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两轮车中高端市场

搜索文档
九号公司20250922
2025-09-23 02:34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九号公司 主要业务包括电动两轮车 智能割草机器人 滑板车 EBike和全地形车等[1][2][3] * 电动两轮车行业 涉及新国标执行 国补退坡 中高端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5] * 智能割草机器人行业 面临竞争加剧 价格战及技术迭代等问题[6][22][23] 核心观点和论据 **电动两轮车业务增长驱动** * 2026年店铺面积增长20% 店效提升双位数 销量增长超30% 主要通过开设新店 扩大店铺面积及提升单店效益驱动[2][3][5] * 门店数量从1万家增加至1.2-1.3万家 店铺面积增速高于门店数量增长 因逐步开设大店[13][14] * 成熟门店平均销量2024年300多台 2025年预计400台 2026年有望提高到500-600台 未来目标800-1000台[15] **软件服务费收入显著提升利润** * 2025年两轮车软件服务费收入预计达1.5亿元 付费用户200万 2026年有望翻倍至3亿元[2][3][17] * 软件服务费毛利率达90% 显著提高整体经营利润率[17] * 长期两轮车业务经营利润率有望达到15%[2][17] **中高端市场表现出色** * 线上渠道中3000元以上价格带占比从2021年Q2的39%提升至2025年Q2的79%[2][8] * 4000-5000元及5000元以上价格带销量份额保持在40%以上 处于领先地位[8] * 目标在3000元以上价格带做到市场第一 在3000-4000元区间仍有很大增长潜力[2][8] **智能割草机器人业务高增长高利润** * 2025年经营利润率超20% 2026年价格竞争加剧后仍能保持15%左右[2][3][28] * 2025年预计销量30万台 占据约40%市场份额[2][28] * 计划推出多款新品 SKU扩充至6-7个 并拓展美国线下渠道 美国市场销量占比从2025年5%提升至2026年20%[2][3][6] **行业市场空间与渗透率** * 智能割草机器人行业未来市场空间预计约500万台[2][25] * 2024年割草机器人行业总量约120万台 智能割草机器人约40万台占比33% 2025年智能割草机器人销量预计达80万台以上 行业总量可能达200万台[26] * 北欧地区割草机器人渗透率达40%-50% 德语区43%-45% 南欧国家和英国不到10%和5%[27] **应对行业挑战策略** * 新国标对电摩和电轻摩影响不大 公司电摩和电轻摩销量占比超50% 影响有限[11] * 中高端市场扩容利好龙头企业 小厂商逐渐出清 3000元以上价格带市场容量接近2000万台[5][9] * 欧洲线下渠道优势显著 产品已进入绝大多数主要渠道 得益于产品质量 早期布局及滑板车业务积累的品牌声誉和经销商资源[4][24] **其他业务发展情况** * 滑板车业务2024年开始恢复 2025年表现超预期 未来年增速10%-15% 2027年收入目标70亿元[7][30] * EBike业务处于孵化阶段 2025年收入预计超1亿元 2026年至少几个亿 短期对利润贡献有限[30] * 全地形车业务美国市场下滑30% 欧洲市场增长超30% 整体增长但利润微薄 对业绩影响不大[30] **财务业绩预期** * 2025年公司利润约20亿元 2026年收入接近30亿元 利润接近30亿元[4][31] * 成本控制 线下渠道及高利润率赋予巨大操作空间 面对竞争也能保持高增长和稳健盈利能力[4][31] 其他重要内容 **Segway高端品牌发展计划** * 定位高端 涵盖电自 电轻摩 电摩等产品 未来开设1000-2000家门店 目标销量100-200万台 主要面向一二线城市[16] * 2026年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招商和产品设计 真正销售要等到后年[16] **技术路径优劣势分析** * RTK加视觉方案成本低 适合大面积草坪 但信号易受遮挡[22] * 激光雷达识别障碍物更精准 不受信号影响 但大面积使用效果不佳[22] * 未来将呈现多种技术方案并存局面 不存在某一技术路径完全取代其他方案的问题[22][23] **市场竞争格局** * 传统割草机器人品牌如富士华和宝时得份额持续下降 新锐品牌如9号和库玛表现强劲[21] * 科沃斯2025年出货目标10万台 主要集中在价格较低的O500和O800型号[20]
