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上市标准

搜索文档
用“多元入口”激活“盈利潜力” 科创板助力企业加速从“U”到优
证券日报网· 2025-09-14 14:05
科创板上市标准设计 - 科创板第二至第五套上市标准未设置净利润门槛 为未盈利企业提供多元上市路径 [1] - 第二套标准考核"营收规模+研发强度" 第三套考核"营收规模+现金流" 第四套考核"营收规模+市值" 第五套考核"市值+阶段性研发成果" [1][2] - 第五套标准适用于尚未商业化但技术领先的创新企业 更考验硬实力 [2] 企业上市成效 - 54家未盈利企业通过四类上市标准实现IPO 合计募资超2000亿元 [1] - 19家公司通过第二套标准上市 包括寒武纪、中芯国际、百济神州等企业 [2] - 17家公司通过第四套标准上市 平均市值达375亿元 是上市时30亿元市值门槛的10倍以上 [2] - 17家公司通过第五套标准上市 覆盖创新药、疫苗和高端医疗器械领域 均已实现产品上市或申请获受理 [2] 财务表现改善 - 54家未盈利企业2024年合计营业收入1745亿元 同比增长24% 其中26家公司营收超10亿元 [3] - 2024年合计净亏损136亿元 同比缩亏36% 22家公司首次实现盈利摘U [3] - 2025年上半年合计营业收入999亿元 同比增长8% 合计净亏损15亿元 同比缩亏70% [3] - 山东天岳和拓荆科技从上市前连续亏损转为2024年净利润分别突破1亿元和6亿元 [3] 技术创新突破 - 百济神州肿瘤新药泽布替尼半年度销售额超百亿元 成为明星单品 [4] - 百利天恒自主研发全球首个完成Ⅲ期研究的双抗ADC药物iza-bren 海外授权交易创造国产纪录 [4] - 中芯国际发挥链主引领作用 上游硅产业集团和拓荆科技打破国外垄断 下游寒武纪攻坚AI算力芯片开发 [4] 政策支持体系 - 科创板2025年推出"1+6"政策体系 搭建科创成长层 重启第五套标准 纳入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 [6] - 科创成长层实行入层—培育—出层闭环管理 辅以差异化信披和投资者适当性门槛 [6] - 政策发布后新增受理15家IPO申请 其中4家为未盈利企业 1家适用第五套标准 [6] - 2025年上半年32家科创成长层企业营收同比增长38% 净利润大幅减亏71亿元 [6] 研发成果转化 - 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推动46款药品/疫苗获批上市 其中20款为境内外均未上市的1类新药 [6] - 迪哲医药舒沃替尼获美国FDA批准 成为全球首个在美获批的EGFR Exon20ins NSCLC国创新药 [6] - 百济神州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72.78亿元 居A股药企榜首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42% [2]
创业板亏损企业上市,第三套标准解读
搜狐财经· 2025-08-22 09:38
上市标准调整 - 亏损或零营收企业可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 市值要求仅40亿元[1][6]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从生物医药扩宽至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领域[1] - 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 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1] 创业板财务指标要求 - 创业板提供三套市值和财务指标标准 企业可任选一套适用[2] - 第一套标准要求最近两年盈利且净利润总额达1亿元 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3][7] - 第二套标准要求最近一年盈利(金额不限) 营收不低于4亿元 市值达15亿元[4][8] - 第三套标准不要求盈利 但要求最近一年营收不低于3亿元且预计市值达50亿元[5][8][9] 板块标准对比 - 创业板盈利指标要求普遍高于科创板 如第一套标准净利润要求显著高于科创板同类标准[3][4] - 创业板第三套标准市值要求50亿元 显著高于科创板第四套标准的30亿元市值要求[5][6] - 创业板技术要求低于科创板 但财务指标门槛整体更高[9] 创业板定位与行业要求 - 创业板定位"三创四新" 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10] - 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 新产业 新业态 新模式深度融合[10][13] - 明确禁止产能过剩行业 学前教育 学科类培训 类金融业务企业在创业板上市[14] 成长性与研发要求 - 近一年营收未达3亿元的企业 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5%[11] - 另有研发投入增长率或研发投入金额等补充要求[12] 股权结构要求 - 发行人股份权属需清晰 不存在导致控制权变更的重大权属纠纷[15] - 复杂股权架构或股权收购价格合理性问题可能导致上市失败 即使财务指标达标[16] - 上市审核中财务资料审查三年 股权问题追溯终身[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