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本地化

搜索文档
Joybuy扛起出海大旗,刘强东在欧洲明牌了
钛媒体APP· 2025-09-23 08:34
业务整合与市场调整 - Ochama于2025年8月23日在欧洲正式停止运营 用户数据自8月15日起启动迁移[1] - 业务以品牌升级方式并入京东旗下跨境品牌Joybuy 完成资源整合[1] - 原Ochama用户可通过账户迁移继续使用Joybuy服务 但服务范围收缩至英国 法国 德国 荷兰 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1] - 意大利 西班牙 葡萄牙等19个欧洲国家用户将无法继续使用服务[1] 战略重心转移 - Joybuy加速重返欧洲主流市场 2025年春季在英国重新亮相 近日正式在法国上线并计划进入德国[2] - 整合动作体现京东欧洲战略从分散转向聚焦核心国家[2] - 通过合并Ochama与Joybuy 京东整合资源降低多品牌运营成本 提升跨境业务整体效率[2] - 收缩边缘市场聚焦核心国家有助于京东海外业务方向更明确 负担更轻[3] 模式转型与成本优化 - Ochama模式因成本高昂难以规模化 自动化仓库 线下门店和机器人部署需要大量资本投入[2] - 自提店模式在荷兰未达预期 存在文化差异 消费者习惯和法律法规问题[2] - 商品品类有限且价格竞争力不足导致客户回流其他平台[2] - Joybuy模式更专注于供应链选品 线上运营和跨境物流等核心优势 而非线下零售技术[3] - 整合后大幅降低固定成本 使京东能更灵活应对市场变化[3] 基础设施与运营协同 - Ochama的物流和仓储设施较为完善 升级为Joybuy后可更好利用这些设施[3] - 整合有助于强化京东在核心市场的供应链和物流能力[3] - Joybuy在伦敦地区已实现当日达和次日达极速配送服务[6] - 通过整合高效配送服务可扩展到欧洲其他地区[6] 品牌演进与战略迭代 - Joybuy经历多次战略试错与模式迭代 两次关停又重启[4] - 2015年上线时模式类似速卖通 主要卖家是中国商家 商品以性价比高的通用品类为主[4] - 2021年12月因战略分散和本土化不足停止运营[4] - 2022年6月转变为B2B跨境平台京东全球贸 聚焦东南亚和美国市场 不到半年再次关停[4] - 2024年中下旬以全自营模式重启 输出供应链 仓配体系和用户体验[4] - 2025年4月在伦敦地区测试运营 覆盖家电家具 美妆护肤等品类并开启全球招商[4] 欧洲战略布局 - 京东采取一进一退战略组合拳 通过入股CECONOMY获得现成仓储网络 本土采购体系和4300万会员流量[5] - 收缩不擅长的直接面向消费者零售前台 集中优势资源在核心市场突围[6] - 整合符合京东五本地战略 有助于在欧洲构建本地化电商生态[6] - 战略转型使京东从直接竞争转向为零售商提供教练兼供应商服务[7] 市场竞争环境 - 欧洲电商市场除亚马逊外还有德国Otto 英国Argos 法国Cdiscount等本土巨头[7] - 每个平台都有自身用户群体和消费习惯 Joybuy需提升本地化运营和差异化能力[2][7] - 供应链响应速度以及与亚马逊 Temu等对手的差异化能力将决定Joybuy能否实现突破[2]
一年赚十倍,中国电商在乌兹别克斯坦角逐“最后的蓝海”?
36氪· 2025-06-12 10:11
乌兹别克斯坦电商市场概况 - 乌兹别克斯坦电商市场在2021–2024年间保持12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预计未来几年增速仍超40% [1] - 网购渗透率从2020年的1%-2%快速提升至2023年的7%-8% 但相比中国64%的渗透率仍有巨大增长空间 [1] - 电商平台商品溢价显著 例如淘宝159元的饮水机在Uzum售价达563元 部分品类毛利率超100% 净利率可达50% [2] Uzum平台发展历程 - Uzum预计2027年营收将比2024年增长500% 当前月活跃用户达1600万 覆盖全国40%人口 [1][6] - 平台SKU突破100万 日均订单10万单 发展速度相当于中国电商10年前水平 [2] - 通过收购Trustbank推出"先收货后付款"服务 支付成功率从不足20%提升至90%以上 [4] - 整合电商、外卖、支付等服务 4年内完成"拼多多+蚂蚁金服+京东物流"模式复制 [6] 市场竞争格局 - 俄罗斯平台Yandex Market于2025年进入 当前SKU仅20万 日订单不足万单 采取高端定位策略 [7] - Temu通过中国供应链快速扩张 日销曾达4万单 但因合规问题被叫停 预计2025年Q3重返市场 [7] - 新进入者面临Uzum已建立的完整生态壁垒 包括物流、金融和用户规模优势 [6][7] 本地化运营关键 - 成功案例显示 即使无电商经验者借助平台红利也可实现年销售千万 早期自然流量转化效率极高 [8][10] - 长期竞争力取决于结合中国供应链与本地消费习惯 例如设立本地仓提升履约效率 [10] - 差异化选品策略比价格战更具可持续性 需填补优质商品供给空白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