电动两轮车行业深度:供需合力拉动需求,品牌掘金中高端市场
信达证券· 2025-05-11 04: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新国标叠加以旧换新政策有望推动供需合力,激发短期需求;随着技术进步与消费者觉醒,供需共振有望打开中高端市场空间,带来结构性增长机遇;海外市场渗透空间可观,2024年我国电动两轮车出口创新高414亿元、2211万辆,欧美市场稳步渗透,东南亚市场有望受益油改电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电动两轮车:产业链高度成熟,市场规模步入稳定期 - 产业链上中下游划分清晰,整体成熟度较高,中游品牌厂商环节头部集中趋势明显;上游核心三电及配件格局和趋势各有不同,中游整车生产受政策监管,下游终端渠道以经销模式为主 [11][13] - 电动两轮车行业历经起步、初步规模化、高速发展、成熟阶段,2019年后进入结构性变化阶段,新国标和以旧换新政策有望形成供需合力,头部企业有望在竞争中获得更强优势 [15][17] - 行业整体规模(销量)逐渐趋于稳定,市占率头部集中趋势明显,头部企业有望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20][21] - 2024年我国电动两轮车出口总额突破400亿元,海外市场短期或有波动,但长期具备布局价值;欧美市场稳步渗透,东南亚市场油改电导向明确,但配套基础设施等瓶颈限制市场放量 [25][29] 2. 供给端:龙头优势稳固,新品牌差异化布局中高端 - 业内传统龙头陆续上市,主要布局大众化消费市场;新厂商如九号公司和小牛电动定位年轻化、智能化,切入中高端市场 [32] - 龙头市占率持续提升,“雅迪爱玛台铃”影响力突出;对比销量,龙头稳固,九号新军突起;对比单车ASP,头部企业基本稳定,九号显著领先;对比单车毛利额,品牌溢价、规模优势是核心变量;对比单车净利额,企业间差距比毛利额更明显;对比网点&经销商数量,行业渠道为王;对比单店销量,行业已度过跑马圈地阶段,未来重心在于提质;对比渠道盈利结构,布局中高端产品有望惠及产业链多环节;中高端市场新兴品牌先发、传统品牌追赶 [38][40][44][45][49][50][54][57][60] 3. 需求端:大众市场需求稳定,结构性消费升级创机遇 - 我国电动两轮车消费分化明显,大众市场趋于稳定,质价比成为核心,消费者优先关注耐用与续航;商用场景乘即时配送东风,有望持续增长,且管理规范化推动替换需求 [67][69][73][75] - 供需共振推动中高端市场崛起,电动两轮车有望成为具备社交属性的大件电子产品;智能电动两轮车消费者市场教育尚处早期,潜力可观 [78][79] - 新势力品牌智能化领先,传统品牌奋起直追;新势力品牌重在“新”,传统品牌重在“稳”;电动两轮车产品中高端化从软、硬件双线并行;打造品牌中高端形象需从营销宣传等软实力着手 [82][83][87][90] 4. 政策催化:供需合力,龙头有望收获主要增量 - 2025年电动两轮车行业供需两端自上而下催化有望形成合力,为行业景气度创造新增量,头部企业有望收获主要增量,提升市场份额 [96] - 2024年以旧换新初见成效,2025年继续深化,补贴区域与力度有所提高;预计2025年有望为行业整体带来16%-27%增量 [100][101] - 新国标提高供给端标准,符合条件企业优势凸显,头部企业有望收获主要增量 [27][29] 5.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有望受益国补与新国标共振的头部公司,如综合能力领先、市场基础深厚的龙头雅迪控股、爱玛科技,以及科技引领的九号公司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