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高分子材料

搜索文档
值得收藏 | 朱锦研究员: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研究新进展(演讲整理)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9-25 06:43
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的经济可行性与产业化机会 - 理论上生物质资源可替代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生产几乎所有高分子材料 但部分材料经济可行 部分不可行 行业将研究和开发重点放在经济可行产品上[2][3][5] - 聚乳酸价格发展历程证明生物质转化为生物基材料潜力巨大[5] - 浙江省生物基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聚焦三大研究方向 非粮生物质高效转化利用技术 高品质生物基高分子材料设计合成 生物基高分子材料高质化加工应用技术[5] 非粮生物质转化技术突破 - 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是实现非粮生物基材料最根本路线 但转化困难因β糖苷键断裂能量高且催化剂难达反应位点[9][10][11] - 团队开发类酶催化剂多羟基碳球(HECS) 葡萄糖产率达85%以上 纤维素转化率达100% 为目前最高报道[13] - 利用非粮混合糖开发乙醇 5-氨基乙酰丙酸和乳酸等重要产品[14] 呋喃二甲酸(FDCA)及其聚酯应用优势 - FDCA是美国能源部认定的12种最具前景生物基平台化合物中唯一具刚性芳香结构的单体 相比石油基对苯二甲酸(PTA)具原料可持续 刚性更大 极性高易于染色等优势[15] - 生物基PEF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88℃(PET为70℃) 熔融温度低43℃ 加工性能好 二氧化碳阻隔性是PET的10倍 氧气阻隔性是PET的8.6倍[17] - PEF通过单一材质解决塑料包装回收问题 高氧气阻隔性解决食品防腐剂问题 应用潜力广阔且符合国际塑料包装法案要求[17][18] 创新产业化路径与技术授权 - 团队首创非粮路线(半纤维素-糠醛-糠酸-FDCA) 原料更丰富可持续 技术路线更短 反应转化更高 优于行业主流果糖-HMF-FDCA路线[20] - FDCA技术于2023年授权苏州亚科 千吨级中试放大中 PEF聚酯品质优良[20] - 开发完全自主创新技术的低成本高Tg透明共聚酯 耐热性能达140℃ 力学性能优异 2021年技术转化万凯 已实现2000吨/年产量 正建设万吨级产业线[23] 生物可降解材料突破与海洋降解解决方案 - 生物可降解聚酯如PLA PBAT PBS在海水因微生物含量低降解慢 无法满足生物降解要求[24] - 团队开发草酸基PBAT聚合物 通过草酸和二醇合成低聚物 实现水解 酶解和海水降解[24] - 草酸单体价格低廉且可从CO2合成 技术已授权最大草酸生产厂家华鲁恒升 实现公斤级制备并验证加工性能[27] 生物基助剂市场机会与技术优势 - 全球相容剂市场达648.2亿元 中国达71.3亿元 逐年快速增长 但非常缺少生物基高分子助剂[28] - 进口相容剂合成成本高 国产相容剂采用双螺杆动态反应但接枝率偏低[28] - 团队开发衣康酸酐接枝PP相容剂(BAH-g-PP) 接枝率最高达1.5% 远高于传统马来酸酐MAH-g-PP(国产0.3-0.5% 进口0.8-1.5%) 具低气味 良好性能 已建成千吨级生产线[29][31] 行业发展总结与未来展望 - 近20年国内生物基高分子领域发展快速 部分材料已产业化 与化石基相比仍存在问题和挑战[31] - 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已有商业化产品 将成为化石高分子材料的有效替代和重要补充[31]
万盛股份: 浙江万盛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5 16:52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07%至16.23亿元,主要由于合并广州熵能报表所致,但净利润同比下降65.02%至2632.33万元,主要受山东万盛新生产基地产能爬坡期成本增加影响 [2][3][25] - 公司通过多业务板块(聚合物功能性助剂、有机胺、涂料助剂等)协同发展,并持续拓展全球化布局,包括泰国生产基地建设及6家海外销售子公司 [4][27][31] - 行业层面,磷系阻燃剂因环保法规驱动替代卤系产品,新能源汽车、5G通讯等领域需求增长,精细化工行业整体保持6%年均增速 [9][11][13]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6.23亿元,同比增长17.07%,主要因广州熵能并表 [2][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32.33万元,同比下降65.02%,因山东万盛项目转固后折旧及管理费用增加 [2][2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9亿元,同比下降50.99%,因票据贴现时间调整 [2][25] - 销售费用增长77.97%至3020.90万元,管理费用增长52.51%至1.11亿元,均受广州熵能并表及新项目投入影响 [33] 业务运营 - 主要产品销量10.54万吨,同比增长6.29%,其中聚合物功能性助剂6.25万吨(+7.81%),涂料助剂1.43万吨(+26.21%) [25] - 研发费用6462.42万元,同比增长33.52%,新增发明专利6项,参与制定国际及国家标准超60项 [26][30] - 生产基地建设进展:山东潍坊项目进入试生产,广东珠海及泰国基地预计2026年上半年试生产 [27] 行业与市场 - 磷系阻燃剂受益于环保法规(如欧盟禁用卤系产品)及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中国PC产能达397万吨(+15.74%) [11][13] - 工程塑料增韧剂、抗滴落剂需求受5G通讯、汽车轻量化推动,ASA树脂在汽车外饰件应用扩大 [16][17] - 表面活性剂全球市场规模超49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约387亿元,绿色温和型产品为未来趋势 [24] 产品与技术 - 新产品布局包括新型尼龙阻燃剂、覆铜板阻燃剂、特种环氧树脂等,其中尼龙阻燃剂已完成中试 [25][26] - 熵能新材的抗滴落剂、增韧剂实现进口替代,客户包括科思创、SABIC等国际企业 [14][32] - 涂料助剂受益于船舶制造业景气周期,中国造船业新接订单量创历史新高 [22] 全球化与产能 - 海外资产占比4.81%,销售网络覆盖北美、欧洲、亚洲等40余个国家及地区 [4][31][35] - 泰国基地建设投资推进,设计年产能3.2万吨磷酸酯阻燃剂,强化全球供应链布局 [4][27]
刚宣布252.4亿投资,万华化学,就公示两大新项目
DT新材料· 2025-05-12 15:57
万华化学投资计划与项目进展 - 2024年计划投资454亿元 实际完成4283亿元 主要投向聚氨酯和高性能材料项目 [1] - 2025年计划总投资2943亿元 其中2524亿元用于重点项目建设 包括MDI扩能一体化配套项目 [1] - 加速布局第二增长曲线 重点推进绿色功能添加剂 香兰素 营养科技产品工业化 以及磷酸铁锂 PVDF等电池材料项目 [1] HEMA特种酯项目 - 二期技改将新增HEMA产能2万吨/年 总产能提升至55万吨/年 HPMA同步扩至55万吨/年 [3] - 2018年首期2万吨项目于2020年投产 产品纯度达98%-99%高端标准 2023年11月已完成首次扩能至359万吨/年 [3] - HEMA作为关键聚合单体 广泛应用于医用高分子材料 汽车光固化涂料 隐形眼镜水凝胶 3D打印光敏树脂等领域 [4] 柠檬醛项目扩建 - 对MDO单元改造将柠檬醛产能从054万吨/年提升至1万吨/年 新增香叶醇98牌号生产设施 [7] - 2021年启动的一体化项目包含48万吨/年柠檬醛装置 以及香叶醇 香茅醇等衍生物产能 [7] - 柠檬醛是维生素A关键中间体 万华化学2023-2024年投产全球单套最大48万吨/年装置 并打通异丁烯-VA全产业链 [8] 行业竞争格局 - HEMA高端市场主要由日本三菱化学 赢创 陶氏主导 国内企业多生产中低端产品(纯度95-96%) [5] - 红墙股份近期实现纯度99%HEMA的规模化生产 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 [6] - 柠檬醛领域巴斯夫全球领先(5万吨/年) 新和成现有8000吨产能并扩建1万吨 万华化学成为重要竞争者 [8]
南京聚隆,一季度大涨32.48%
DT新材料· 2025-04-28 15:40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5.95亿元,同比增长32.48%,归母净利润3052.77万元,同比增长33.56%,扣非净利润2897.81万元,同比增长26.35% [2][3]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23.87亿元,同比增长30.53%,首次突破20亿元,归母净利润8433.97万元,同比增长16.25%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25年Q1为-6416.47万元,同比下降285.03%,主要因业务扩张导致营运资金投入增加 [3] 产品与产能 - 主要产品包括高性能改性塑料、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碳纤维复材结构件及零部件、生物基塑木型材四大类 [4] - 2024年改性塑料产量18万吨,设计产能22万吨/年,利用率82.66%,在建滁州基地新增5万吨特种工程塑料产能,总投资6亿元 [5][6] - 墨西哥工厂2024年下半年投产,海外布局加速 [5] 分业务表现 汽车及新能源 - 2024年汽车领域销售额17.82亿元(占营收74.64%),同比增长31.24%,新能源车低气味材料技术领先,获比亚迪等客户内外饰总包项目 [7][17] - 创新材料包括:增强增韧尼龙66(打破进口垄断)、长碳纤增强材料(减重30%)、无卤阻燃PA6/PA66(三电系统应用)、高耐热PPS(电子水泵叶轮) [7][8] - 动态硫化技术开发的弹性体产品应用于电机隔音罩,PCR循环材料获宝马认证 [8] 通讯及电子电气 - 2024年销售额2.29亿元(占营收9.58%),同比增长36.17%,PPA/PCT材料用于LED支架,铜排包塑产品切入储能领域 [11][13][14] 其他领域 - 航空航天业务营收0.30亿元,同比激增263.80%,碳纤维复材实现盈利 [16] - 环保建筑工程(塑木型材)销售额1.57亿元,同比增长30.45% [15] - 高铁及轨道交通营收0.83亿元,同比下降10.67%,受行业投资放缓影响 [10] 研发与技术突破 - 开发激光焊接材料、吸波材料(毫米波雷达)、高透光PP、抗菌材料等前沿产品 [9][12] - "三步法"动态硫化技术实现密封件降噪,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研发持续推进 [8] - PEEK/PPS基功能材料具备吸波/透波特性,应用于航空航天精密部件 [12] 区域与销售 - 华东区营收14.21亿元(占59.54%),同比增长37.03%,海外营收2.45亿元,同比增长48.81% [17] - 高性能合金产品增速显著(+67.53%),但毛利率同比下降2.70%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