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本升专
icon
搜索文档
当本科生开始“回炉”读大专
虎嗅APP· 2025-08-28 13:54
核心观点 - 本科毕业生回炉读大专现象日益普遍 反映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及高等教育与职业需求脱节问题 [3][4][7] - 职业教育凭借就业导向优势 在务实层面形成对传统本科教育的竞争压力 [10][16][18] 现象描述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多个专业明确招收本科毕业生 2024年已完成招生计划 [3] -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招收超150名本科生 主攻心理咨询/营养健康证书考取 [8] - 成都新东方烹饪学校约30%学员拥有本科以上学历 [8] - 青岛技师学院自2009年设"大学生技师班" 2015年后本科生占比达三分之一 [9] 就业驱动因素 - 职业院校就业率显著高于普通本科 如青岛技师学院学员就职知名企业且薪酬高于应届生平均水平 [10] - 制造业存在严重人才缺口:2021年三季度38.7%企业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 43个制造业职业入选"最缺工"榜单 [12] - 至2025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预计达3000万人 [12] 产业结构矛盾 - 本科教育侧重第三产业(经济/金融/管理等) 但市场岗位供给不足 [12][15] - 年轻人排斥制造业主因收入低/环境差/自由度低 倾向选择快递/网约车等服务业 [12][13] - 职业教育精准对接第二产业需求 如"订单班"直接冠名企业名称实现就业定向输送 [16] 教育体系对比 - 本科院校依赖学术声誉与排名 缺乏就业考核压力 [16] - 职业院校以就业率为核心KPI 需通过企业合作/订单培养维持生存 [16][18] - 市场机制倒逼高等教育改革 务实就业导向成为衡量教育价值新标准 [16][18]
当本科生开始“回炉”读大专
虎嗅· 2025-08-28 05:47
行业现象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动车组检修技术、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等专业明确招收本科毕业生 且2024年已完成招生计划 [1] -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招收超150名本科生 主要目标为考取心理咨询、营养健康管理等证书 [8] - 成都新东方烹饪学校约30%学生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9] - 青岛技师学院自2009年设"大学生技师班" 2015年后本科生占比达三分之一 [10] 就业导向 - 专科院校就业导向明确 如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主要进入铁路系统等稳定大型企业 [12] - 青岛技师学院学生多数就职知名企业 薪酬高于同期应届生平均水平 [12] - 部分专科专业直接以企业订单班命名(如"××国际会议中心订单班") 体现产教融合特征 [23] 人才供需结构 - 2021年三季度制造业用人需求占比达38.7% [14] - 2021年第四季度全国"最缺工"职业中43个与制造业直接相关 新进缺工职业中54.2%属于制造业 [15] - 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至2025年人才缺口预计接近3000万人 [16] 教育体系差异 - 专科院校以就业率为核心KPI 依赖企业合作与订单培养模式生存 [24] - 本科院校侧重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 专科院校更注重职业技能输送 [25] - 专科院校通过直接就业结果形成对本科教育体系的竞争压力 [27]
本科毕业读大专,年轻人开始“本升专”了?
