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icon
搜索文档
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引领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9-04 23:16
核心观点 - 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有助于实现生态与农业协同共进 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指引下遵循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原则 [1] 生态环保理念推广 - 通过农村宣传栏 文化墙 挂画 文字 宣传册等简单易懂方式向农民介绍绿色农业核心内容 [1] - 利用农村大喇叭 微信群 公众号 抖音等多渠道推送绿色农业与生态环保相关内容 [1] 农业绿色发展措施 - 采取行动保护耕地 治理现有污染 严守耕地红线 减少耕地闲置或撂荒率 [2] - 实施轮作 土壤改良及修复等措施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 [2] - 根据区域水资源现状选择农作物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 引进节水设备及智能化灌溉系统 [2] - 推广可持续地膜 建设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网点 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问题 [2] - 推广有机肥 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 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面积及数量 [2]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培育农业新业态 综合考虑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差异化发展 [2] - 在产业集聚区设立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结合工业生产延伸精细化加工 仓储 物流等环节 [2] - 将绿色农业与文旅 教育 卫生结合 发展旅游观光 农耕文化 休闲康养等产业体系 [2] 人才培育体系 - 从高校 科研院所引进具备绿色农业知识及技能的科技与管理人才 配套住房补贴 生活补助等激励制度 [3] - 针对本土农民开展绿色农业技能培训 通过实操锻炼掌握绿色种植养殖技术 借鉴示范基地经验 [3]
经典常谈 | 从人化自然到生态限度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观点 -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实现了对旧唯物主义机械直观和唯心主义精神外化的双重超越,强调以实践为中介的辩证自然观 [1] - 自然被界定为"优先存在的客观实在"与"人类实践的历史产物"的统一体,具有本体论的双重性 [1] - 劳动作为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过程,形成"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双向运动 [2] 劳动与自然的关系 - 劳动使自然从"纯粹的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的存在",同时自然规律内化为人类认知结构 [2] - 人类通过劳动将自身从自然界的直接依附中解放出来,能够按照任何种的尺度进行生产 [2] - 自然界成为"人的无机的身体",人类在自然物质中铭刻目的性 [2] 工业化与生态危机 - 近代工业化将自然纳入价值增殖体系,导致"自然的社会化"与"社会的自然化"双重过程 [3] - 资本主义生产破坏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使自然要素成为资本循环的环节 [3] - 技术发展服务于资本增殖时会导致异化,出现"技术的胜利以道德败坏为代价"的价值悖论 [3] 生态限度的辩证逻辑 -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修复能力,但超过限度时自然界会以气候异常、资源枯竭等形式"报复" [3][4] - 社会化的人应合理调节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以最小消耗在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 [4] - 生态限度既是对盲目实践的否定,也为创造性实践提供新的可能性空间 [4] 生态文明的发展 - 从原始文明的自然崇拜到农业文明的自然依附,再到工业文明的自然征服,最终走向生态文明的自然共生 [5] - 生态文明不是对工业文明的简单抛弃,而是实现人化自然与生态限度的更高维度平衡 [5] -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关键时期,需通过科技创新、制度保障等手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