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搜索文档
护航“宁电入湘” 国产“超级装备”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人民网· 2025-08-20 09:55
工程竣工与输送能力 - 我国首条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外送特高压通道宁电入湘工程实现整体竣工并正式具备800万千瓦满负荷送电能力[1] - 工程每年可向湖南输送超360亿千瓦时清洁电力[1] - 工程线路全长1616千米且总投资达281亿元[1] 工程技术与设备供应 - 特变电工提供±800千伏高端换流变压器、交流滤波电容器、750千伏站用变压器及套管、输电导线、油箱等一系列定制化超级装备[1] - 高端换流变压器是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核心心脏承担交直流转换枢纽和电压与功率调节器作用[2] - ±800千伏高端换流变压器每台高达14.8米、重达570吨、长26.5米、宽8.4米且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2] 能源配置与行业影响 - 工程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样板并推动宁夏清洁能源大规模外送[1][2] - 工程实现跨区域能源优化配置并满足湖南用电需求及优化能源结构[2] - 特变电工从多个维度全方位为宁电入湘工程顺利推进保驾护航[1]
特变电工助力“宁电入湘”送电投运
证券日报网· 2025-08-20 05:48
工程概况 - 我国首条"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外送特高压通道"宁电入湘"工程于8月20日整体竣工,正式具备800万千瓦满负荷送电能力 [1] - 工程每年可向湖南输送超360亿千瓦时清洁电力,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样板 [1] - 工程线路全长1616千米,总投资达281亿元,途经宁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六省区 [1] 技术装备与解决方案 - 公司提供±800千伏高端换流变压器、交流滤波电容器、750千伏站用变压器等核心部件及定制化装备 [1] - 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高端换流变压器全流程质量管控,批量研制合格率提升至100% [2] - 针对特殊地理气候开发优化钢芯铝绞线、环氧树脂浸纸电容式直流套管、500千伏调相机变压器等配套产品 [2] 行业影响 - 工程案例显示国内输变电领军企业在大型电力项目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2] - 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新型产品与技术成果,对电力设备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2]
国家电网: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
经济观察报· 2025-08-20 05:00
工程概况 - 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于8月20日投产送电,连接西部新能源富集区与中部负荷中心,额定电压±800千伏、额定容量800万千瓦,线路全长1616公里,总投资281亿元 [2][4] - 工程起于宁夏中卫市中宁换流站,途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止于湖南衡阳换流站,是我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 [4] - 工程配套电源装机容量1764万千瓦,其中新能源13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光伏9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超70%,每年可向湖南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新能源电量占比超50% [5] 战略意义 - 工程是落实国家"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战略的具体实践,推动能源资源开发外送和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优化受端地区能源结构 [2][4] - 作为宁夏电力外送第三条通道(前两条为"宁电入鲁""宁电入浙"),大幅提升宁夏新能源外送能力,同时为湖南增加约六分之一的电力供应,提升外受电能力至1600万千瓦 [5] - 工程被定位为联通西部中部大市场的经济"大动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能源优势资源转化,服务"三高四新"新湖南建设 [3][5] 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影响 - 工程形成"双八百"特高压直流标准化成果,包括典型图纸5500余张,制修订国际标准1项、行业标准9项、企业标准100项,攻克11次特高压交叉互跨技术难题 [7] - 实现设备100%国产化,批量应用全国产换流变阀侧套管、大吨位瓷绝缘子等新组件,推动输变电产业链补链强链 [7] - 在宁夏拉动投资超700亿元,带动电源、电工装备、原材料等上下游产业发展,提升湖南先进制造业、数据中心等高载能产业竞争力 [6] 行业地位与发展 - 该工程是我国今年投产的第三条特高压直流工程,国家电网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特高压输电网络 [7] - 工程体现"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方向,以特高压为载体,结合大型风光电基地与清洁煤电支撑,提升大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 [2][5]
2025年电力、电气设备制造行业分析
联合资信· 2025-04-27 14: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预计2025年电力、电气设备制造行业景气度仍将持续,展望为稳定 [2][2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以来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电源、电网持续保持较大投资规模,随着电力行业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新能源新增装机成为绝对主体,重点输电通道建设稳步推进,产业链带动效果显著 [2] - “双碳”战略实施叠加“稳增长扩内需”预期以及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进入全面启动和加速推进阶段,能源需求增加和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将支撑电力设备制造行业发展 [18] - 特高压建设第三轮周期开启,清洁能源大基地建设以及省间互联通道规划和建设需求或将持续,智能变配电将迎来新机遇 [1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运行情况回顾 - 2023年以来全社会用电量稳步提升,电力行业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电源、电网投资规模大且增速创新高,新能源新增装机成绝对主体,重点输电通道建设稳步推进,行业外部发展环境良好 [4] - 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国内电力投资规模持续增长 [4] - 行业上游主要为有色金属加工等行业,原材料供应充分,但铜材等金属价格易受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行情影响,价格大幅波动会增加企业资金和成本控制压力 [6] - 行业下游主要是电力电网行业和工业领域,2024年全国重点调查企业电力完成投资合计1.78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全国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全国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6083亿元,同比增长15.3%,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3亿千瓦,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全年新增装机合计3.6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达82.6% [8] 行业内企业特征 - 行业位于产业链中游,中小企业众多,竞争激烈,随电压等级提升,行业竞争格局呈金字塔型分布 [11] - 原材料波动对上游供应商影响大,行业内企业应付账款规模大,对上游议价能力强,但下游为发电和电网企业,存在运营资金沉淀风险 [11][12] - 以6家主要电力、电气设备制造上市公司为例,截至2023年底,6家上市企业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重在22.00 - 34.00%,对营运资金占用明显,但企业对上游占款能力较强 [12] - 企业业务结构呈多元化,具备较强技术实力且较早实现多元化经营布局的企业盈利稳定性更强,业务结构多元化和较强技术实力有助于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和业务稳定性 [12] 行业政策 - 一系列政策旨在破除地方保护与要素配置壁垒,为新能源产业链跨区域协同与成本优化奠定基础,统一大市场建设能加速低效产能出清,促进供需格局改善 [15] - 2021 - 2025年有多部政策发布,涉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开展专项行动、建设统一能源市场体系、推动新能源全面入市、引导行业协同发展和优化供需关系等内容 [16][17] 行业展望 - “双碳”战略、“稳增长扩内需”预期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将支撑电力设备制造行业发展,特高压建设、清洁能源大基地建设和省间互联通道规划建设需求或持续,智能变配电迎来新机遇 [18] -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源”从建设超级能源基地和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风电两方面布局,202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升了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与储能设施的重要性,能源清洁化、终端电气化是长期趋势 [18] - “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电网规划投资额高于“十三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对电力、电气设备制造企业经营形成较强支撑 [18] - 电网投资在两个方向发力:一是特高压输变电线路建设拉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2024年有3项特高压项目投运,“十四五”期间特高压项目需求将高增;二是创新应用数字技术推进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及应用,提升电网智能化改造,对二次设备产生显著拉动作用,信息化硬件投资有望大幅提升 [19][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