虎嗅APP· 2025-08-25 10:41
本升专现象概述 - 当代年轻人采用"反向升学"策略 本科毕业后主动选择专科教育以获取实用技能 [4][6]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招收135名本科生 所有名额均已招满 毕业生将获得大专文凭并直接对口铁路局工作 [6] - 多所专科院校开设大学生回炉课程 包括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和青岛市技师学院等 其中青岛市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招收山东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等985/211高校本科毕业生 [8] 就业市场驱动因素 - 技术类岗位薪资表现突出 部分大专毕业生收入超过普通本科生 泥瓦工年薪可达50万元 [8][23] - 企业招聘要求发生变化 既需要学历文凭又要求实操经验 这种需求与专科培养模式高度契合 [12] - 传统学历内卷加剧 大厂实习岗位优先招收985/211院校学生 部分岗位甚至要求研究生学历 [20] 专业选择与就业前景 - 专科专业存在隐性鄙视链 汽修和铁路专业最受欢迎 因其与车企和铁路局有直接对口合作 美容美发类处于末端 [15] - 技术类专业就业保障性强 大专院校通常提供包就业服务 毕业生可直接进入合作单位 [24] - 双学位组合优势明显 本科学位与专科技能证书结合可显著增强就业竞争力 [19] 目标人群特征 - 普通本科院校商科 数学系等专业学生对该路径兴趣浓厚 因其本专业就业岗位需求有限 [15][20] - 985/211高校毕业生不适合此路径 因其通过传统学历路径仍可获得高薪轻松的工作机会 [28] - 个体创业者将专科教育作为技术补充手段 但主要价值在于技能获取而非学历认证 [28] 社会观念转变 - 技术骨干地位重新获得认可 类似四十年前电子 机械专业技校生在企业的抢手状况正在重现 [23] - 职业无高下之分理念逐渐普及 理想的职业选择不再局限于传统白领岗位 [32] - 学历循环现象引发关注 大专生努力专升本的同时 本科生却开始反向攻读专科学历 [32]
本科毕业读大专,年轻人开始“本升专”了?
虎嗅· 2025-08-23 11:02
教育就业趋势变化 - 本科毕业生开始选择专科教育路径以实现就业转型 被称为"反向升学"或"本升专" [2][4]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招收135名本科生且名额已满 毕业颁发大专文凭并直接对口铁路局工作 [4] - 多所专科院校开设针对大学生的回炉课程 包括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 [6] 院校与企业合作模式 - 青岛市技师学院创办"大学生技师班" 机电一体化专业招收山东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等985/211高校本科毕业生 [7] - 专科院校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高度对口 汽修类专业与车企合作 铁路专业对接铁路局就业 [14] - 技术类专业的就业保障性强 大专生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可获得直接就业安排 [14][25] 学历价值认知转变 - 本科学历含金量受到质疑 技术能力被视为职场硬通货 [18][19] - 40年前技校生在就业市场具竞争力 电子 机械等专业毕业生可成为企业技术骨干 [23] - 双学位模式出现 本科生保留本科学位同时获取专科技能认证 [20] 薪资与就业对比 - 存在大专生薪资高于普通本科生的现象 技术工种如泥瓦工年薪可达50万元 [20][22] - 985/211毕业生通过传统就业路径仍可获得高薪职位 反向升学对该群体意义有限 [27] - 专科就业岗位多属体力劳动 薪资不一定高但技术保障性强 抗裁员风险能力突出 [30] 专业选择偏好 - 汽修和铁路专业位于选择链顶端 美容美发等专业就业吸引力较低 [14] - 机电一体化等制造业相关专业成为本科毕业生热门选择 [7][25] - 专业技术培养周期短 2-3年可成为技术骨干 [23] 群体动机差异 - 普通本科毕业生因进大厂难 选择专科路径拓宽就业选项 [26] - 个体户创业者通过专科教育获取技术能力辅助创业 [28] - 应届生需权衡利用应届身份找工作与回炉深造的时间机会成本 [30]
“本升专”的年轻人,比你想象中清醒
虎嗅APP· 2025-07-26 08:50
学历倒挂现象分析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招生简章出现多个专业仅招收本科毕业生的情况,被戏称为"本升专",2022年试招30名本科毕业生,2025年计划扩招至135人[3][4] -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市技师学院、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等机构已专门开设大学生回炉课程,甚至出现高考生以远超本科分数线报考职校的现象[4] - 智联招聘2024年报告显示本科生在就业市场面临高不成低不就困境:学历要求高的岗位竞争不过硕博,实操要求高的岗位技能不如大专生对口[4] 职业教育订单班模式 - 