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危机
icon
搜索文档
倾听尼山2025 | 郭沂:道哲学视野下的文明共生
经济观察报· 2025-07-04 04:05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概况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2025年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举办 自2010年创立以来 该论坛已成为全球文明对话的重要平台 汇集专家学者智慧以解决人类共同问题 [1] - 本届论坛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下设6个分议题 包括儒家文化价值 人工智能与文明走向等 旨在应对当前全球政治冲突 经贸壁垒等挑战 [2] 道哲学理论体系 - 郭沂教授提出"藏-易-灵"三界模型:藏界为价值本源 易界为物质世界 灵域为两者枢纽 三者构成"道"的整体 价值通过灵域传递至人类世界 [5][6] - 生命层级理论:将宇宙生命分为四级(易体 宇宙 星系 行星生命) 人类属于第四级 不同生命形式从各自角度发现道的不同面向 构成文明多样性基础 [7] - 道哲学认为人工智能本质是物质世界产物 不具备灵魂与主体性 其发展应限制在自由意志前 否则可能威胁人类主导地位 [9] 文明挑战的哲学回应 - 生态危机根源在于西方主客二分世界观 道哲学主张天人合一的生命主义发展模式 认为地球各层级生命共生共荣 掠夺自然将招致报复 [10] - 现代人过度追求物质欲望导致生态恶化 道哲学强调灵魂才是人的本质 应转向精神生活以缓解危机 [11] 中华文明特质新解 - 郭沂主张中国轴心时代应上溯至殷周之际(比雅斯贝斯判定早300年) 核心证据是西周德论系统已形成超越性价值体系 通过"天命-德"结构构建道德文明 [12][13] - 西周"德"字包含7种引申义 形成由外在之德 内在之德等构成的价值传递系统 为春秋战国思想高潮奠定基础 [13][14]
经典常谈 | 从人化自然到生态限度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观点 -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实现了对旧唯物主义机械直观和唯心主义精神外化的双重超越,强调以实践为中介的辩证自然观 [1] - 自然被界定为"优先存在的客观实在"与"人类实践的历史产物"的统一体,具有本体论的双重性 [1] - 劳动作为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过程,形成"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双向运动 [2] 劳动与自然的关系 - 劳动使自然从"纯粹的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的存在",同时自然规律内化为人类认知结构 [2] - 人类通过劳动将自身从自然界的直接依附中解放出来,能够按照任何种的尺度进行生产 [2] - 自然界成为"人的无机的身体",人类在自然物质中铭刻目的性 [2] 工业化与生态危机 - 近代工业化将自然纳入价值增殖体系,导致"自然的社会化"与"社会的自然化"双重过程 [3] - 资本主义生产破坏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使自然要素成为资本循环的环节 [3] - 技术发展服务于资本增殖时会导致异化,出现"技术的胜利以道德败坏为代价"的价值悖论 [3] 生态限度的辩证逻辑 -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修复能力,但超过限度时自然界会以气候异常、资源枯竭等形式"报复" [3][4] - 社会化的人应合理调节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以最小消耗在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 [4] - 生态限度既是对盲目实践的否定,也为创造性实践提供新的可能性空间 [4] 生态文明的发展 - 从原始文明的自然崇拜到农业文明的自然依附,再到工业文明的自然征服,最终走向生态文明的自然共生 [5] - 生态文明不是对工业文明的简单抛弃,而是实现人化自然与生态限度的更高维度平衡 [5] -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关键时期,需通过科技创新、制度保障等手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