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期限溢价效应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性债券抛售重启,美英德法日长债收益率均创多年新高
第一财经· 2025-09-04 07:39
全球长期债券收益率攀升驱动因素 - 全球长期债券收益率攀升由三个重叠驱动因素推动:财政担忧、货币政策忧虑和供需动态等期限溢价效应 [1][6] - 投资者对主要经济体财政和货币政策路径感到忧虑 加剧长期借贷成本压力 [1][6] 主要经济体长期债券收益率表现 - 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自7月以来首次突破5% [3] - 3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创历史新高3.286% 年内累计上涨100个基点 [3] - 20年期日债收益率达1999年以来最高水平2.695% 年内累计上升80个基点 [3] - 30年期英国国债收益率达1998年以来最高水平5.75% 未来几个月将公布预算案 [3] - 30年期法国国债收益率突破2008年水平 德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14年新高 [3] - 彭博全球十年期及以上政府债券整体收益率达2009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 [3] - 彭博全球债券回报率指标周二下跌0.4% 创6月6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3] 债券陡峭化交易趋势 - 全球性长债抛售提振债券陡峭化交易流行 该策略在长期和短期债券利差走阔时获利 [4] - 贝莱德认为更陡峭的收益率曲线将成为新常态 因债券发行和财政赤字问题难以扭转 [4] - 新西兰央行降息和鸽派声明令该国债券收益率曲线8月趋陡 印尼央行意外降息 [4] 财政与货币政策担忧 - 多国面临棘手的预算问题 需结合增税和削减开支维持公共财政可持续性 [6] - 市场对全球央行控制通胀能力和意愿的信心动摇 收益率相对弹性变差 [6] - 对美联储等央行独立性的担忧变得越来越显著 [6] - 债券发行量增加和长债传统买家需求下降 使压低收益率的机制不复存在 [6] 政治风险因素 - 英国财政大臣面临350亿英镑预算缺口 内阁重组未能缓解财政前景担忧 [8] - 法国推动510亿美元预算削减计划但政治分裂严重 去年赤字占GDP比重达5.8% [8] - 日本执政党多位高官宣布辞职 可能提前启动总裁选举并推出新首相人选 [8] - 若日本首相辞职 可能转向多党制并采取更激进财政政策使赤字扩大 [8] - 30年期日债期限溢价已开始对1-2个基点消费税减免措施进行定价 [9] 季节性与技术性因素 - 过去十年全球10年以上期限政府债券9月月度表现中位数为下跌2% 为全年最差月份 [10] - 9月美国市场面临剧烈流动性抽水 因财政部重建现金账户、季度税收支付和国债付息结算叠加 [10] - 仅9月15日当天可能从银行系统抽走近2000亿美元准备金 [10] - 美联储部署常备回购便利工具作为安全网 大概率能避免系统性融资危机 [10]
欧美长期国债再遇抛售潮,财政可持续问题或是罪魁祸首
搜狐财经· 2025-09-03 11:08
欧美长期国债抛售潮核心观点 - 欧美长期国债遭遇抛售潮 主要由于投资者对财政可持续性和央行控通胀能力的担忧 叠加季节性资金紧张和期限溢价效应 导致长债价格承压 短期内发达国家债市可能继续震荡下行 [1] 国债收益率表现 - 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5.3个基点至4.97% 创十余年新高 [1] - 美英意法等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普遍走高 部分国家长债收益率创十余年新高 [1] - 债市悲观情绪传导至股市 标普500指数收跌0.69% 道琼斯指数跌0.55%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0.82% 欧洲斯托克50指数下跌1.42% [1] 抛售原因分析 - 长期债券收益率走高可归因于三大相互交织因素:财政忧虑、货币政策以及期限溢价效应 [2] - 期限溢价效应是一个涵盖多种风险的笼统术语 包括财政风险、需求/供给动态以及政策利率和通胀的风险平衡 [2] - 市场对持续的财政扩张和货币政策可能遭受政治干预深感不安 [1] 财政状况担忧 - OECD预计2025年38个成员国主权债务发行将达到创纪录的17万亿美元 比2024年高出1万亿美元 [4] - 2024年OECD成员国债务偿还成本占GDP比例为3.3% 较2021年的2.4%大幅上升 超过国防开支 [4] - 美国债务利息成本占GDP比例达到4.7% [4] - 美国"大美丽"法案通过后 到2034年联邦政府收入将减少4.5万亿美元 支出将减少1.1万亿美元 赤字将增加3.4万亿美元 [4] 欧洲财政困境 - 法国总理宣布将于9月8日举行议会信任投票 旨在取得议会对其削减预算计划的支持 [4] - 投资者担心法国政府可能倒台引发政治真空 因此抛售法国国债 [5] - 英国工党政府计划在秋季预算中填补200亿-250亿英镑的财政窟窿 引发投资者对其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 [5] 货币政策担忧 - 尽管短期国债收益率在政策利率下调后下降 但长债收益率未见回落 表明投资者对央行在中长期内控制通胀能力和意愿的信心正在减弱 [5] - 特朗普不断施压美联储降息以配合其宽松的财政政策 并威胁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5] - 特朗普解除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的职务 美国媒体指出若顺利开除库克 特朗普距离"掌控美联储"将更近一步 [5] 季节性因素影响 - 全球长期债券在9月表现通常为全年最差 主要因为政府和企业通常在9月集中发债 导致市场供给较多、供需失衡 [6] - 9月是企业发债传统旺季 公司债收益率通常比国债高0.5-1个百分点 吸引投资者把原本买国债的资金转向购买企业债 导致国债需求下降 [6] - 国外债券交易员习惯在8月休假 9月初结束休假回归后需要调整投资组合 抛售债券套现 [6] 技术面分析 - 3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5%附近存在心理阻力 若突破可能引发程序化交易跟风抛售 加剧债市价格波动 [6] - 欧美债市可能呈现"短期剧烈波动、中期取决于数据"的特征 [6] 未来市场关注点 - 美国8月非农就业数据将成为市场风向标 若数据强劲或超预期 市场可能预期美联储维持高利率 抛售潮可能延续 [6] - 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法国议会信任投票结果、英国秋季预算细节等政治风险事件可能成为引发债市波动的导火索 [6] - 若美联储释放"缓慢降息"信号 债市可能持续承压 [7] - 即便英美等国政策利率如目前预期小幅下调 其长期国债收益率也可能不会跟随走低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