青岛技师学院2009年首创大学生技师班,采取"订单班"形式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2024年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招收40人,汽车维修专业招收20名本科生[10][12] - 订单班宣传"免学费+包就业"吸引生源,实际执行中存在课程设计割裂、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等问题,部分学生最终仅获劳务外包岗位[13][14][15] - 文化创意与旅游管理学院多媒体制作订单班实际仅招到6人,与中专生合并上课,最终分配的实习岗位与宣传严重不符(游轮服务员2400元/月)[22][24][25] 职业转型案例研究 - 案例1:英语专业本科生刘明通过汽车维修订单班转型蓝领,月薪4000-5000元,计划三年后考取高级技师证衔接家族模具厂业务[7][8][16] - 案例2:环境设计专业长河经历室内设计行业裁员后,通过校招进入杜蕾斯工厂,底薪4000+元,选择外企看重其福利保障[18][26][27] - 案例3:日语专业婉辞赴日学习管乐器修造技术,两年学费15万元,该行业在国内存在人才缺口但发展不规范,日本已形成成熟定价体系[30][31][32] 就业市场趋势变化 - 2024年蓝领月均收入达6150元,较2012年增长2.3倍,与白领8400元的收入差距逐步缩小[26][27] - 35岁+就业焦虑推动部分人群选择"越老越吃香"的技术工种,如乐器修造等需要经验积累的领域[31][33] - 就业倾向从"兴趣导向"转向"稳定优先",大型外企和国企因福利保障成为热门选择[27][28]
「本升专」的年轻人,比你想象中清醒
36氪· 2025-07-24 13:45
行业趋势分析 - 本科生"回炉"读专科成为新趋势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招生简章显示多个专业仅招收本科毕业生 2022年试点招收30名本科毕业生 2025年计划扩招至135人 [4][5] -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青岛市技师学院 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等机构已开设针对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回炉课程 [5] - 智联招聘2024年数据显示 本科生在就业市场面临高不成低不就困境 学历要求高的岗位竞争不过硕博 实操要求高的岗位技能不及专科生 [7] 职业教育模式 - "订单班"成为产教融合主流形式 校企合作定制课程 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工作 青岛技师学院2009年首创大学生技师班模式 [16] - 青岛技师学院2024年招生计划显示 机电一体化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专业与中车集团 TCL等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 学制2年 培养预备技师 [13] - 部分订单班存在课程设计碎片化 校企合作落实不到位问题 学生反映教材知识与实操脱节 企业参与度低于宣传承诺 [17][19] 就业市场表现 - 蓝领薪资增速显著 2024年中国蓝领平均月薪达6150元 较2012年增长129% 与白领8400元的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29] - 制造业领域就业稳定性凸显 汽车组装 机电维修等技术岗位提供正式劳动合同 月薪4000-5000元 但工作强度大 [10][19] - 乐器修造等冷门技术领域存在人才缺口 日本ESP学园相关专业学费两年15万元 注重实践教学 行业经验积累型特征明显 [36][39] 职业发展路径 - 技术类职业呈现"越老越吃香"特点 如乐器修造行业薪资与经验正相关 可规避35岁职业危机 [35][38] - 职业证书体系与学历等效 预备技师证书被认定为本科层次学历 有助于职业晋升 [16][20] - 部分学生将技术学习作为跳板 计划积累3年经验后考取高级技师证 向中型企业技术管理岗位发展 [20]
“本升专”的年轻人,比你想象中清醒
虎嗅· 2025-07-23 00:37
职业教育趋势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招生简章显示多个专业仅招收本科毕业生 学历倒挂现象被称为"本升专" [1] - 该校本科招生规模从2022年30人扩至2024年135人 吸引点包括"毕业即就业"和"签约国企" [2] -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职校开设大学生回炉课程 出现高考生超本科线报考职校现象 [3] 就业市场分析 - 智联招聘2024报告显示本科生在学历型岗位竞争不过硕博 在技能型岗位不如大专生对口 [4] - 2024年中国蓝领月均收入6150元 较2012年增长2.3倍 与白领8400元的差距逐步缩小 [41] 校企合作模式 - 青岛技师学院"订单班"采用产教结合模式 企业定制课程 宣传"免学费+定向就业" [18] - 该学院2009年开设大学生技师班 合作企业包括中车青岛四方等制造业龙头 [16] - 实际执行中部分订单班存在课程碎片化 