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全场景电动化加速大圆柱验证,逸飞激光“牵头”技术升级
高工锂电· 2025-09-03 09:19
大圆柱电池市场趋势 - 大圆柱电池终端市场需求旺盛 产业化商业化全面加速 2025年将实现全面加速[4] - 大圆柱电池凭借能量密度 快充 安全等性能优势 在乘用车市场渗透率逐步提高[4] - 应用场景从新能源汽车 储能 电动工具延伸至3C消费 eVTOL 无人机 电动船舶 机器人等新兴领域[6] - 高工产研预测2030年中国圆柱电池出货量将超400GWh 2023-2030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1%[5] - 全球46系列大圆柱电池产能规划截至2025年上半年超过60亿颗[6] 技术发展与制造突破 - 全极耳等核心工艺优化推动量产良率大幅提升[5] - 逸飞激光突破全极耳成型 全极耳与集流盘焊接以及整线量产等关键工艺技术难题[5] - 实现46系大圆柱全极耳电池千级ppm量产线批量化交付[5] - 圆柱全极耳电芯装配系列设备覆盖18-60mm电芯不同工艺结构路径[8] - 设备具备高效率 高良率 高智能化优势 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单[8] 产业协同与创新项目 - 启动"大圆柱电池全极耳精密激光焊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项目[5] - 项目聚焦激光光场时空调控技术 多参量融合感知焊接监测系统 全极耳电池精密激光焊接装备集成[6] - 采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 汇聚装备企业 电池厂商及高校科研院所[9][10] - 逸飞激光工程技术研究院构建技术研发-工程验证-分析测试新型创新平台[10] - 湖北省精密激光焊接中试平台入选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 累计服务超过170家高校及产业链企业[10] 产业链配套企业 - 科达利主要产品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和便携式锂电池精密结构件[13] - 公司在国内重点锂电地区完成制造基地全覆盖 包括华南华东等区域[11]
山东产研院高校科技创新创业训练营正式开营
齐鲁晚报· 2025-08-12 06:45
活动概况 - 山东产研院高校科技创新创业训练营于8月11日在济南高科技创新园举行开营仪式 [1] - 济南市人社局副局长张维国及山东产研院党委副书记陈西武出席活动 [1] 政府支持 - 济南市人社局将全力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通过政策赋能 平台搭建 服务保障等措施培育新质生产力 [3] - 活动是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生动实践 [3] 训练营设计 - 训练营为期5天 采用理论赋能+实战打磨+深度会诊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5] - 由知名专家和成功企业家组成导师团队传授创新方法论与转化经验 [5] - 山东产研院事业部项目经理提供一对一跟踪服务 帮助打磨项目并突破瓶颈 [6] 培训目标 - 培养营员科技创新创业能力 发掘优秀科技创新创业高潜人才 [6] - 推动技术逻辑与商业逻辑深度融合 [6] - 推介山东产研院投资体系及资助政策 吸引优质创新成果在山东转化落地 [6] - 力争培育一批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示范性项目 [6] 参与方表态 - 青岛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杨庆利表示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攻克技术产业化难题 [3] - 悉尼大学硕士研究生孙萌代表营员表示将珍惜学习机会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3] 机构参观 - 营员参观了山东产研院创新成果展厅和微纳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3] - 系统学习了山东产研院在体制机制改革 关键技术攻关 高端平台建设及产业孵化方面的先进经验 [3] 战略规划 - 训练营是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 促进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的关键抓手 [5] - 山东产研院将持续深化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战略合作 [6] - 重点支持具有前沿性 市场化的高校科创项目在山东转化落地 [6] - 为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支撑 [6]
浙江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圆满闭幕
央视网· 2025-07-15 10:24
赛事概况 - 浙江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于7月13日举行闭幕式暨颁奖典礼 现场参与人数超过1000人 并同步网络直播[2] - 大赛由浙江省教育厅 共青团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浙江省学生联合会共同主办[2]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滨江区人民政府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共同承办[2]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浙商银行 中国联通浙江分公司共同协办[2] 参赛规模 - 大赛吸引全省100多所高校参与 共计5.93万个项目报名 参赛人次达43.9万[3] - 项目涵盖新工科 新医科 新农科 新文科 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等多个领域[3] - 经过层层角逐 最终232个项目获金奖 399个项目获银奖[3] 赛事成果 - 浙江大学"一知智能——AI大模型互动营销服务产业引领者"项目斩获大赛总冠军[2]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获得15金5银 金牌数位列全省高校第三[3] - 大赛首次设立浙江特色赛道 与省联通 宇树科技合作举办人工智能赛道和机器人赛道[3] 组织机制 - 大赛筹备工作自2024年7月启动 组建10个工作组[4] - 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4] - 汇聚浙江省教育厅 团省委等政府部门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联通等龙头企业[4] - 形成创新要素集聚 创新主体协同的良好生态[4]
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构建“政产学研用”创新生态
中国化工报· 2025-07-14 06:39
