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降解塑料

搜索文档
同德化工债务逾期 本息合计超8300万元
中国经营报· 2025-09-19 14:15
债务逾期情况 - 公司及子公司同德科创在金融机构的逾期债务本金达8181.34万元,占2024年经审计净资产的4.10%,逾期未付利息139.46万元,逾期本金及利息合计8320.79万元 [2] - 逾期债务中10笔主体为同德科创,仅2笔为公司自身 [4] - 公司正与金融机构协商签署补充协议,争取债务延期偿还及调整还款计划以缓解短期偿债压力 [3] 诉讼纠纷进展 - 公司及同德科创因租赁纠纷被青岛某融资租赁公司起诉,涉案金额暂计8546.38万元,案件已受理但未开庭 [2][6] - 原告要求支付未付租金、留购价款及迟延违约金,并主张对租赁物优先受偿权 [6] - 此前9月10日公司因融资租赁合同纠纷被海通恒信起诉,涉款5546.75万元 [7] 政府与金融机构协调措施 - 忻州市人民政府组织金融机构召开专题会议,要求银行不得抽贷,并成立债权人委员会协调信贷政策 [3] - 金融机构同意在同德化工信贷投放上保存量、扩增量、降利率、不抽贷、不还本转贷、及时续贷 [3] - 截至9月15日公司到期银行贷款均已续作,除融资租赁债务外无银行逾期债务 [3] 新材料项目资金压力 - 同德科创负责的PBAT一体化项目总预算34.79亿元,因设备涨价及工期延长导致实际投入超预期 [5] - 截至2024年底项目在建工程投资已完成30.49亿元,需追加投资至34.79亿元 [5] - 项目相关借款利息1574.76万元已费用化,加剧资金压力 [8]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56亿元,同比减少19.32% [8] - 归母净利润1109.19万元,同比减少75.76%;扣非净利润501.31万元,同比减少87.54% [8] - 业绩下滑主因火工品需求萎缩、电力业务亏损1147万元及PBAT项目利息费用化 [8] 应对措施 - 公司采取成本控制、应收账款回收及非主业资产处置等措施改善流动性 [3] - 持续推进诉前调解缓解偿债压力,并推动新材料项目投产后改善现金流 [7]
终于扭亏!山西这家上市公司半年报预喜,背后原因是……
搜狐财经· 2025-07-11 01:48
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7000万元到9000万元,实现扭亏[1] - 2023年上半年、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66万元、-4943万元[1] - 2023年、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亿元、-1.86亿元[1] - 扣非净利润预计为-5600万元到-4000万元,仍为负值[1] 业绩变动原因 - 贵金属业务因市场行情回升转回存货跌价准备[1] - 转让部分土地使用权确认资产处置净收益1.19亿元[1] - 收到太原市财政局土地出让补助资金500万元[1] 公司历史与转型 - 前身为太化股份,成立于1999年,2000年上市[2] - 2010年底被原阳煤集团托管,后更名为华阳新材,定位为华阳集团新材料业务资产整合平台[2] - 化工资产逐步剥离,2021年仅保留贵金属回收加工和配售电业务[4] - 转型锚定碳基新材料,重点发展生物可降解塑料业务[4] - 2021年-2024年连续四年亏损[5] 人事变动与资产运作 - 2024年2月原董事长武跃华辞职,3月副总经理耿志强、李诗水辞职[6] - 2024年3月选举梁昌春为董事长,聘任苗秀江为副总经理[6] - 2024年11月转让土地至控股股东太化集团,获得逾亿元资金[6] 未来经营策略 - 贵金属回收产业强化经营管理,加强存货管理,加快资金周转[7] - 生物降解新材料产业利用产业链优势,采取柔性化生产模式,调整产品种类以扩大市场份额[7]
PNAS:陈春英院士团队发现,微塑料可作为碳源进入体内碳循环,干扰代谢和肠道健康
生物世界· 2025-05-11 23:49
微塑料污染与健康风险 - 人类每周微塑料颗粒摄入量在0.1-5克左右,广泛存在于生活环境中[2] - 聚乳酸(PLA)作为生物可降解塑料被大量用于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和生物医学载体[2] - PLA微塑料比传统石油基塑料产生更多微塑料,可能引发炎症和更大潜在隐患[2] 聚乳酸微塑料的肠道代谢机制 - 结肠微生物通过分泌酯酶FrsA高效降解PLA微塑料,主要依赖鼷鼠螺杆菌和居肠巴恩斯氏菌[4][6] - 降解后产生乳酸小分子,进一步转化为尿酸和D-乳酸等有害副产品,可能引发痛风并阻碍尿酸排泄[6] - PLA微塑料的碳原子被肠道细胞利用合成氨基酸和遗传物质,但导致短链脂肪酸减少,削弱肠道屏障功能[6] 可降解塑料的健康影响 - 长期摄入PLA微塑料导致小鼠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肠道菌群紊乱且代谢异常持续21天以上[7] - PLA在人体肠道37℃环境下降解效率低,微塑料滞留时间长,可能破坏膳食纤维代谢平衡[10] - PLA微塑料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显示毒性作用,与传统石油基微塑料机制一致[14][17] 行业与社会启示 - 可降解塑料并非完全无害,需重新评估其安全性标准并推动无害材料研发[12][13] - 建议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避免高温食物接触PLA包装,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以维护肠道健康[12] - 研究首次阐明PLA微塑料在肠道的完整碳循环过程,为评估可降解塑料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