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援藏

搜索文档
高原之上,看见无尽希望
人民日报· 2025-09-22 09:07
来西藏,看到了什么?除了湛蓝的天、洁白的云和望不尽的山,让人难忘的还有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 这笑容里,映射出传承的力量、发展的希望。 故事里,有教育点亮未来的追求。"我的梦想就是让偏远乡镇的孩子们能得到更好的教育。"那曲市比如 县白嘎乡小学校长土旦曲措,2018年起一直扎根在这座山窝窝里的小学。如今,学校的所有教室全部配 备了电子白板,孩子们可以通过屏幕看到山外的世界。阿旺扎西是五年级(5)班的学生,"长大后想当 一名导游,因为我想多走出去转一转。"良好的硬件设施,优质的教师队伍,能让孩子们望见山的那一 头,憧憬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教育是托举未来的希望。基础教育,从"有学上"变为"上好学";职业教育"接地气、能致富",服务于产 业振兴;高等教育,既加强学科建设,又把培养的人才输送到发展所需的领域;教育援藏,构筑跨越山 海的人才桥梁…… 教育的火种正以燎原之势,为雪域高原的高质量发展带来生生不息的力量。 力量与希望从哪里来?援藏干部故事里或许藏着答案。 故事里,有把技术留在高原上的传承。那曲市人民医院是我国海拔最高的三甲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王艳 龙刚结束援藏任务,觉得"放心不下",紧接着又参与了下一批。以前本地 ...
脊梁挺起生命高度——援藏医生的八千里高原守护
杭州日报· 2025-09-11 02:15
西湖的碧波倒映着一个专注的小小身影:9岁的藏族男孩多吉杰布握着画笔,正将雷峰塔的轮廓仔 细描摹。不久之前,弯曲的脊背和变形的双脚还让他寸步难行,是跨越八千里的医疗援手,让这个那曲 草原的孩子终于在杭州挺直了腰背,看见了未来。 多吉命运的转折点,始于那曲市色尼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杭州援藏医疗队队长江元的一次次奔波。 在"远不过阿里,苦不过那曲"的海拔4500米的藏北高原上,江元与队友们的身影,是当地牧民眼中最温 暖的信标。 从为患者争取免费政策,到跑铁路部门申请爱心卧铺;从术前筛查评估,到术后康复关怀,过程的 繁琐与辛苦不言而喻,"但看到医疗援助给患者带去的希望,我们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江元朴素的话 语,道出了援藏医者的初心。索朗多吉脸上重现的笑容,多吉杰布在杭州描摹下的雷峰塔,以及近百名 平均增高17.7厘米、重获新生的患者,正是"抬头挺胸"最动人的注脚。这不仅仅是身体的矫正,更是生 命尊严的重新屹立,是杭州与那曲两地血脉相连、守望相助的深情见证。 让生命之光照彻雪域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援藏的最终目标,是让那曲拥有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医疗队',让优 质医疗真正在这片土地扎根、生长,具备强大的'自我造血' ...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 让优质医疗资源持续惠及更多群众
央广网· 2025-08-21 06:05
医疗援藏工作机制创新 -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于2015年8月启动 形成"以省包市""以院包科"的系统化长期化工作机制 突破过往分散短效的卫生援藏模式 [1] - 北京援藏指挥部携手拉萨市卫生健康委实施"专项救治+个案救治+统分救治"的高原病筛查救治新思路 [2] - 通过"医保+援藏资金"双重保障机制实现群众"零负担"就医 三年来累计筛查21653名群众 340余名患者获得免费医治 [3] 医疗技术落地与学科建设 - 北京同仁医院援藏医生在拉萨完成20余台眼科手术 包括白内障日间手术(当天住院手术出院)和超声乳化微创手术 [1] - 上海医疗专家在日喀则地区落地778项先进经验和技术 本地医生累计掌握394项新技术 [6] - 对于拉萨条件不足的手术病例 开通绿色通道对接到北京积水潭医院 [2] 本地医疗人才培养成效 - 上海医疗专家通过"师带徒"方式在日喀则带教506名本地人才 前十批返沪专家中有231人受聘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专家 [6] - 上海援藏医生采用手把手教学方式 使本地医生逐步掌握内镜止血等新技术 计划2-3个月内实现独立操作 [6] - 日喀则人民医院于2017年创三甲成功 2022年高分通过三甲复评审 [6]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 - 西藏日喀则定日县6.8级地震期间 上海援藏医生连夜返岗抢救重伤员 上海六院骨科专家背着氧气上手术台 [3] - 地震后上海医疗团队为群发伤救治流程提供新思路和宝贵经验 [3]
大手术县里做 疑难病远程看(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人民日报· 2025-07-26 21:52
医疗援藏成效 - 福建泉州援藏医生张聪林在抵达西藏昌都洛隆县不到24小时内成功抢救一名休克前期患者 [1] - 洛隆县人民医院过去受自然条件限制,危重症病例需转院至昌都或成都,现已实现"小病不出县,大手术也能在县里做" [1] - 洛隆县人民医院3年多来完成725例大骨节病手术,2025年正式成立大骨节病救治中心,实现从检查到康复的全程治疗 [2] 医疗技术提升 - 援藏医疗专家带来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心梗溶栓术等成熟技术,并与当地医疗骨干结成帮扶对象 [2] - 2020年12月新院区投用后引入高清腹腔镜、麻醉机、超声刀等先进设备,具备应对多种疑难杂症能力 [3] - 建立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三甲医院的远程医疗会诊机制,实现疑难重症患者不出县治疗 [3] 医疗人才培养 - 援藏医生詹志强主动将主刀机会让给本地医生多吉次仁,通过实践培养其手术能力 [2] - 12位援藏医生坐诊同时,重点培养本地医疗人才梯队建设 [3] - 骨科康复科一体化中心等特色科室已成为当地群众信赖的"拳头"科室 [3] 医院管理优化 - 2024年12月启动精细化管理工作,规范治疗操作动线,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提升配药和治疗效率 [3] - 治疗室、换药室等区域按功能定位划分标准化地标线,物品存放区与操作区明确分离 [3] - 医院治疗环境实现整洁有序、高效安全,推动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