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乡村咖啡业态在2023年快速兴起后于2024年出现降温 大量创业者面临经营困境 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分化态势[4][5][6] - 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形成鲜明对比 部分门店日销超7万元而部分日均流水仅百余元 本质是商业逻辑与情怀投入的失衡[4][6][8] 行业规模与区域分布 - 全国村咖数量已突破4.4万家 浙江省安吉县形成重要产业集群 拥有超300家乡村咖啡馆并催生1.21亿元产业规模[5] - 区域密度差异显著 广东中山崖口村(常住人口3400人)聚集超30家村咖 贵阳清镇市村咖数量从7家增至26家[5] 经营现状与财务表现 - 头部门店存在单日狂卖8818杯 日销超过7万元 最快15天回本的极端案例[4] - 普遍面临客流周期性波动 河北某门店除节假日外日均流水低于300元 差时仅百余元 山西创业者26个月亏损65万元[6][8] - 成本控制成为核心难点 老屋改造通水电等基础工程需投入至少40万元 广东案例中预算20万实际装修未完成已支出近30万[12][14] 核心挑战与失败根源 - 选址存在先天缺陷 需满足"离尘不离城"的便捷性要求 过度偏远门店难抵消费阻力[8] - 客群结构单一 过度依赖节假日城市客群 250个工作日缺乏本地消费习惯支撑(乡村常住人口无咖啡消费习惯)[10] - 营销能力不足 部分经营者仅停留在发朋友圈阶段 有案例因小红书发布无配乐无文案粗糙视频导致开业三个月关闭[15][16] - 专业运营缺失 需覆盖产品研发 供应链管理 品控流程 客户服务等多环节 单纯依赖冲咖啡手艺不足以维持生意[14] 成功关键因素 - 需精准把握目标客群为寻求短暂逃离的城市消费者 提供"便捷松弛感"场景价值[8] - 必须建立有效的获客策略 掌握各平台流量规律与私域运营逻辑 实现精准触达[15] - 本质是需精打细算的生意 最懂"开店"者而非咖啡冲煮最佳者能存活[10][14]
第一批“村咖”开不下去了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21 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