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比较理论

搜索文档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霍桑效应(改变一个人最有效的手段)
经济观察报· 2025-09-25 09:18
(原标题: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霍桑效应(改变一个人最有效的手段)) 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情形? 一、你不可不知道的"霍桑效应" 上世纪20年代,在美国芝加哥的郊外,曾有一个叫霍桑的工厂。那里的各项制度都非常完善,但工人们 却对工作有很多不满,工厂的业绩很不理想。 后来,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率领团队,在这座工厂里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 究。 其中一个"照明实验"中,专家们选了两个车间,一个灯光亮度增强,另一个减弱,然后让老板告诉的员 工们:这是一场提高大家工作效率的实验。 结果出人意料,两个车间的效率都增加了15%。 原来工人们都误以为车间里的灯光改变,是能让工作更高效的科学方法。因此,两个车间的工人都有 了"工作效率增加"的心理暗示。 再比如福利实验中,研究人员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发现,无论是提高还是降低福利,工人的工作效率都会 提高。 当你被关注、被注视的时候,你会不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下意识的想要表现的更好。 比如,在工作中,如果领导及时给予员工一些肯定与支持时,员工往往会干劲十足。 在学校里,学生如果知道老师在观察自己的课堂表现,就会更加注意自己的坐姿、并积极地回答问题, ...
永远不要把别人拥有的,当作你自己失去的
洞见· 2025-07-21 11:31
核心观点 - 文章探讨了"相对剥夺感"的心理现象,指出过度与他人比较会导致内心失衡和自我迷失 [7][8][9] - 通过多个案例论证,强调人生不是竞技场,应专注于自我成长而非攀比 [44][53][89] - 提出"课题分离"理论,说明明确个人目标比盲目追随他人更重要 [57][58][60] 心理学分析 - "相对剥夺感"指看到他人成就时产生的不平衡心理,案例中村庄因一户建别墅引发邻里嫉妒 [4][5][6][7] - 社会比较理论表明,缺乏自我认知的人会以他人为参照系,导致主体性丧失 [36][37][38] - 扎克伯格神经科学中心研究显示,感恩能促进多巴胺分泌,增强幸福感 [71] 典型案例 - 电视剧角色罗曼因嫉妒嫁入豪门的闺蜜,陷入无效攀比并破坏友谊 [11][12][13][14][15][16][17] - 网友momo因同事购房条件更优而长期愤懑,导致工作失误和人际关系恶化 [25][26][27][28][29][30] - 俞敏洪初期盲目追随留学潮失败,后转向创业新东方实现弯道超车 [46][47][48][49][50][51][52][53][54][55] 成功范式 - 数学家王章程甘守清贫专注研究,十年后攻克世界级难题 [63][64][65][66][67][68] - 作家李娟通过内在满足感超越物质匮乏,最终成为优秀作家 [74][75][76][77][78][79][80][81] - 阿德勒课题分离理论强调区分自我与他人的人生课题 [57][58] 方法论建议 - 需建立内在价值评估体系,避免用他人标准衡量自我 [38][42][44] - 应聚焦个人热爱领域,如俞敏洪转向教育行业实现差异化成功 [53][54][55] - 培养对现有生活的感恩心态,关注已有资源而非缺失部分 [7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