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科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学一点人生哲学,对自称社畜、牛马的年轻人有好处
第一财经· 2025-08-29 02:05
人生哲学的价值与应用 - 人生哲学作为哲学分支 专门解决人生选择及价值相关的困惑 如人为什么活着 人生幸福感来源 重要人生路口的选择 但并非提供现成答案 而是提供思维工具帮助个人寻找答案[1] - 哲学本质上有用 提供大局观 帮助了解自身行为的宏观意义和道德意义 避免思维迷障和人生歧途[1] -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徐英瑾在新书中梳理哲学史上关于人生哲学的内容 提供十组哲学家的人生提案 包括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理想主义 亚里士多德的现实主义 非理性主义 注重哲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1] 古典哲学与现代哲学的对比 - 古典时代哲学家如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生活条件更安逸 有家庭生活 社会影响更大 其人生哲学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对现代读者仍有启发[4][5][6] - 现代哲学从康德开始变成面向同行的专业领域 使用行话 与大众隔离 近代哲学家普遍贫困 如康德因贫苦拼命教书无法结婚 黑格尔为生活所困扰 私生子礼物比婚生子女便宜[4][5] - 近代文学家如歌德比哲学家富裕 歌德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作为中间人抽成获得丰厚报酬 拜伦资助希腊海军 哲学家被文学家挤压[5][6] 当代社会现象与哲学解读 - 年轻人自称社畜 牛马 打工人 反映自我犬儒主义 包含尊严贬低和反讽 自动破坏宏观人生计划 形成不喜欢个体奋斗成功 更喜欢努力搞破坏的社会心理现象[6] - 动画电影《哪吒》和玩具Labubu因獠牙代表的攻击性受欢迎 反映社会原子化程度高 人无法积累人脉应对风险 友谊作为反原子化的方法重要性上升[7] - 城镇化快速推进导致中国社会原子化程度越来越高 需要借助古代哲学家关于友谊的方法建立人际联系[7] AI时代文科教育的价值与挑战 - 人工智能时代理科可能先被AI取代 因为大语言模型最熟悉编程语言 底层编程工作可由机器完成 而人类语言表达仍是挑战[8][9] - AI时代重要能力是将想法用语言说清楚 但当前教育存在语文教育短板 大学生母语和英语能力不足 大学语文不是必修课 构成障碍[9][10] - 文科无用论是形势误判 美国重视文科回潮 但国内未传递此声音 AI时代文科需要理科教育 但应开设文科版数学课 由历史系 经济系 心理学系或社会学系搞定量分析的老师教授 重点让文科生理解思想 用正确命令调取数据 判断机器幻觉[10]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进化,文科还有学的必要吗?
新华社· 2025-05-21 02:06
人工智能对文科教育的冲击与挑战 - 人工智能在流程化、制式化公文写作领域已超越普通人水平,引发对文科专业存续的质疑 [1] - 自媒体炒作"文科消失论",加剧学生及家长对文科前景的焦虑情绪 [1] - 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冲击是全面的,不仅限于文科领域,理工科同样面临替代风险 [2] 文科教育的核心价值与不可替代性 - 文科教育培养人文素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2] - 人文学科目标是培养完整人格和社会服务能力,而非仅训练写作、翻译等技能 [2] - 人工智能时代更需要哲学和人文科学,文科消失论属于跟风炒作 [1][2] 当前文科教育面临的结构性问题 - 全球顶尖院校缩减文科招生,我国高校出现文科专业减招、停招现象 [3] - 文科课程与社会需求结构性不匹配,部分课程内容与现实脱节严重 [3] - 文科研究存在庸俗化、低水平重复问题,影响教育质量 [3] 文科教育的转型与创新路径 - 复旦大学强调文科要"做精",培养能引领时代的思想者 [5] - 新技术推动文科研究方法变革,需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教育模式 [5] - 学科交叉成为趋势,复合型人才(人文素养+大数据技术)培养是未来方向 [5][7] 文科与人工智能的共生关系 - AI应用的底层支撑来自哲学、理论等文科领域的长期学术积累 [7] - AI未来最难解决的复杂社会系统问题(如政策、文明演化)正是文科研究范畴 [7] - 国内顶尖高校加速文科与理工医交叉,复旦大学双学位规模达2025级招生的12.4% [7] 对文科考生的建议 - 应基于兴趣选择专业,避免盲目跟风 [7] - 关注"新文科"专业群、强基计划及文理交叉学科项目 [7] - 需做好大学阶段学习交叉学科的准备 [7]
在 AI 的时代找回文科教育的核心价值|声东击西
声动活泼· 2025-04-29 06:01
AI时代文科教育的核心价值 - 文科教育在AI时代面临重新定位,需从单纯写作技能转向培养表达能力和思想深度[4][8] - 表达形式多元化趋势明显,视频、播客等媒介与文字同等重要,但核心在于思想价值观的塑造[8][9] - 语文教育本质是培养信息处理与批判性思维,包括文本结构分析、作者意图洞察等螺旋式提升的能力[12] 跨学科融合与职业发展 - 文科专业边界模糊化,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与AI技术产生交叉应用,考古学等传统学科显现情感教育价值[18] - 新兴职业如心理咨询细分领域、内容创作者等需求增长,文科素养成为职业迁移的基础能力[19][20] - 未来教育可能将人文学科作为各专业底层必修课,强调人文思考与技术发展的结合[22] 人机协作的教育实践 - AI降低创作门槛激发学生积极性,但需保持创作主体性,形成"构思-AI完善"的新型创作模式[27][28] - 教育者开始采用AI辅助教案编写,但需建立使用规范,明确AI辅助比例与责任归属[24][29] - 伦理判断成为AI时代关键素养,需通过经典文本分析培养价值判断能力,如鲁迅作品的社会批判视角[14][16] 教育方法与媒介创新 - 混合式教学受推崇,通过多媒介输入(书籍/电影/短视频)建立信息审美,避免单一媒介依赖[10][11] - 青少年播客节目兴起,以10分钟短内容培养深度思考习惯,年更新量达每周三期的规模化产出[32] - 评估方式灵活化,接受rap歌词等非传统形式作为文本分析能力的考核载体[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