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机制创新

搜索文档
大湾区文投会广州首秀 产融竞逐下一个文化“爆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6 02:40
大会概况 - 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于9月5日在广州国际金融城启动首场推介座谈会 标志着全国巡回推介正式开启 保利资本 粤财中垠 三七互娱等文化企业 投资机构及产业园区代表参会 聚焦文化科技融合 投融资机制创新及政策赋能等议题[1] - 大会计划于2025年11月26日至28日在广州举办 预计吸引超800家机构参与 覆盖文化科技 数字创意 文化IP及文化制造等多个前沿赛道[1] - 大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与资本对接平台 秉持"为资金找项目 为项目找资金"运营理念 致力于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高效对接[1] 创新服务模式 - 本届大会创新推出"3+365"办会机制 将3天会期与365天常态化服务相结合 依托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融媒体资源与数据能力 提供高成长性文化企业数据库 项目品牌传播 线上路演直播及精准融资撮合等服务[3] - 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会长王桂科表示 该模式旨在让优秀文化项目在全年获得持续赋能 而非仅限会期内关注[3] - 粤财中垠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王政肯定大会平台价值 称其能高效聚合企业 政府及投资方资源 并第一时间捕捉"文化+"领域新趋势 新技术及新模式[3] 往届成果与案例 - 粤财中垠通过2024年大会投资一家3D打印文化科技企业 该企业技术可实现手办和个性化产品快速制作 避免传统制造业开模铸造的材料浪费 大幅降低成本且环保 其市场规模 营收及利润大幅增长 近期已完成上亿元融资[4] - 2024年大会共吸引800多家投资机构和文化企业参会 包括红杉资本 IDG资本 深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及智谱华章 咏声动漫等优秀文化企业 实现意向投资签约56亿元[4] 活动规划与内容 - 2025年大会将组织"1+8+N"系列活动 包括1场文化产业投资主题大会 8场文化项目投融资路演及N场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活动 覆盖文化科技 文化内容 文化出海 国潮IP及港澳专场等主题[6] - 路演活动满足文化企业找资金 展示新产品及新技术应用场景需求 同时满足投资机构找项目 发布组建基金需求及产业园区政策发布与招商推介需求[6] - 现场将发布《广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手册(2025版)》《2025年度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趋势报告》及"大湾区金文投"典型示范案例[6] 人才与产业协同 -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将协同大会利用AI技术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人才高效衔接 加速影视 动漫及智能交互等领域成果转化[7] - 人才港通过博士创新创业大赛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大赛涌现大量文化科技产业相关项目 这些项目希望通过大会吸引投资[7] 巡回推介与参与机制 - 大会将在广州站后赴北京 上海 深圳 香港 澳门(横琴) 杭州及成都等城市举办推介座谈会 提前释放大会亮点及解读参会价值 推动优质文化项目与资本对接[9] - 组委会开放大会报名及项目征集通道 欢迎文化企业 投资机构及产业园区申请参会 参展及路演[9] - 大会公布商务合作权益包 提供从钻石级联合主办到单场路演冠名的多层次合作权益 满足不同需求[9]
贾康:以“两重”扩大政府有效投资:对应场景和投融资机制创新
搜狐财经· 2025-07-01 01:03
政府有效投资与"两重"建设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作为政府有效投资的核心抓手,旨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与扩大内需的有机结合[1][4] - 2023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2%,2024年一季度增长5.3%,二、三季度分别增长4.7%和4.6%,全年实现5%增长目标,显示经济下行压力下政府投资的重要性[5][6][7] - "两重"投资具有"综合绩效"(考虑正外部性和长远发展后劲)和"适当超前"(公共基础设施长期效益)两大特征,超越传统成本-效益分析框架[1][12][13] 投资场景与项目选择 - 海绵城市建设成为重点投资方向,需配套水系治理、地下综合管廊(30-50年运营期可产生弱现金流)、轨道交通网等系统性工程[2][26][27] - 老旧小区改造和停车位建设(全国短缺约5000万个)被列为普惠性投资项目,乡村振兴项目也纳入长期投资规划[2][28] - 历史案例显示公共基建超前布局的必要性:北京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启用4年即需扩建,沈大高速建成12年后被迫全线封闭改造[18][19] 投融资机制创新 - 特别国债(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50年期)和地方专项债构成核心融资工具,形成"不体现赤字"的闭环资金循环[29][30] - 2024年推行"6+4+2"以债化债方案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公债规模需控制在拉弗曲线所示的"净正效应"区间[31][33] - PPP模式向法治化、专业化发展,从融资创新转向宏观治理创新,与政府投资形成互补[35] 投资绩效与政策配套 - 政府投资30-40%转化为工资性支出可直接提振消费,相比"补短型"投资更侧重"升级型"投资对经济高级化的拉动[30] - 建议建立"双清单"考核机制(企业负面清单+政府正面清单),完善公债健康指标体系和偿债基金方案[14][34] - 需配套数字监管("金财""金税"工程)和阳光化操作,防范低效投资风险[33]
鼓起乡村振兴“钱袋子”
经济日报· 2025-06-27 22:10
财政投入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十三五"时期累计10.55万亿元 比"十二五"时期增加58% [1] - 2021-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已超9.37万亿元 [1] - 浙江省宁波市2024年整合多部门涉农政策 支农资金达16.73亿元 [3] 金融支持 - 2024年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51.36万亿元 同比增长9.8% 增速高于各项贷款2.7个百分点 [1] - 金融机构累计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1672.5亿元 [1] - 农户经营贷款余额从2020年5.99万亿元增至2024年10.38万亿元 年均增速15% [1] 社会资本参与 - 全国近30%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 开展就业帮扶和发展特色农业 [2] - 央企国企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乡村振兴项目建设 [2] - 苏州市累计成立涉农子基金29只 覆盖40个项目 资金规模137.1亿元 [4] 投融资机制创新 - 需优化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 聚焦补足农业农村短板 [3] - 需破除农村资产要素权能障碍 推进全要素产权交易 [3] - 建立"政银企协同"新模式 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 [4] 资金协同合作 - 宁波市整合农业农村/水利/住建等多部门资金形成合力 [3] - 苏州市成立市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合作联盟 [4] - 需建立财政/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定期会商机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