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自研

搜索文档
零跑汽车(09863.HK):自研智驾巩固造车优势 2026年往后业绩动力充足
格隆汇· 2025-08-20 03:07
财务预测与业绩表现 - 2025-2027年收入预测上调至662.3亿元、965.8亿元、1112.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5.9%、45.8%、15.2% [1] - 2025-2027年Non-GAAP净利润预测上调至10.0亿元、19.6亿元、43.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8元、1.5元、3.0元 [1] - 2025Q2收入142.3亿元,同比增长165.5%,GAAP净利润1.6亿元,2025H1 Non-GAAP净利润转正至3.3亿元 [2] 销量与交付情况 - 2025Q2交付量环比提升52%至12.6万辆,季度ASP环比下滑约0.8万元至约11.2万元 [2] - 公司上修2025年销量指引至58-65万辆(原50-60万辆),其中国内交付52-60万辆(原44-55万辆),出口指引维持5-6万辆 [3] - 2026年公司目标销售100万辆,由国内ABCD矩阵完善及出口销量翻倍驱动 [3] 毛利率与成本结构 - 2025Q2毛利率环比下滑1.3个百分点至13.6%,主要因B系列爬坡上量导致 [2] - 公司指引2025H2毛利率环比提升至15%,2025全年毛利率预期达14%-15% [3] - 2026年整车毛利预期约12%,因平价系列A、B放量导致下滑 [3] 业务驱动因素 - 智驾自研加速巩固国内造车基本盘优势 [1] - 与Stellantis合作的零部件业务有望2026H2正式放量贡献 [3] - 零跑国际合资公司伴随欧洲本地产能2026年底落成,2027年往后逐步贡献利润 [3] 经营效率与收益 - 2025Q2经营费用率环比优化1.7个百分点至16.2%,其中研发、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减少2.0、0.5、0.9个百分点 [2] - 其他营业收益环比增长183%至4.3亿元,抵消毛利率下滑影响 [2]
零跑汽车(09863):港股公司信息更新报告:自研智驾巩固造车优势,2026年往后业绩动力充足
开源证券· 2025-08-19 08:22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买入(维持)[1] 核心观点 - 自研智驾加速巩固造车优势,2026年往后业绩增长动力充足[5] - 2025Q2收入142.3亿元,同比增长165.5%,交付量环比提升52%至12.6万辆[5] - 2025Q2 GAAP净利润1.6亿元,2025H1 Non-GAAP净利润显著转正至3.3亿元[5] - 2025Q2经营费用率环比优化1.7 pct至16.2%,毛利率环比下滑1.3 pct至13.6%[5] - 2025年收入预测上调至662.3/965.8/1112.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5.9%/45.8%/15.2%[5] - 2025-2027年Non-GAAP净利润预测上调至10.0/19.6/43.0亿元,EPS分别为0.8/1.5/3.0元[5] 财务摘要与估值 - 2025E营业收入662.26亿元,YoY +105.9%;2026E 965.80亿元,YoY +45.8%;2027E 1112.31亿元,YoY +15.2%[7] - 2025E Non-GAAP净利润9.97亿元,2026E 19.59亿元(YoY +96.5%),2027E 43.03亿元(YoY +119.7%)[7] - 2025E毛利率14.0%,2026E 13.0%,2027E 14.0%[7]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S分别为1.2/0.9/0.8倍,PE分别为79.9/42.7/20.4倍[5][7] 业务展望 - 2025Q3销量指引17-18万辆,全年上修至58-65万辆(原50-60万辆),其中国内交付52-60万辆[6] - 2025H2毛利率指引环比提升至15%,全年预期净利润5-10亿元[6] - 2026年目标销量100万辆,由国内ABCD矩阵补齐及出口翻倍驱动,整车毛利约12%[6] - 与Stellantis合作零部件业务预计2026H2放量,欧洲本地产能2026年底前落成[6] - 零跑国际合资公司或于2027年后逐步贡献利润[6] 股价与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68.15港元,总市值911.14亿港元,流通市值760.84亿港元[1] - 近3个月换手率47.24%,一年股价区间68.15-18.64港元[1] - 2024年8月至2025年4月股价涨幅跑赢恒生指数[3]
某新势力世界模型负责人休假。。。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7-04 10:27
自动驾驶行业人才流动现象 - 某新势力智驾核心团队不稳定,端到端负责人已离职,世界模型负责人带病休假,仅量产部门负责人仍在岗 [5] - 智驾一号位对新模型量产持乐观态度,认为将取得断代式领先,但端到端和世界模型技术核心人物动荡可能影响研发 [5] - 行业普遍存在人才高频流动现象,阶段性表现突出的公司往往面临更严重的人才流失 [6] 新势力技术路线与人才策略 - 公司倾向于根据技术迭代更换团队,例如从无图城区转向端到端时更换一批人员,再转向VLA时又更换一批 [9] - 人才被视作短期资源,项目完成后价值周期缩短,导致员工缺乏安全感并加速跳槽 [10] - 部分技术大牛选择离职创业,因资本追捧且希望掌握自身发展主导权 [10] 行业案例与影响 - 另一家新势力曾聚集大量顶尖人才,但近年核心人员持续流失,包括智驾一号位,现有领导者多依赖资历晋升,技术表现下滑 [7] - 公司管理层未积极解决人才动荡问题,可能认为技术路线变更需匹配人员调整 [8] 自动驾驶技术社区与资源 - 存在近4000人规模的行业交流社区,覆盖300+企业与科研机构,提供30+技术栈学习路线 [14] - 社区内容涵盖感知、定位、规划控制等领域技术方案,并整合行业动态与招聘信息 [14] - 提供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VLA等专业课程,涉及多个前沿技术方向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