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账户

搜索文档
“碳”寻个人账户 银行业碳金融创新提速
新华网· 2025-08-12 06:29
银行个人碳账户发展现状 - 多家商业银行探索推出个人碳账户 将客户消费行为的碳减排量换算为银行账户积分并换取权益[1] - 中信银行联合深圳排放权交易所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及中汇信碳资产推出国内首个银行主导个人碳账户[2] - 建设银行通过大数据技术打造个人"碳账本" 整合行内外碳减排行为数据[3] - 浦发银行推出适用于企业和个人的碳账户体系 碳积分来源于绿色金融业务对应的二氧化碳减排量[3] - 日照银行在政府指导下搭建个人碳账户平台 截至2月末已发放个人碳积分近1亿分[4] 碳减排成效与目标 - 中信银行信用卡用户通过在线金融服务每年累计可减少约200万吨以上碳排放[2] - 日照银行预计年末开通个人碳账户30万户 年减少碳排放10吨[4] - 碳账户帮助企业和居民算清"碳账" 提高减排效率和意识[2] 银行应用场景与权益机制 - 中信碳账户内测版包含生活缴费网上办理 申请电子信用卡 开通电子账单等低碳行为核算[2] - 建设银行基于"碳账本"提供信用卡额度升级 分期福利 消费折扣 支付优惠 积分商城权益兑换等服务[3] - 浦发银行企业碳账户对应权益包括基础费用减免 快速审批通道 绿色金融资讯 绿色财务顾问等[3] - 公开版将包含绿色出行 二手回收等更丰富的绿色低碳生活场景[2]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个人碳账户可吸引用户绑定生活场景缴费功能 活跃存量用户并增强客户黏性[6] - 基于绿色消费行为数据画像创新绿色金融零售产品 促进绿色金融业务发展[6] - 金融碳账户从"碳维度"对经济主体进行价值评估 发挥金融优化资源配置功能[1][7] - 个人参与碳市场交易可提升市场流动性 进一步激励公众践行低碳生活方式[4] 发展挑战与配套需求 - 碳排放数据监测与测算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存在瓶颈 核算标准尚未统一[8] - 需要完善碳账户"资产"变现交易的市场机制及激励机制[8] - 需依托线上线下场景铺设与拓展 加强个人碳账户数据平台搭建[8] - 需保障碳足迹数据收集核算准确性 确保企业及个人数据安全性[8] - 现阶段受制于数据来源 覆盖范围较为有限[8]
丰富绿色金融产品“菜篮子”
新华网· 2025-08-12 06:25
近年来,绿色金融在支持绿色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今年3月,我国绿色贷款余额已超 过18万亿元。随着打好污染攻坚战的深入实施,绿色融资已成为行业贷款的"香饽饽"。接下来,推动绿 色项目转型升级仍然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机构有必要继续在碳债券、排污权抵押贷款等低碳项目支 持贷款业务基础上加快创新,逐步丰富绿色金融产品"菜篮子",进而引导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向节能、 环保领域转型,让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持续流向绿水青山。 值得注意的是,碳账户作为绿色金融的细化分支,是个人从消费端参与节能降碳的重要方式,这与 企业在生产端降碳不同,企业碳减排成果是可以在碳排放权市场上交易的资产,而个人降碳行为并没有 此种渠道。此外,个人碳账户主要由金融机构自发建立、客户自愿参与的方式进行,尤其是在信息收 集、核算与安全、权益配套等方面存有不少堵点,尚未形成系统的碳账户体系。长远来看,仅凭金融机 构一己之力推广碳账户,难以有效形成规模效应。 近日,平安银行推出个人碳账户,鼓励用户践行绿色低碳生活。这是继中信碳账户、建行碳账本之 后,商业银行以绿色行动布局绿色金融的又一探索。 有关部门要从机制和规范上靠前发力,为处于起步阶段的碳账户 ...
