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底盘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2025智能底盘先锋计划启动发布暨测试规程技术研讨会召开
环球网· 2025-09-26 10:17
行业活动与目标 - 2025年9月25日重庆召开“2025智能底盘先锋计划启动发布暨测试规程技术研讨会” 汇聚30余家单位及80余名专家 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研讨智能底盘测试规程 旨在构建专业评价体系并为消费者提供选车用车依据 [1] - 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副理事长表示该计划推动智能底盘技术规范化发展 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 提升出行安全性、舒适性和智能化水平 [3] - 中国汽研零部件事业部副总经理强调以高水平标准体系引领技术发展 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推进标准建设 形成行业认可的技术验证规程 [3] 计划实施与测试安排 - 中国汽研底盘部件研究中心主任介绍项目背景、目标与实施路径 会议正式启动先锋计划并通过专家评议遴选出首批入围测试车型 [5] - 中国汽研计划10月开展参测车型全面测试 12月向社会发布测试结果 测试车辆征集与准备工作将于研讨会后启动 [5] - 测试评价规程从安全、操控、舒适三大性能维度系统构建实测框架 采用“实车测试+专业评审”方法并设计多类贴近用户真实场景的特色测试项目 [5] 技术研讨与行业协作 - 与会专家围绕智能底盘实测进行全流程研讨 涵盖标准制定、测试方法及成果转化 为测试规程科学设计与落地实施提供支撑 [5] - 中国汽研将携手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 汇聚行业力量共同推动智能底盘技术创新与标准共建 助力中国智能汽车高质量发展 [6]
为什么宁德时代押注的滑板底盘不是一门好做的生意?
新浪财经· 2025-05-26 05:36
滑板底盘技术概述 - 滑板底盘技术由通用汽车在2002年率先推出,特点是上下车体分离,将动力驱动功能集成在底盘上,实现底盘标准化[1] -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比喻称上车体是"大脑",底盘是"小脑",二者分离后可独立演进[1] - 应用滑板底盘可将新车开发周期缩短至12-18个月,降低整车厂开发成本[1] 滑板底盘的市场挑战 - 汽车公司视底盘技术为差异化核心,不愿外包"灵魂"技术[1] - 跨国零部件企业8年前验证欧洲市场发现难以覆盖研发投入[2] - 潜在客户主要为无人配送车/改装车制造商(第一类)和无人驾驶出租车公司(第二类),但这两类市场规模有限[2] - 乘用车公司(第三类)仅在细分领域试错时可能采用,但市场份额有限[2] 技术落地障碍 - 需平衡标准化与定制化矛盾,满足不同车型的悬架/轴距等差异化需求[3] - 与传统承载式车身开发模式存在冲突,整车测试需整体进行[3] - 线控制动/转向等技术在成本/法规层面尚未成熟,高度集成化带来热管理挑战[3] 宁德时代的市场布局 - 现有客户包括阿维塔/江淮/北汽新能源等缺乏自研能力的车企[4] - 凭借动力电池业务的技术/资金优势及话语权支撑滑板底盘发展[4] - 面临Rivian/悠跑科技等新兴企业及大众MEB平台等传统厂商的竞争[4] 智能底盘发展趋势 - 智能底盘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新战场,聚焦线控技术/辅助驾驶协同/轮边电机集成[5] - 比亚迪云辇/蔚来天行等自主底盘品牌已落地,蔚来ET5可通过自研底盘调节操控模式[5] - 智能底盘可重构座舱空间/提升驾乘体验/重新定义汽车安全[5]
智能底盘解锁汽车出行新可能,其中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奥秘?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3 03:19
行业趋势 - 智能底盘成为继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后车企重点布局的竞争焦点,是"AI定义汽车"的重要路径,将为智能电动汽车带来全新用户体验 [2] - 2025年智能底盘将成为智能汽车赛道技术热点之一,整车智能竞争全面开启 [2] - 智能线控底盘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14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5% [7] 技术驱动因素 - 智能驾驶进阶至L3级以上需依赖线控转向,其解耦设计可取消方向盘物理连接,为无人驾驶奠定基础 [3]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倒逼底盘智能化转型,线控制动系统可将制动能量回收率提升17%,全主动悬架可优化电池布局 [3] - 线控技术响应时间从传统机械系统的数百毫秒缩短至10毫秒级,制动距离在100km/h时速下最多缩短9米 [6] 技术应用现状 - 线控油门和线控换挡已广泛应用,线控悬架因成本高渗透率低,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因技术门槛高处于爬坡阶段 [5] - 智能底盘从高端乘用车市场落地,30-50万元新能源车预计2025年渗透率超50%,华为途灵底盘等采用"空气悬架+CDC+后轮转向"组合 [6] - 本土供应商突破线控制动阀、空气悬架等核心零部件,单套空气悬架成本从2019年3万元降至目前1万元 [7] 技术发展方向 - 行业从单一系统独立应用转向"底盘+智驾"深度融合,如激光雷达预瞄路面坑洼悬架提前调整阻尼 [7] - 域控成为新趋势,中央域控制系统将控制更多底盘功能 [5] - 线控系统采用多传感器、双电机冗余方案达ISO 26262功能安全Level D等级,配备双路通信总线和备用电源保障极端工况安全 [6] 市场竞争动态 - 多家供应链跨国巨头加速布局智能底盘,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系统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3] - 国内智能底盘市场投资热潮持续,EMB、CDC和磁流变悬架等新产品将量产上车 [7] - 行业智能化竞争加剧,技术发展推动汽车从"机械时代"向"电驱智能时代"跨越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