产业创新平台建设 - 国科新材料中试基地聚焦高分子材料、能源催化材料和功能性复合材料等战略性新材料产业方向 为相关企业提供产业转化解决方案[1] - 基地首个产业化项目浙江星传星光新材料年产110吨高端聚烯烃弹性体催化剂及中间体创新研发产业基地顺利开工[1] - 中试基地对接项目累计突破200个 攻克关键工艺6项 项目从签约到完成中试装置建设仅用7个月时间[1] 产学研协同机制 - 建立"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 实行"一个支柱产业对接一所知名大学优势学科 共建一个产业研究院"模式[1][2] - 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引进15个高层次人才科研团队 近3年与20多家企业开展30余项技术攻关 帮助企业增收超13亿元[2] - 区域已集聚3所应用型大学 12家大学研究院 35家省级以上企业研究院 形成多层次区域创新体系[2] 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 杭州湾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集成项目孵化、产品研发、交流展示、检测检验和专业服务功能 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综合体[3] - 创新中心已入驻20家项目及企业 集聚7家研究院 400多人创新创业人才团队[3] - 创新开展"网格联企 增值服务"行动 构建包含科研投入、研发能力、专利数量等指标的科创评价体系 实施"一企一策"帮扶计划[3] 产业发展成效 - 杭州湾上虞经开区2024年1至5月规上工业产值达825.96亿元 同比增长10.51%[4] - 通过打通产业创新堵点 实现区域经济新跨越[4]
同济大学携手上海嘉定打造环同济知识经济圈2.0
中国新闻网· 2025-05-27 12:04
科技创新产业化大会 - 同济大学宣布打造"嘉定环同济知识经济圈2 0",嘉定区启动"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新一轮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1] - 大会聚焦新能源汽车、智慧交通、人工智能等领域,搭建高能级合作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新质生产力培育 [1] - 同济大学将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与嘉定区政府、在地企业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 [1] 校地合作进展 - 嘉定区与同济大学合作日益紧密,本次大会标志着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拉开新一轮建设序幕 [2] - 嘉定区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更多标志性、原创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在嘉定诞生并转化落地 [2] - 同济大学将通过"学科融合、机构融合、产教融合"三大举措,打造"政-校-企"共建共享共赢的协同创新生态 [4]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规划 - 同济大学与嘉定区携手打造"嘉定环同济知识经济圈2 0",打造具有创新策源意义的"核爆点" [5] - 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依托同济大学"大制造、大材料、大交通、大信息"四大优势学科 [5] - 将围绕人工智能、现代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学科集群,推动机器人、智慧交通、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发展 [5] 科技活动与成果 - 2025年嘉定科技节以"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培育城市科学文化 [7] - 发布"嘉定区十大科技创新应用场景",聚焦汽车"新四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科创领域 [7] - 启动"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智能系统赛道"评选和"智能系统国际创新大赛" [7]
海南构建具有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5-17 21:52
海南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海南培育出千亿元产值石化新材料产业 完成首次商业航天发射 种业年产值突破180亿元 [1] - 海南以"向种 向天 向海 向绿 向数"为目标 构建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海南着力推动旅游业 现代服务业 高新技术产业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主导产业补链延链 [1] 传统产业绿色升级 - 儋州以海南炼化百万吨乙烯项目为龙头 建立风电产业园 为石化产业注入绿色能源 [2] - 洋浦石化新材料产业园产值较2006年增长5倍 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30% [2] - 园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3年保持在99%以上 [2]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海口国家高新区集聚全省90%以上制药企业 生物医药产值突破215亿元 [3] - 采用"乐城研用+海口生产"模式 加速创新药械临床应用 [3] - 2024年新增外资企业45家 为"海口药谷"千亿元产值奠定基础 [3] 新兴产业布局 - 文昌国际航天城预计年产卫星1000颗 [4] - 崖州湾科技城生物育种安全证书占全国20% 品种审定接近全国25% [4] - 形成国家实验室 高校 龙头企业协同创新格局 [4]
“光链先锋——光子产业链党建共同体”成立大会在苏大举行
扬子晚报网· 2025-05-11 12:17
光子产业链党建共同体成立 - "光链先锋——光子产业链党建共同体"在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成立 旨在通过党建引领凝聚政产学研力量 推动苏州打造世界一流光子产业集群 [1] - 共同体由苏州市光子产业创新集群党委 苏州高新区光子产业链党委 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牵头 联合9家龙头企业共同组建 [3] - 通过"党建链"串联"产业链" 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首批成员包括德龙激光 天弘激光 阿特斯阳光电力 神锋激光等知名企业 [3] 苏州光子产业发展现状 - 苏州作为中国光子产业重要聚集地 已在光制造 光通信 光传感等核心领域形成完善产业链 产业规模超3900亿元 [5] - 龙头企业集聚 集群优势明显 活动现场揭牌"苏州市智能光电感知重点实验室" 聚焦光电材料制备 器件设计和智能系统集成三大关键技术 [5] 产学研合作机制 - 共同体将整合高校智力资源 企业市场需求与政府政策服务 为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提供新路径 [5] - 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设立实习实践基地 组建"光链先锋"党员突击队 推动校企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作战 [7][9] - 通过专家党员进企业打破资源壁垒 加速创新成果落地 同时共育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保障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 [9] 人才培育与招聘 - 活动现场同步举行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25届毕业生招聘会 强化产业人才储备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