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文科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基于社会需求视角的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央视网· 2025-06-20 07:46
人才需求现状 - 商务英语人才供给与需求存在巨大反差 传统外贸行业对"语言+商务"型人才需求持续上升 跨境电商 国际金融等新领域更看重数字技术应用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1] - 企业更倾向用职业素养评价体系衡量员工能力 核心指标包括团队协作 客户服务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成果与企业期望仍有差距 [3] - 制造业与进出口贸易行业对高端商务英语人才需求保持高势能 跨境电商 金融科技和现代物流等新兴业态人才需求飞速上升 [3] - 沿海地区侧重培养国际贸易操作能力 内陆地区重点开展外贸单证处理和跨境电商本土化经营训练 形成地域特色人才培育架构 [4] 培养模式问题 - 高校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 毕业生在数字商务操作技巧和职业操守等方面能力不足 导致"用人荒"与"找人难"并存 [1] - 大学生数字商务技能认知与行业需求差异显著 尤其在跨文化商务交流和谈判场景表现明显 [3] - 传统商务英语教学模式难以应对数字经济新要求 如数据分析能力 数字营销技巧和创新改造能力等 [5] 改革方向与措施 - 课程体系需重构为"语言能力+商务知识+跨文化交际+信息技术+职业素养"综合架构 采用双语授课和模块化设计 [7][8] - 建立动态更新教学资源库 融入真实企业案例 创建虚拟仿真实验室和校企实习基地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8] - 师资队伍需加强商务实践能力 安排教师参加半年以上专业实训 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和高管作为兼职导师 [8] - 商务外语学科群建设应从供给导向转为需求导向 动态调整培养方案 重点培育多语种复合型商务人才 [9] - 加强校企合作 将企业需求纳入教学体系 促进人才培养与市场精确对接 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 [9] - 建立跨院校专业联盟和资源共享机制 实现商务外语教育资源数字化整合 [10] 国家战略驱动 - "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急需复合型人才 要求具备语言水平 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专业背景 [5] - 新文科建设要求商务英语专业突破传统外语教育限制 推动"语言技能+商务知识+信息技术"跨学科整合 [6]
复旦大学艺术馆开馆,直面社会议题探索新文科建设
第一财经· 2025-05-19 09:16
展览概况 - 复旦大学艺术馆于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揭幕,首展"日月复光华"为建校120周年纪念活动之一,展期从5月24日至10月10日 [1] - 展览分为四个单元,涵盖传统与当代、个体与集体、差异与共生、技术与魔法等话题,邀请41位国内外艺术家参展 [1] - 展览空间突破传统白盒子模式,部分展厅与校园景观互动,作品融入咖啡区、图书室等场景 [7] 展览内容与主题 - 第一单元"重山复水"聚焦传统艺术的当代转化,王天德用香火烫制技法重构水墨语言,胡向前将棍术轨迹转化为二维图像,庄辉通过行为艺术连接自然与个体 [3] - 第二单元"复其见天地之心"探讨个体与集体关系,李明《ME|WE》以影像互动引导观众参与,冯骏原借用极简主义形式唤起集体记忆 [5] - 第三、四单元"万物以复""一阳来复"引入生物学与AI技术,李山用基因编辑玉米创作,皮埃尔·于热记录非人类生命体自主发展 [5] 学术与跨学科价值 - 展览呼应新文科建设愿景,强调哲学、科学、艺术与技术的跨界共生,突破学科界限 [1] - 以王蘧常《秦史手稿》开篇,贯穿朱东润、周谷城等复旦前辈作品,展现文史哲艺术融通的学术传统 [3] - 浦英玮《世界图书馆》以陶瓷书籍象征知识载体的永恒性,体现艺术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7] 艺术馆定位与规划 - 复旦大学艺术馆联动校内学术资源与国内外艺术机构,定位为"活化传统、对话世界、探索科技"的文化平台 [9] - 计划每年举办3-5个展览,结合学科发展与学生培养,同时面向公众开放 [9] - 艺术馆将与新工科互动,推动艺术在科技领域的价值探索,促进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转化与创新 [9]
复旦大学设立新文科发展基金 校友亿元捐赠助力人文社科创新破局
长江商报· 2025-05-09 23:34
新文科发展基金设立 - 复旦大学设立"新文科发展基金",首期获曹国伟与王长田联合捐赠1亿元,标志着国内高校文科建设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1] - 基金以"催化创新"为核心使命,聚焦理实交融引擎、学科交叉熔炉、科教融汇枢纽三大战略支点 [1][2] - 基金将助力文科从"知识仓库"升级为"战略智库",在数字人文、计算社会科学、全球治理等领域抢占学术制高点 [2] 学科交叉与科技赋能成果 -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利用AI技术实现甲骨文缀合效率突破,近一年新增50组甲骨文拼缀成果 [1] - 新闻学院"望道班"采用"2+X+Y"培养模式,2024届毕业生在媒体融合岗位就业率同比提升40% [1] - 历史系与计算机学院联合开发的"古代贸易路线大数据分析平台"吸引12个院系300余名学生参与,催生《丝绸之路数字考古图谱》等跨学科成果 [2] 人才培养与学科融合 - 基金将培育"π型人才",即兼具人文经典与代码算法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 - 通过"学科特区""揭榜挂帅"等机制,支持数字时代人文社科方法论体系构建 [3] - 首批项目涵盖"长三角数字文化遗产地图""全球传播力指数模型"等课题,与华为、腾讯等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 [3] 行业发展新趋势 - 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深度融合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数字治理等复杂议题的必然趋势 [2] - 传统文科面临学科壁垒固化、研究范式滞后、社会服务脱节三重困境 [2] - 复旦大学探索"守正创新、融通致用"的文科发展新范式,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样本 [3]
专家学者齐聚三江学院,共探新文科建设创新路径
扬子晚报网· 2025-05-09 04:42
新文科专业群建设指导会 - 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召开新文科专业群建设指导会 教育界领导 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新文科建设的创新路径与人才培养新模式 [1] - 三江学院理事长封超年强调新文科专业群建设是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深刻变革 需以开放 创新 务实的态度推进 通过专家引领 业界共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1] - 国务院教育咨询委员王湛提出四点建议 包括动态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变革育人方式 在创新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坚持开门办学打造精品学科 [1] 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发展概况 - 三江学院是江苏省首家民办本科普通高校 坚持立德树人 以生为本 学用结合 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 [1]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由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包忠文教授创建 现拥有汉语言文学 新闻学两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以及中文师范 网络与新媒体两个辅修专业 [1] - 2023年起与扬州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设有数智媒体 前卫传媒等四个微专业 以及融媒体传播 文学创作等三个分流培养方向 [2] 学院未来规划 - 院长周建忠表示将优化学科课程设置 打破学科专业壁垒 构建科学合理的新文科专业群 [1] - 通过深化校企合作 强化实践育人 培养适应数字时代的复合型文科人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