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援藏

搜索文档
高原之上,看见无尽希望
人民日报· 2025-09-22 09:07
来西藏,看到了什么?除了湛蓝的天、洁白的云和望不尽的山,让人难忘的还有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 这笑容里,映射出传承的力量、发展的希望。 故事里,有教育点亮未来的追求。"我的梦想就是让偏远乡镇的孩子们能得到更好的教育。"那曲市比如 县白嘎乡小学校长土旦曲措,2018年起一直扎根在这座山窝窝里的小学。如今,学校的所有教室全部配 备了电子白板,孩子们可以通过屏幕看到山外的世界。阿旺扎西是五年级(5)班的学生,"长大后想当 一名导游,因为我想多走出去转一转。"良好的硬件设施,优质的教师队伍,能让孩子们望见山的那一 头,憧憬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教育是托举未来的希望。基础教育,从"有学上"变为"上好学";职业教育"接地气、能致富",服务于产 业振兴;高等教育,既加强学科建设,又把培养的人才输送到发展所需的领域;教育援藏,构筑跨越山 海的人才桥梁…… 教育的火种正以燎原之势,为雪域高原的高质量发展带来生生不息的力量。 力量与希望从哪里来?援藏干部故事里或许藏着答案。 故事里,有把技术留在高原上的传承。那曲市人民医院是我国海拔最高的三甲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王艳 龙刚结束援藏任务,觉得"放心不下",紧接着又参与了下一批。以前本地 ...
京藏“双师课堂”赋能西藏教育发展
新华社· 2025-08-14 14:05
教育援藏模式创新 - 京藏"双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线上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由北京市第十中学与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共同开展物理课程教学[1] - 教学模式采用两地教师协同授课方式,北京教师负责案例引导,拉萨教师负责基础概念讲解和教具演示[1] - 单节课筹备周期达两周,涉及课前备课、课中协作、课后反思全流程,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师教学理念[1] 教育援藏实施规模 - 第十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覆盖西藏7市(地)21所学校,涉及17个省(市)471名教师参与支援[2] - 项目建立区内外教师双向交流机制,包含中途轮换制度保障持续支援[2] - 硬件设施投入成效显著,部分西藏学校设施水平已超越北京地区[2] 教育援藏战略转型 - 教育援藏从"输血式"支援升级为"造血式"培养,重点提升本地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和素养[1] - 创新形式包括送教下乡、访学交流、线上国学诵读等多元化协作模式[1] - 长期目标为打造可持续的本地化教育体系,推动西藏基础教育高质量自主发展[2]
援藏接力“点亮”藏民新希望 他们接续奋斗擦亮高原小城崭新成色
央视网· 2025-08-09 06:18
援藏工作成果 - 国家能源集团对口支援聂荣县23年,累计投入无偿援藏资金7.4亿元,援建项目315个[19] - 建成92栋"零碳小镇"小洋房,实现从土房子到现代化住宅的转变,改善牧民生活条件[3] - 新建藏医院、塑胶操场、气膜球馆及自治区首家县级科技馆,配备21件互动科普展品[5][11] 新能源与基建发展 - 在保留传统牛粪墙的同时,屋顶安装光伏板,实现能源结构升级[3] - 规划"新能源+文旅服务区"项目,待345国道通车后实施[21] - 气膜球馆为西藏教育系统首创,解决冬季运动场地问题[13] 教育援藏进展 - 聂荣县中学建设历时多年,从硬件设施扩展到师资培养与课程优化[15] - 科技馆VR航天体验激发学生兴趣,手抄报作品90%聚焦中国航天主题[7][11] - 教育重心从校舍建设转向本土人才培养,强调拓宽学生眼界[15][21] 援藏工作机制 - 中央实施对口援藏30余年,累计派遣十批次近1.2万名干部人才[23] - 第十一批2156名援藏干部已接替工作,延续"接力棒"模式[23] - 援藏干部实行三年轮换制,工作交接包含具体项目建议与资源对接[19][21]
上海民航职院千里送教进藏 礼仪培训润泽雪域蓝天
中国民航网· 2025-08-07 07:57
核心事件 - 上海民航职院乘务学院教师团队于7月27日至8月2日赴拉萨贡嘎机场为西藏民航近百名一线员工开展《职场礼仪》专项培训 [1] - 此次培训是落实学院与民航西藏区局签订的《人才交流培养合作协议》的重要实践 旨在通过教育援藏深化局校协同发展 [1] 培训准备与实施 - 学院提前两月精心打磨课程体系 由院长杨晓青带队组建专业团队 [3] - 教师团队抵藏后通过走访机场窗口岗位及行政一线岗位开展深度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精准把握各岗位实际需求 [3] - 培训为期4天 覆盖旅客服务 贵宾保障 货运安检等一线岗位人员 [5] 培训成效与影响 - 培训课堂互动踊跃 实操指导细致入微 学员以团队形式展示职业形象 礼仪应用 服务沟通等岗位胜任力 [5] - 培训为雪域高原注入专业服务新动能 同时锤炼教师队伍的意志力 适应力和专业胜任力 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与教学相长 [7] - 教师团队克服3650米海拔的高原环境挑战 其中一名教师出现严重高原反应后仍坚持完成教学任务 [5]
陕西“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返陕
陕西日报· 2025-08-07 00:01
教育援藏成效 - 陕西第三批"组团式"援藏教师完成西藏阿里地区为期3年的教育援藏任务,日前返回陕西 [1] - 援藏团队在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在学校管理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教研能力提升、人才全面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 - 结合阿里办学实际,修订完善20余项制度和方法,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1] - 通过"党建+青蓝工程"发挥传帮带作用,20名援藏教师先后与当地60余名教师结为师徒,20余名教师成长为自治区级名师、学科带头人、兼职教研员等 [1] - 建立以校本研修为基础的教师研修体系,借助"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利用援派学校和西安高新一中等学校教师资源,创新开展"一课一研"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1] - 申报并完成自治区级课题5项、地区级课题近50项 [1] - 实施全员导师制,建立学生社团20余个 [1] - 联系陕西省作家协会捐建"柳青书屋",组织110余名学生赴北京、陕西等地开展研学和文体交流 [1] - 推动在陕10所高校在阿里建立大学生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1] 新一轮援藏工作 - 陕西省已完成第四批"组团式"援藏教师遴选工作,援藏教师即将启程,开展新一轮教育援藏工作 [2] - 省教育厅将持续深化"精准滴灌+长效赋能"机制,为西藏教育现代化贡献陕西教育力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