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乏

搜索文档
秋燥秋乏“秋老虎” 立秋时节如何养生?专家建议
央视网· 2025-08-27 07:11
秋老虎气象特征 - 南方多地出现高温天气 最高气温可达40℃ [1] - 秋老虎指夏季向秋季过渡时期气温下降后突然回升 持续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 [2] - 副热带高压异常控制导致晴朗少云 日照强烈 气温维持在35℃以上 [4] 健康影响与医疗建议 - 昼夜温差变化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对老年人群影响尤其明显 [4] - 每天需补充水分1500到2000毫升以上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规律服药并监测血压血糖 [6] - 秋燥表现为体内水分丢失导致皮肤干燥瘙痒 口干咽干 咳嗽痰黏 [9] - 秋乏表现为疲倦乏力 与生活节奏压力大 营养补充不足及熬夜有关 [11] 饮食与保健措施 - 秋老虎季节提倡清淡饮食 减少牛羊肉及易上火水果如桂圆荔枝摄入 [13] - 推荐多吃五谷杂粮等时令食材 梨皮可作为止咳药材保留食用 [15] - 应保持适量体育锻炼 饮食以润燥清补 健脾养肺为主 [13]
处暑时节如何应对“秋老虎”?——国家卫生健康委回应热点问题
新华社· 2025-08-22 14:21
处暑时节健康应对策略 - 处暑时节天气转凉但仍可能出现短期高温回热现象即秋老虎 需注意关键部位保暖如肩部肺经循行部位和腰腹阳气之根所在 但老人儿童孕产妇及慢性病患者应避免简单追求秋冻而需早晚适当加衣 [2] - 秋乏常见可通过科学补觉缓解 建议11点至13点时段睡20分钟子午觉改善困乏 成年人可按摩太渊神门穴位 儿童可揉搓耳根三角窝及耳垂提拉 [3] 开学季健康防护重点 - 托幼机构和学校需重点防范三类传染病 包括呼吸道疾病如流感麻疹风疹水痘百日咳肺结核 肠道传染病如手足口病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腹泻 以及虫媒传染病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 [4] - 家长应关注孩子健康状态 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时居家观察或就医 教育孩子勤洗手注意居家卫生并全程接种相关疫苗 [4] - 开学前需帮助孩子提前一周调整生物钟 每天保证40分钟户外活动 通过情绪卡片绘画角色扮演心情日记等方式识别接纳和表达情绪以缓解心理不适应 [4] 户外活动与运动建议 - 天气转凉后户外活动增加 但需防范运动损伤 骑行前应做身体平衡拉伸 骑行后做腰椎下肢拉伸避免疲劳 [5] - 马拉松作为极限运动仅适合训练有素人群 建议公众循序渐进训练提升肌肉功能神经协调能力和极限耐受能力 [6] - 青少年应长期规律参加体育运动 每天不少于2小时户外活动以提高身体素质 [6]
“秋乏”打盹犯困?专家教你几个穴位按摩小技巧
人民网· 2025-08-22 11:12
养生保健方法 - 处暑节气是秋季第二个节气 意味着酷夏逐渐转为凉秋 部分人群出现秋乏犯困打盹情况[1] - 成年人推荐按摩太渊穴和神门穴 太渊穴位于两手虎口自然交叉时食指对应桡侧凹陷处 神门穴位于腕横纹小指侧肌腱凹陷处 按揉3-5分钟后换对侧手 这两个穴位来自肺经和心经 可补益心气提神醒脑[1] - 儿童推荐三个耳部动作:用剪刀手势揉搓耳根 食指点按耳尖下三角窝10次以上 向上提拉耳尖至发热 按揉耳垂10次后向下提拉至发热 这些动作可刺激大脑皮层 帮助应对开学季[2] 儿童健康提醒 - 不推荐儿童服用功能性提神饮料 因多数含大量咖啡因 可能导致睡眠障碍和注意力不集中 并影响神经与骨骼发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