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搜索文档
把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写在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
人民日报· 2025-06-12 22:02
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与法规 - 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于3月1日起施行,旨在全面加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2] - "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被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2] -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出推广安徽"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将传统文化融入社会治理 [8] 文化遗产保护技术与成果 - 龙门石窟应用微波水分仪、超声波无损检测等技术提升文物保护水平 [1]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免费开放率91.46%,年接待观众14.9亿人次 [3] - 2024年抖音新增超2亿条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同比增长31%,1400万网友分享非遗体验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全国现有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10万余项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3] - 截至2024年末,全国建设非遗工坊1.1万家,直接吸纳20多万名脱贫群众就业,人均年收入约3.6万元 [7] - 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新增942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总数近4000人 [4] 文化遗产旅游经济 - 丽江古城2025年一季度接待游客2007.64万人次 [5] - 苏州平江路(1606米)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相结合 [8] - 侗族大歌、陕北说书等非遗项目成为热门旅游体验项目 [7] 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 中国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总数世界第一 [10] - 曾侯乙编钟复制件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12] - 2025年4月,《随州曾侯乙编钟》等3项遗产新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12] 考古发现与研究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包括四川濛溪河遗址群、陕西周原遗址、安徽武王墩一号墓等 [2] - 考古发现涵盖人类起源、中华文明起源等多个领域 [2] 文化遗产回归 - 2025年5月,流失海外79年的子弹库帛书第二卷和第三卷回归祖国 [13] - 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2000多件(套)流失文物回归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