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碱基编辑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源自诺贝尔奖技术:亨廷顿舞蹈症的首次基因治疗,成功缓解疾病进程
生物世界· 2025-09-28 04:05
亨廷顿病 ( Huntington's disease ) ,也称为 亨廷顿舞蹈症 ,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会 导致大脑中神经细胞的逐渐退化,从而造成身体能力、运动、思维和精神障碍的损伤。目前的治疗方法只 能控制症状,而无法改变或缓解疾病进程 。 一种一次性 基因疗法 能够显著减缓 亨廷顿病 的病情发展,或许为治疗这种 罕见的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 开辟了首个能够改变疾病进程的疗法。 在一项针对 29 名处于亨廷顿病早期衰退阶段患者的试验中,接受高剂量基因疗法直接注入大脑的患者,其 疾病进展在三年内减缓了 75% ,而对照组则没有这种效果 。 这是首次真正证实了亨廷顿病的疾病进程可 以被减缓 。 这促使亨廷顿病的研究人员畅想未来——这种致命遗传病有望成为可治疗的疾病。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基因治疗公司 uniQure 本周发布的数据显示,该疗法在多项临床指标上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接受该 疗法的患者脊髓液中与神经退行性病变有关的有毒蛋白质水平有所降低。基于这些发现,uniQure 公司表 示,他们计划明年为该疗法申请监管批准。 患有亨廷病的人通常会发现自己的症状逐年加重,他们一 ...
Nature子刊:个性化定制碱基编辑器,治疗致命血管疾病
生物世界· 2025-09-15 04:31
个性化定制CRISPR基因编辑疗法 - 开发个性化定制CRISPR基因编辑疗法 实现为单个病人定制基因编辑疗法 成功治疗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缺乏症婴儿 耗时6个月开发脂质纳米颗粒递送碱基编辑疗法 在猴子体内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 修复致病基因突变并带来显著临床改善 [2] 多系统平滑肌功能障碍综合征(MSMDS)研究 - MSMDS是一种罕见血管疾病 导致儿童中风、主动脉夹层甚至死亡 最常见病因是ACTA2基因点突变 具体为ACTA2 R179H突变 即第六号外显子G to A单碱基突变 导致蛋白第179位精氨酸替换为组氨酸 [7] - 研究开发个性化定制CRISPR-Cas9碱基编辑器 成功治疗MSMDS小鼠模型 研究结果发表于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3][4] 碱基编辑技术突破 - 常规SpCas9酶腺嘌呤碱基编辑器存在旁观者编辑问题 导致治疗无效 研究团队筛选工程化SpCas9-VRQR酶 构建高精度A to G编辑碱基编辑器 消除旁观者效应 [9] - 使用平滑肌趋向性腺相关病毒载体递送定制碱基编辑器 显著延长MSMDS小鼠寿命 挽救血管、主动脉和大脑表型 [10] 临床进展与监管认可 - 该疗法获得美国FDA罕见病药物资格认定 包括孤儿药资格认定 计划进行更多毒理学研究 预计2027年启动首次人体试验 [13]
先导编辑与碱基编辑双线出击 基因编辑治疗脑疾病曙光初现
科技日报· 2025-08-20 00:31
基因编辑技术突破 - 美国哈佛大学与杰克逊实验室联合团队运用先导编辑技术在小鼠模型中实现85%的儿童交替性偏瘫致病基因突变修正率 [1][2] - 经过治疗的小鼠癫痫发作频率显著降低 生存期延长两倍多 运动与认知能力明显改善 [2] - 中国上海交通大学与复旦大学团队通过碱基编辑技术成功逆转MEF2C突变小鼠行为异常 恢复多个脑区蛋白水平 [1][2] 技术优势与验证 - 基因编辑技术具备精准修复能力 可避免外源基因过量表达及错误神经元表达引发的副作用 [3] - 先导编辑技术通过单次脑部注射实现治疗 检测到微乎其微的脱靶效应 安全性与可行性获验证 [3] - 同步修正5种突变(包括4种最常见AHC致病突变)证明技术广泛适用性 [3] 临床转化挑战 - 脑部治疗需依赖腺相关病毒9载体突破血脑屏障 但高剂量可能引发致命免疫反应 [4] - 科学家正改良病毒载体以实现低剂量高效递送 并探索非病毒递送方案 [4] - 碱基编辑疗法治疗雷特综合征的人体临床试验预计需3-5年时间启动 [4] 行业发展瓶颈 - 基因疗法研发周期漫长且生产工艺复杂 导致美国生物技术产业面临资本寒冬 [5] - 投资者对基因疗法领域望而却步 资金支持成为实验室外最大阻碍 [5]