浙江湖州可持续发展实践经验亮相联合国
中国新闻网· 2025-07-16 08:07
可持续发展实践成果 - 湖州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出生态美、产业新、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 - 2022年湖州市被评为长三角唯一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可持续发展指数连续两年中国排名第一 [1] - 湖州市被联合国认定为"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并荣获"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 [1] 生态修复与文旅融合 - 太湖龙之梦乐园项目将废弃矿坑群改造为超大型文旅综合体,最深处达70米的"生态伤疤"得到修复 [2] - 采用"矿坑建筑化"思路,依托独特地形地貌,实现废弃矿山与文旅开发的深度融合 [2] 绿色金融创新 - 湖州自2017年起作为中国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体系化推进绿色金融实践 [2] - 出台26项绿色金融标准和实施规范,建立ESG、碳账户等数字化评价系统 [2] - 通过"绿色低碳画像"引导金融机构为绿色融资主体提供差异化定价、更高授信额度和更低融资利率 [2] 传统农业智慧 - 桑基鱼塘系统运行约2500年,形成"池塘养鱼-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生态循环 [8] -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间少有的美景,良性循环的典范" [8] 乡村转型案例 - 安吉余村从炸山开矿的水泥厂转型发展生态经济,20年努力成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 [8] - 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首批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8]
绿色金融成效显:绿色评估+碳账户为企业低碳转型“贷”来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7-07 02:50
低碳转型金融支持 - 推动传统高排放行业低碳转型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直接作用 [1] - 河北衡水铁塔制造企业通过自建光伏电站和引进先进设备使每吨产品碳排放量降低20% [3] - 企业绿色转型面临资金压力 节能改造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3]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 河北推出绿色金融产品 符合"绿色认证"企业可获得最高1000万元低息贷款 [5] - 电e金服平台提供低利率贷款和减免担保费用等优惠融资服务支持企业低碳转型 [5] - 河北利用大数据技术为节能减排企业精准画像 3月末绿色贷款余额超1.2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1.3% [7] 碳账户机制应用 - 浙江湖州上线"碳账户"平台 绿色信贷年均增长超40% [8] - 铝业企业因碳账户等级提升获得比市场平均低30个基点的优惠利率 [10][11] - 碳账户划分为绿色、蓝色和棕色三个等级 归集电力、燃气等核心能耗数据 [13] 转型金融成效 - 湖州绿色贷款占比达35.03% 建成21家碳中和银行星级网点 [15] - 累计提供565亿元低碳转型贷款 预计减少碳排放107万吨 [15] - 计划升级转型金融制度标准 编制企业、项目、技术三张支持清单 [17]
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围满两月,专家建言建立严格的减碳责任机制
华夏时报· 2025-05-30 04:16
全国碳市场扩围与绿色转型进展 - 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围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等高耗能高排放工业行业,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60% [2] - 碳市场"双轮驱动"制度框架已搭建完成,未来将促进绿色转型进展 [2] - 钢铁行业纳入碳市场有助于加速低碳转型,推动减量重组和产能结构优化,短期中小企业面临成本压力但长期将形成"投资-减排-收益"良性循环 [6] 中国低碳绿色产业发展路径 - 中国走出源头治理、直接激励创新、交易成本低、与增长兼容的低碳绿色技术和产业发展路径,区别于欧盟的需求侧激励模式 [2] - 市场力量在中国低碳绿色产业发展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双碳"目标引导创新资源进入各类市场 [3] - 民营企业成为主要参与者,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和快速迭代,如光伏发电成本十年下降90% [4]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前景 - 2024年全球新增新能源装机约5.7亿千瓦,占新增装机的90%,中国贡献超60% [3] - 中国新能源装机3.6亿千瓦,风光发电占比近20%,距离碳中和目标80%以上占比仍有很大空间 [5] - 建议提高可再生能源增长指标,响应COP28提出的2030年可再生能源产能增长两倍目标 [5] 碳市场机制建设与成效 - 2024年全国CCER交易市场上线,首批9个项目94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完成登记 [6] - 碳市场配额、交易量和交易额显著提升,碳价一度破百,整体呈稳中有升趋势,2024年履约率达99.98% [7] - 建议探索碳替减交易机制,将高碳企业对配额付费转化为对低碳绿色企业创新活动的直接激励 [7] 电力系统绿色转型挑战 - 中国电力需求2020年7.5万亿千瓦时,2060年预计翻番,需将全球最大供电网络从高比例化石能源改造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支撑 [4] - 能源系统是绿色转型关键,电力系统是重中之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