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鸿沟

搜索文档
零工市场,拯救被嫌弃的“暑假工”?
36氪· 2025-08-29 06:30
零工经济市场规模与结构 - 2024年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规模达2.8万亿元 其中灵活用工占比38% 招聘服务占比25% 人力资源外包占比20% 高附加值品类贡献65%增量 [3] - 零工经济平台GMV同比增长68% [3] - 截至2024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突破2.65亿人 占总就业人口比例超30% 其中平台型零工从业者达1.75亿人 [3] - 县域零工占比超60% 31-40岁青年为主力军 本科以下学历占比90% [3] - 平台型零工从业者月均收入6198元 [3] 零工市场政策支持与发展前景 - 人社部等五部门2025年5月发布意见 要求零工市场为灵活就业者及企业提供免费就地就近公共服务 打破户籍限制 [4] - 政策推动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 将零工市场深度融入基层服务体系 [4] - 据预测2050年AI+超级个体将推动零工经济薪资规模突破50万亿元 [4] 零工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 - 技能劳动者2023年缺口达2000万人 其中高技能人才缺口超500万 [6] - 未来五年技能人才需求年均增速将达15% [6] - 外卖骑手总数超1000万人 饿了么活跃骑手超400万人 美团骑手增至745万人且年增近20% [7] - 2024年1-6月北京市外卖配送人员同比增长49.7% [7] - 全国注册网约车司机突破3000万 但日均订单量仅增8% 单车日均接单量从24单降至19单 [7] 暑期工就业特征与技能错配 - 有经验暑期工集中在零售(52%) 餐饮(49%) 教育培训(27%)等传统领域 [8] - 无经验者偏好奶茶店员(29%) 咖啡学徒(28%)等低门槛岗位 [8] - 设计类(22%)和剪辑类(18%)线上工作因技能不足难以承担 [8] 创意零工新兴模式发展 - 深圳小学生承接外卖"最后垂直100米"配送 每单收费1-2元 日收入可达上百元 [10] - 代客祭祀 上门喂猫遛狗等节日特色服务形成新兴零工形态 [11][13] - 游戏角色"捏脸"创作者单次收费数百元 "二次元妆娘"日收入过千 手工"娃衣"制作订单不断 [14] - 宠物侦探 网红景点NPC 短剧群演等小众职业兴起 [14] 汉服产业带动配套服务需求 - 2022年汉服经济市场规模达125.4亿元 同比增长23.4% 2025年有望达191.1亿元 [19] - 成熟汉服妆造师需至少一年系统学习 古风妆造难度仅次于影视特效妆 [25] - 市场优质"妆娘"稀缺 部分化妆师转向汉服妆造赛道 [25] 长期零工发展条件与挑战 - 长期工作需要消费市场持续稳定需求支撑 如汉服市场增长带动妆娘需求 [19][25] - 网约车司机 外卖骑手等体能零工因供给饱和出现收入下降 [21][22] - 创意零工需具备专业知识门槛 如宠物护理需能通过粪便状态判断健康状况 [23] - 灵活就业从业者不再以兼职满足生存需要为主 更多将零工作为长期工作 [26]
最惨就业季,CS学霸GPA 3.98,投2500份简历仅10次面试,AI吞噬入门级岗位
36氪· 2025-08-18 02:12
行业就业形势 - 加州7月失业率升至5.5% 为全美最高 较6月上升0.1个百分点[6] - 科技行业持续裁员 专业和商业服务领域7月流失7100个岗位 信息技术行业减少1000个岗位[8] - 贸易运输和公用事业部门净增1300个岗位 制造业增加300个岗位 蓝领经济复苏而白领经济紧缩[8] 企业招聘趋势 - 科技行业15家最大公司对应届毕业生招聘数量自2019年以来下降超50%[9] - 大型科技公司应届生招聘占比从疫情前15%降至当前7%[9] - 传统企业角色入门级职位发布量去年下降约15% 实习转正率降至51%以下 为五年多最低点[11] 人工智能影响 - AI取代大量入门级岗位 导致原有人才培养链断裂[5][11] - 2025年前七个月美国有超10000个与AI相关岗位被裁撤 AI被列为裁员前五大原因之一[12] - 企业倾向招聘"即插即用"型员工 AI自动化初级任务加剧该趋势[5][9] 个体就业案例 - CS应届毕业生投递2500份简历仅获10次面试 GPA3.98仍面临就业困难[1][3][9] - 部分毕业生失业两年仍未就业 就业市场为近年来最严峻[3][6][10]
毕业生找工作未必锁定一线城市,有地方给毕业生最高10万元综合补贴
第一财经· 2025-07-22 05:19
毕业生就业趋势 - 2026届毕业生中计划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教师的比例攀升至25.1%,较上年增长2.6个百分点,硕士及以上学历群体占比高达35.6% [1] - 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以合计73.3%的意向率成为绝对首选,民营企业意向比例降至10.7% [3] - 薪酬水平仍是应届生择业的核心考量,但对企业人际关系及团队氛围的关注度显著提升,较2025届上升4.5个百分点 [4] 非一线城市就业吸引力 - 2026届毕业生中主动选择下沉至二线及其他城市的比例达34.7%,较上年度提升4.6个百分点 [3] - 合肥对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战新产业毕业生给予最高10万元的综合补贴 [4] - 武汉延续"大学生8折购房"政策,新增"长江学子就业奖励",对留汉工作应届毕业生给予5000元-2万元一次性奖励 [4] - 成都推出"蓉漂计划升级版",提供3万元-5万元生活补贴及"人才公寓前两年租金全免"优惠 [4] - 西安推出"家庭团聚补贴",对毕业生父母随迁落户给予1万元/人安家补助 [4] - 长沙首创"校友企业就业双补",毕业生在校友创办企业就业可享受最高7万元双重补贴 [4] 企业招聘策略变化 - 2026届计划开展校园招聘企业数量同比略降,但提前启动招聘的企业占比上升至33.6% [5] - 选择调高起薪的企业占比为37.6%,选择与2025届起薪保持一致的企业比例上升13.6个百分点 [5] - 前瞻性企业从"用人"转向"育人"与"共建",通过校企合作、实战成长体系等措施弥合技能鸿沟 [5] 雇主品牌建设 - 2025上榜雇主形成共识:未来核心竞争力在于满足青年人才深层需求,建立良性人才生态 [5] - 年轻一代作为高学历、熟悉AI技术的主力军,更追求持续成长、价值认同与发展空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