基因编辑:改写生命密码的“神笔”(知与不知)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0 02:22
基因编辑技术概述 - 基因编辑技术是对特定基因进行删除、插入或替换的定向改造技术,如同"分子剪刀"精准修改生命密码[2] - 人体基因组包含30亿个碱基对,基因编辑可快速定位并修改特定片段[2] - 与转基因技术不同,基因编辑是对生物自身基因的精准修改而非随机导入外源基因[3] 技术发展历程 - 2012年CRISPR技术诞生,具备操作简便、成本低的优势,降低技术门槛[4] - 碱基编辑技术可精确替换单个碱基,适用于单碱基突变遗传病治疗[4] - 引导编辑技术实现小段DNA精确修改,逆转座子技术可整合大段DNA[5] 医学应用场景 - CRISPR技术已用于地中海贫血症治疗,通过编辑造血干细胞恢复血红蛋白表达[5] - CAR-T疗法结合基因编辑改造T细胞,增强对抗癌细胞能力[5] - 通过编辑小鼠基因模拟复杂疾病,加速新药研发进程[6] 农业与工业应用 - 我国培育出抗镉超级稻和抗稻瘟病水稻品种[6] - 基因编辑酵母提升生物燃料生产效率,推动绿色产业发展[6] - 编辑微生物基因缩短稀缺药物生产周期并降低成本[6] 技术伦理与监管 - 生殖细胞编辑可能永久改变人类基因池,存在脱靶效应风险[7] - 国际社会优先发展非遗传性体细胞编辑,禁止生殖细胞临床应用[7] - 中国2024年发布《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伦理指引》规范技术发展[8]
世界首例!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先导编辑”完成首次人体试验,修复患者免疫细胞功能
生物世界· 2025-05-20 03:03
先导编辑技术突破 - 先导编辑技术首次用于治疗人类患者 慢性肉芽肿病 患者治疗后一个月无严重副作用 中性粒细胞NADPH氧化酶活性恢复率第15天达58% 第30天达66% 显著超过20%的临床获益阈值 [3] - 先导编辑由刘如谦教授团队2019年开发 无需DNA模板可实现12种单碱基自由转换及多碱基精准插入删除 理论上可修复75000种致病性人类遗传变异的89% [5] - 与CRISPR-Cas9或碱基编辑相比 先导编辑用途更广泛且更具可预测性 能可编程地替换重写插入或删除DNA片段 [9] 慢性肉芽肿病治疗进展 - 慢性肉芽肿病是罕见遗传性血液病 发病率约10-20万新生儿中1例 由NADPH氧化酶复合物突变导致 引发严重感染和炎症并发症 [5] - Prime Medicine公司开发的PM359疗法通过先导编辑修复患者造血干细胞 临床前数据显示对p47phox突变(占患者25%)的编辑水平超92% 完全恢复细胞功能 [7] - 治疗过程类似CAR-T疗法 需提取编辑后回输患者 且需化疗清除原始干细胞 导致高成本和复杂性 [10] 行业动态与公司战略 - Prime Medicine公司PM359疗法获FDA批准开展1/2期临床试验 但宣布战略重组 将探索外部合作推进临床开发 反映罕见病基因编辑疗法的经济挑战 [8] - 公司转向聚焦遗传性肝病(威尔逊病和AATD) 计划2027年公布数据 同时推进囊性纤维化疗法 并与BMS合作开发血液学免疫学肿瘤学领域的CAR-T疗法 [11] - 目前唯一上市CRISPR疗法Casgevy定价超200万美元 2024年销售额不足1000万美元 显示基因编辑疗法商业化难度 [8] 技术发展趋势 - 刘如谦团队开发EvoCAST和eePASSIGE新技术 可高效精准整合>10kb大片段DNA至基因组特定位点 实现全基因替换治疗 [13] - 碱基编辑和先导编辑技术已促成全球数千项研究 15项临床试验在5国展开 部分证实对白血病镰状细胞病等治疗效果 [7] - 行业出现从体外细胞编辑转向体内基因编辑的趋势 以降低治疗成本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