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全国连锁

搜索文档
整个社会都在喊没钱了,但市场上依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消费冠军
创业家· 2025-08-24 10:29
日本消费市场启示 - 日本在"失落的三十年"期间涌现出优衣库、宜得利、711、唐吉诃德、萨莉亚、明治食品等消费冠军企业 [9] - 日本消费市场呈现两大趋势:刚需持续升级(产品丰富度高、性价比高,便利店餐食仅需10-20元人民币)和商业业态变革(便利店、折扣店替代超市百货成为主流) [9] - 平替需求崛起,消费者从购买意义和炫耀转向关注实质,例如优衣库替代奢侈品,宜得利在日本市场超过宜家 [10][11] 中国消费投资策略 - 中国消费企业需学习日本三大核心能力:商品极致性价比、线下零售运营能力、通过执行效率实现成本控制 [12][13] - 下沉市场将成为中国未来二三十年最主流、最大众、最核心的市场 [14][15] - 京东案例验证零售核心要素: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其上市后收入增长16倍,利润从2亿增至350亿,成为中国首个万亿零售企业 [16][18] 结构性投资机会 - 中国消费市场存在两大结构性机会:新一代国民品牌和新一代全国连锁 [28] - 启承资本专注消费投资,已投20余家企业,其中10亿营收以上15家、50亿营收以上5家、100亿营收以上3家,社区门店超25000家,购物中心门店超4000家 [24] - 2023年被投企业德尔玛、十月稻田、锅圈相继上市,均于2020年疫情期间完成投资 [25] 基础设施与创新动能 - 2016-2017年中国基础设施巨变(物流、仓储升级),催生新一代创业者以更快速度实现电商规模化 [21] - 疫情为食品公司带来巨大增长机会,被投企业在2-3年内快速抓住市场契机 [26] - 存量时代企业需具备双基本盘:国内通过产品创新抓细分需求,海外通过品牌输出提升价值链位置 [36] 产品创新与出海战略 - 日本品牌出海经验:优衣库近5年股价增长10倍,索尼80年代股价涨幅超600%,花王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36] - 产品创新核心方法论包括花王"矩阵式研发"(提升SKU研发效率数倍)、优衣库"数据驱动商品力"、索尼技术差异化与品牌溢价 [37][48][49] - 品牌出海需解决文化沟通问题,让本地消费者感受到品牌在解决其问题而非单纯卖产品 [45] 行业实践案例 - 锅圈、十月稻田采用反周期战略和融资策略实现逆势上市 [41] - 天图投资通过定位理论助力周黑鸭、百果园、奈雪的茶等企业实现品类突围 [42] - 洛可可设计通过"三品合一"(品类-产品-品牌)体系打造55度杯、海底捞自热火锅等爆品 [44]
中国创业者的信心从哪里来?首先是9亿人的刚需升级机会
创业家· 2025-07-06 10:22
中国消费市场结构性机会 - 下沉市场9亿人口成为主流消费群体,消费升级潜力巨大[5] - 高线与低线市场连接形成"蛋糕模型",包含富裕阶层/中产/主流市场三层结构[7][9] - 新一代基础设施(美团/抖音/小红书)提升信息与供应链效率[11] - 电商与管理效率下沉推动市场变革(拼多多/社区团购/加盟制)[12] 消费品牌发展案例 - 瑞幸通过产品下沉策略实现快速扩张,门店从16000家增至20000家,酱香拿铁单日销量达500万杯[6] - 星巴克在中国拥有6000家门店,为全球第二大市场[6] - 蜜雪冰城通过加盟模式扩张至近30000家门店[12] - 零食折扣业态兴起,零食很忙与赵一鸣合并后突破10000家门店[13] 消费周期演变 - 2019-2020年处于可选到升级阶段,李佳琦618单场销售额超百亿[12] - 2021年后必选消费崛起,锅圈/十月稻田等食品品牌快速发展[12] - 2023年刚需平替成为趋势,源氏木语/德尔玛等平价品牌受青睐[13] 投资方向 - 新一代国民品牌与全国连锁被视为两大结构性机会[13] - 消费时钟模型包含刚需/可选/平替/升级四个阶段[12]
中国创业者的信心从哪里来?首先是9亿人的刚需升级机会
创业家· 2025-06-29 10:09
下沉市场机会 - 9亿人的下沉市场将成为中国消费主流市场 过去中高端品牌主要面向二线以上城市三四亿中产 而未来增长将来自下沉市场[5] - 瑞幸案例显示品牌下沉速度惊人 从一二线扩展到四五线仅用两年 门店数从16000家增至超20000家 酱香拿铁单日销量达500万杯[6] - 当前市场模型呈蛋糕状:富裕阶层全球消费 中产阶层压力最大 9亿下沉市场青年群体因低购房预期释放购买力[9] 基础设施变革 - 拼多多/抖音/小红书等超级平台实现9亿下沉市场数字化连接 内容消费与一线城市同步[12] - 电商基础设施通过京东/淘宝/社区团购下沉至乡村 供应链效率显著提升[12] - 蜜雪冰城通过加盟制等新型生产关系实现近3万家门店 管理效率创新支撑规模化扩张[12] 消费周期轮动 - 2019-2020年消费升级阶段 李佳琦618单场销售额超百亿[12] - 2021年后必选消费崛起 锅圈/十月稻田等食品品牌快速增长[12] - 2023年平替产品爆发 零食很忙合并后破万店 源氏木语/德尔玛等可选消费平替品牌涌现[13] 结构性投资方向 - 新一代国民品牌机会 如瑞幸/零食很忙等实现全国化渗透[13] - 新一代全国连锁机会 依托基础设施和管理创新实现高效扩张[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