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量型调控
icon
搜索文档
货币政策变局 降准降息 & 买卖国债
2025-09-22 00:59
货币政策变局 降准降息 & 买卖国债 20250921 摘要 三价合一后,稳汇率不再是主要约束,净息差压力促使存款利率随政策 利率下调,资金空转治理影响减弱,总量宽松角度看,三季度末至四季 度降息降准必要性增加,因 7、8 月经济数据低于预期,新增贷款同比 少增,若三季度 GDP 增速低于 5.0%,则需考虑降息降准配合财政政策。 国债买卖重启条件逐步成熟,一季度暂停后市场期待重启,但三季度政 府债供给压力增加导致隐形加息,若四季度财政部提前发行明年政府债, 供给压力将进一步增加,重启国债买卖概率增加,以实现总量宽松或作 为新型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框架在操作目标、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三层面均有变化,操作 目标上,工具箱从传统工具扩展到买断式逆回购和国债净买入;中间目 标上,更关注 M2、社融、贷款等变量;最终目标为稳定经济增长,央 行根据经济形势调整策略。 央行逐步淡化数量型工具,加强价格型调控,关注 DR001、DR007 等 货币市场利率,以及长期收益率和 LPR 报价利率等与实体经济融资相关 的利率指标,但由于中国金融市场以间接融资为主,M2、社融和新增贷 款仍是重要政策指标。 Q&A 2025 年以来货 ...
宏观专题研究:价格型为锚,结构性为轴:中国货币政策新范式
联储证券· 2025-07-31 08:44
货币政策演变阶段 - 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7):货币政策作为行政工具,缺乏市场基础,信贷派生机制缺位[3] - 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7):央行与商业银行职能分离,M2目标确立,数量型调控框架初步形成[4] - 数量型调控主导期(1998-2012):M2和信贷总量为核心,外汇占款激增倒逼数量工具使用[5] - 价格型框架兴起(2012年后):新增人民币贷款占社融比重从91.9%降至57.5%,推动利率市场化[6] 利率市场化进程 - LPR机制改革(2019年):形成"MLF利率→LPR→贷款利率"传导路径,市场化程度提升[8] - 利率走廊建立(2015年起):SLF为上限(2.25%-2.75%)、超储利率为下限(0.35%),7天逆回购为中枢[9] - 2024年利率走廊缩窄:宽度从245bp收窄至70bp,形成"上宽下窄"布局以增强锚定作用[10] 结构性货币政策 - 2024年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增至8000亿元,利率1.75%,定向支持科技企业[11] - 2025年创设科创债券风险分担工具,通过再贷款资金降低科技企业融资成本[11] - 专精特新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分别达15.1%和12.2%,高于整体贷款增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