维跌近7% [2] - 硬件端铜缆/液冷/光模块下行 大元泵业跌停 科创新源、中富电路跌超7% [2] - 消费电子走低 东山精密、领益智造跌超6% [2] 热门板块分析 - 有色金属板块因行业反对"内卷式"竞争及印尼格拉斯伯格铜矿停产刺激 中信期货维持铜价看涨观点 [3] - 风电板块受全球装机容量预期提振 伍德麦肯兹预计未来5年年均新增装机超170吉瓦 2034年达峰值200吉瓦 国内风机中标均价同比增超9%至1552元/千瓦 [4] - 汽车产业链因赛力斯H股发行获证监会备案 拟发行不超过3.31亿股 [5][6] - 医药板块受美国将对专利及品牌药品加征100%关税影响 [7] 机构观点 - 开源证券指出科技行情中硬件与软件应用遵循"硬件先行、软件跟上"规律 建议关注游戏、传媒、互联网等低位品种 [7] - 东方证券预计节前科技股维持强势 半导体产业链为重点 宁德时代市值一度超越贵州茅台折射A股风格转型 [8] - 国泰海通认为中国"转型牛"动力来自无风险收益下沉、资本市场改革及转型确定性提升 市场调整后有望创新高 [9]
南下资金,买爆了
格隆汇· 2025-08-17 08:45
恒生指数表现 - 恒生指数盘中攀升至25680点创年内阶段新高 随后两日回调累计跌幅达1.8% [1] - 市场热度不减 南下资金在回调期间持续流入 8月15日净买入358.76亿港元创历史单日最高纪录 [1][5] 南下资金动向 - 8月14日、15日南下资金分别净买入86.3亿港元、358.76亿港元 沪港股通净流入197.12亿港元 深港股通净流入161.65亿港元 [5] - 本周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381.21亿港元 环比增长75% 主要净买入阿里巴巴14.54亿港元、腾讯控股14.07亿港元、美团12.47亿港元 [5] - 今年以来南下资金累计净流入超9389亿港元 远超2024年全年8078.7亿港元 近三月净流入近3000亿港元 [8] 行业与板块资金分布 - 港股通资金主要流入技术硬件与设备、软件与服务、零售业、生物医药板块 [6] - 外资主要买入科技、消费等长期增长潜力板块 认为港股科技企业具全球竞争优势 消费企业受益中国庞大市场 [10] 港股市场融资与IPO - 截至7月末港股市场整体融资规模达3318.8亿港元 资金需求旺盛 [8] - 超50只新股上市累计募资1280亿港元 同比增长超6倍 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8家A股巨头在港上市募资893亿港元 [8] ETF与基金动态 - 港股主题基金2025年新成立规模达850亿港元 [8] -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增长230多亿半年翻倍 工银瑞信港股通科技30ETF规模增长140多亿较年初翻近三倍 [9] - 主动型公募基金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资产总值14.7% 被动型公募基金港股持仓市值达4044.6亿元环比抬升588.4亿元 [9] 外资与机构动向 - 7月外资净流入港股市场约33.8亿美元 被动基金净流入33亿美元为主要驱动力 [10] - Michael Burry清空中概股看跌期权 反手买入阿里巴巴、京东看涨期权 Dodge&Cox加仓京东 毅恒资本增持京东看涨期权28.49% [10] 港股估值分析 - 恒生指数动态市盈率11.3倍处于近十年中上水平 恒生国企指数动态市盈率10.2倍对应87.0%分位数 [12] - 恒生科技指数动态市盈率21.5倍处于19.5%分位数历史低位 公用事业、可选消费、日常消费等行业估值仍较低 [12] 机构后市观点 - 莲华资管洪灏认为港股下半年将达三年来新高 回调是加仓时机 [13] - 兴业证券张忆东团队认为港股进入"漫长的夏天" 互联网行业估值合理偏低 AI应用、新消费、高股息央国企具配置价值 [13][14] - 高盛上调港股评级至"持股" 认为美联储宽松周期下港股将受益 上调MSCI亚太(除日本)指数目标至700点 [14] 市场总结 - 港股2025年展现强大活力 估值优势、产业升级红利与政策托底形成三重支撑 [16] - 科技产业周期上行、中报业绩验证及流动性宽松背景下 稀缺性强、业绩稳健的优质龙头企业将持续获资金青睐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