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品牌指数
icon
搜索文档
「经济发展」黄益平:如何以品质竞争打破低价内卷?
搜狐财经· 2025-08-24 22:51
消费在GDP中占比过低 - 当前消费占GDP比例仅为56% 比国际平均水平低约20个百分点[3] 消费降级与产品质量问题 - 存在消费品品质持续下降的消费降级现象[3] - CPI指数持续维持在-01%水平 部分反映质量问题但受多重因素影响[4] 低价竞争导致的市场机制扭曲 - "全网最低价"策略引发类似"柠檬市场"的恶性循环 价格与品质持续走低[5] - 缺乏质量信号导致消费者优先选择最低价产品 迫使供应商降低质量[7] 低价内卷的宏观经济风险 - 价格持续下降可能形成通缩预期循环 引发经济衰退风险[8] - 参照大萧条时期金本位制下价格下降导致投资消费双弱的机制[8] 消费品质量化研究方法 - 构建消费品牌指数(0-100分) 从知名度/忠诚度/美誉度/新锐度四个维度加权[9] - 使用淘天平台全网消费行为数据 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9] - 同步编制品牌购买力指数(品牌指数×购买力)和地区指数[9] 消费品牌指数趋势分析 - 指数从2023年Q1的594上升至2025年Q1的634 整体呈上升趋势[9] - Q2和Q4指数上升较快 与618和双11促销期间品牌消费集中度提升相关[9] 地域消费特征差异 - 品牌购买力指数沿胡焕庸线分布 东部沿海地区最强[10] - 平均消费品牌指数最高区域出现在华东偏北 珠三角和长三角反而不高[10] - 流动人口占比与平均品牌指数负相关 体制内就业占比与指数正相关[10] 城市消费模式洞察 - 宜春/七台河等城市购买力不强但平均品牌指数与北上杭持平[11] - 平均品牌指数高的城市包括合肥/郑州/淮安/南昌/南京等[11] - 人口流动稳定的城市品牌指数较高 人口大量流失城市指数较低[11] 新兴消费品牌趋势 - 泡泡玛特/卡游等新兴品牌受到年轻人追捧[12] - 消费升级现象明显 如森森鱼缸追求溪流场景等高阶需求[12] - 宠物粮消费爆发式增长 猫粮总开支已超过奶粉[12] 品牌发展路径与政策启示 - 品牌发展存在两条路径:产品质量提升路线和情感体验创新路线[13] - 不同劳动人口组成(流动人口与体制内人口)对品牌追求存在显著差异[13]
黄益平:如何打破低价内卷?|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8-16 09:31
消费与品牌重要性 -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扩大消费的挑战,消费占GDP比例仅为56元/100元,比国际平均水平低20元,存在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的风险 [3] - 消费降级现象显现,消费品品质持续下降,但社会零售总额增长表现相对强劲,可能与年初提振消费行动计划有关 [3] - 价格持续疲软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负向影响,电商平台"全网最低价"策略可能导致供应商被迫降低价格和质量 [4][5] 柠檬市场与信息不对称 - 信息不对称导致消费者只能关注价格信号而缺乏质量信号,形成"柠檬市场",如二手车市场和电商市场 [4][5] - 解决柠檬市场的关键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产品质量信息,如第三方检测机构或品牌指数 [5][6] - 外卖市场信息不对称矛盾突出,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最便宜的产品,导致价格和质量螺旋下降 [8] 品牌指数研究 - 线上消费品牌指数从2023年Q1的59.4上升至2025年Q1的63.4,呈现上升趋势,Q2和Q4上升较快,可能与电商促销有关 [13] - 品牌指数最高的行业是3C、家具、美妆,最不重视品牌的品类是女装服饰 [13] - 一线城市品牌购买力强但平均消费品牌指数并非最高,新一线、二线城市平均品牌指数更高 [13][15] 品牌指数构建方法 - 品牌指数从四个维度构建:知名度、忠诚度、美誉度、新锐度,通过专家打分法赋予权重,合成0-100分的指数 [11] - 消费品牌指数按季度计算,细分到行业和地级市,使用淘天全网数据 [10][12] - 品牌购买力指数是消费品牌指数乘以购买力,综合指数用CPI权重调整,地区指数用GDP行业加总权重 [11] 品牌消费的地域差异 - 品牌购买力指数沿胡焕庸线分布,东部沿海地区最强,但平均消费品牌指数最高的在华东偏北地区 [13] - 流动人口占比高的城市对平均消费品牌指数有负面影响,体制内就业占比高的城市对品牌指数提升作用更大 [14] - 平均品牌指数高的城市如合肥、郑州、淮安等,人口流动相对稳定,而人口大量流失的城市品牌指数不稳定 [15] 新兴品牌与消费趋势 - 上榜品牌中许多是过去几年建立的,广东和珠三角生产著名品牌多但本地消费品牌指数不高 [16] - 新兴品牌如泡泡玛特、卡游、森森(鱼缸)等受到关注,宠物粮(猫粮、鸟粮等)呈爆发式增长 [16] - 发展品牌的两条路径:一是把产品质量做得非常好,二是新兴品牌注重提供情感体验 [1][16]
黄益平:为什么二三线城市消费意愿和实力较强?
和讯· 2025-08-12 09:53
中国经济消费现状与挑战 -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扩大消费占比的挑战,消费占GDP比例仅为56元/100元,比国际平均水平低约20元 [3] - 消费降级现象显现,消费品质量持续下降,CPI指数维持在-0.1%反映潜在质量问题 [3][4] - 电商平台"全网最低价"策略可能导致价格与品质螺旋下降,类似"柠檬市场"效应 [4][5] 消费品质度量与指数研究 - 研究构建消费品牌指数(0-100分)和品牌购买力指数,从知名度、忠诚度、美誉度、新锐度四个维度评估 [9] - 2023Q1至2025Q1消费品牌指数从59.4升至63.4,电商促销季(618/双11)加速上升 [9] - 3C、家具、美妆行业品牌指数最高,女装服饰最低;一线城市购买力强但品牌指数低于新一线/二线城市 [8][10] 区域消费特征分析 - 品牌购买力沿胡焕庸线分布,东部沿海最强;华东偏北地区平均品牌指数最高,珠三角/长三角反而不突出 [11] - 流动人口占比高的城市品牌指数较低,体制内就业占比高的城市显著提升品牌指数水平 [12] - 合肥、郑州、淮安等非一线城市品牌指数居前,人口流动稳定的城市表现更优 [13] 新兴消费趋势与品牌案例 - 泡泡玛特、卡游等新兴品牌崛起,森森鱼缸等产品体现消费升级需求 [13][14] - 宠物粮细分市场爆发,猫粮消费总额已超过奶粉,鸟粮/鼠粮等快速增长 [14] - 品牌建设两条路径:技术驱动的高质量产品与情感体验导向的新兴品牌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