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一批“村咖”开不下去了,“主理人”们做错了什么?
投中网·2025-08-24 07:03

核心观点 - 乡村咖啡业态在2023年兴起后迅速降温 大量创业者面临经营困境 核心问题在于选址失误 成本失控和缺乏商业运营能力而非仅咖啡品质问题 [5][9][12] 行业规模与现状 - 全国村咖数量已突破4.4万家 浙江省安吉县形成超300家村咖集群 创造1.21亿元产业规模 [7] - 区域市场快速扩张 如贵阳清镇市村咖数量从7家增至26家 广东崖口村(常住3400人)出现超30家村咖 [7]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部分门店创造"单日狂卖8818杯""日销超7万元"业绩 但多数经营者面临日均流水仅百元的困境 [5][7] 经营挑战 - 客流周期性极强 依赖节假日消费 工作日普遍门可罗雀 北京平谷区案例显示非节假日客流基本为零 [10][11] - 本地化消费习惯缺失 乡村常住人口缺乏咖啡消费基础 难以支撑非节假日250天的经营需求 [11][12] - 隐形成本被严重低估 老屋改造中仅通水电等基础工程就需投入超40万元 实际支出常超预算50%以上(案例中预算20万实际花费30万) [14] 成功要素分析 - 选址需满足"离尘不离城"原则 距离城市1.5小时车程内为理想范围 过度偏远会导致消费阻力 [10] - 需建立本地客群融合机制 单纯依赖城市打卡客群难以维持持续经营 [12] - 营销能力成为关键差异点 需掌握平台流量规则和私域运营 粗糙营销(如无配乐无文案视频)导致门店三个月倒闭 [15] - 需具备全链条经营能力 包括产品研发 供应链管理 品控流程和客户服务 而非仅依赖场景氛围 [14][15] 行业趋势 - 设备回收商反馈村咖开店势头仍猛 上月多数订单来自村咖客户 但同期闭店率显著上升 [15] - 经营者结构发生转变 需从"咖啡主理人"角色转化为街坊乡亲里的"小老板"角色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