校企合作仅停留在发放工作服层面 [20][22] 典型案例分析 - 刘明案例:本科英语专业转读机电一体化 最终通过自主应聘进入机械厂 月薪4000-5000元 [24][26] - 长河案例:环境设计本科转多媒体制作 原宣传"青岛国际会议中心订单班"实际分配游轮服务员岗位 [38][40] - 婉辞案例:日语本科赴日学习管乐器修造 日本行业起薪约1.2万日元/小时 国内行业存在资源垄断 [52][59] 行业课程设置 - 青岛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学制2年 颁发预备技师证(等同本科) 计划招生20-40人/专业 [14] - 多媒体制作专业实际授课内容与宣传偏差较大 班级合并导致教学进度缓慢 [36][37] - 日本ESP学园乐器修造专业实践课占比高 由15年以上经验技师授课 学费两年合计15万元 [53][54]
“本升专”,揭露了未来饭碗真相
36氪· 2025-07-20 23:46
职业教育趋势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面向本科毕业生招生的规模从2022年的30人增长至2025年的135人,增幅达350% [1][6] - 该校动车组检修技术、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三个专业明确标注"只招本科生",每个专业招收45人 [2][3] -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近两年累计招收本科及以上学历学生超150人,青岛市技师学院"大学生技师班"已开办15届,生源包括985/211高校毕业生 [9] 市场需求变化 - 高职院校就业率持续高于普通高校平均值,头部职业院校与大型国企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 [14] - 技术岗位供需失衡,平均1.5个技术岗位对应1名求职者,复合型技能人才供不应求 [15][16] - 护理专业年学费5520元,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年学费4830元,显示市场对铁路、医疗等领域技术人才的定价标准 [3] 教育结构转型 - 传统"白领优于蓝领"观念被打破,职业教育成为部分本科生主动选择的第二学历路径 [5][14] - 学生选择动机包括兴趣觉醒(如转行烹饪/心理咨询)和行业趋势预判(如智慧健康养老专业) [12] - 教育体系正从学历导向转向能力导向,强调培养"理论+实操"的复合型人才 [17][21] 学历价值重构 - 学历价值取决于社会稀缺性而非绝对数量,当前本科学历供给过剩导致边际效用递减 [19] - 部分传统热门专业(如仅适合考公的专业)市场需求疲软,而职业技术类专业呈现刚性需求 [19] - 技能竞赛获奖案例显示,职业路径可实现与传统学历路径同等的价值回报 [21]
理性看待“本升专”(有事说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8 23:37
职业教育重新定义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三个专业(动车组检修技术、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明确标注"只招本科生",招生名额达135个,包含本科生和研究生 [1] - 该校从2022年试水招收30名本科毕业生,到2025年招生名额翻了4倍多,反映铁路行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超越传统专科培养边界 [1] - 职业教育以"精准对接行业"优势赢得认可,技术迭代速度推动行业素养要求提升,一般专科生源已无法满足高铁相关专业需求 [1] 学历与就业关联变化 - 高职就业率近十年持续高于普通高校平均值,头部职业院校与大型国企订单式培养提升毕业生就业稳定性 [2] - 社会人才度量衡从"白领优于蓝领"转向能力导向,学历与就业强关联被打破,高等教育普及化加速这一趋势 [2]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2024年录取线达600分,比肩省内211高校,显示职业本科教育认可度显著提升 [2] 教育生态多元化发展 - 青岛技师学院"大学生技师班"运行15年,山东大学毕业生与高职生同堂学习技术 [2] - 广东某职校近两年吸引150多名本科生"回炉"考取职业技能证书,体现教育路径从单向阶梯转向纵横交错路网 [2] - 学生选择从"我有什么学历"转向"我能创造什么价值",个人理性选择推动教育形态重构 [2] 行业需求驱动专业升级 - 铁路行业技术升级倒逼人才培养标准提高,高铁相关专业需兼具理论素养与实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2] -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需避免同质化,师资设备投入不足仍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 [3] - 市场对"一手握理论、一手握扳手"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职业教育与行业需求匹配度成为核心竞争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