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扩大居民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杨伟民:“十五五”时期中国总需求增量将更多从扩大居民消费中产生
中国新闻网· 2025-09-14 09:03
核心观点 - "十五五"时期中国总需求增量预计达39万亿元人民币 这些增量将更多从扩大居民消费中产生 [1][2] 需求结构变化 - 资本形成占总需求比重在2009-2014年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 投资增速逐步放缓 [1] - "十五五"期间投资增长空间较过去几个五年规划期收窄 [1] - 净出口对增长贡献率较难维持目前高位 因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仍存 [2] 消费地位提升 - 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2] - 需提高居民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 [2] - 保持经济合理增长所需的总需求增量必须更多从持续扩大居民消费中产生 [2] 政策导向 - 应转变发展观念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实现共同富裕 [2] - 转变地方推动发展方式 激励创新 鼓励消费 营造有利于创业和消费的环境 [2] - 实行鼓励消费政策 既要保护生产者权益也要保护消费者权益 [2] - 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切实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 [2] - 支持消费产业发展 积极发展中高端消费品 [2] 发展案例 - "苏超"赛事作为新方式带动全域消费 [2]
智荟周刊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确保“惠而不偏”
搜狐财经· 2025-08-27 02:50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推出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实施时间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3] - 政策通过财政贴息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 覆盖重点消费领域 体现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促进内需的导向 [3][5] 贴息具体方案 - 小额贷款贴息:单笔5万元以内贷款贴息上限1000元 按年利率3.5%测算可覆盖近60%利息支出(原利息约1750元) [3] - 大额贷款贴息:单家银行每位居民最高享受3000元贴息 对应约30万元贷款额度 按同等利率测算可减轻近30%利息负担(原利息约1.05万元) [3][6] - 设定单家金融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人 兼顾普惠性与公平性 [6] 政策覆盖领域 - 重点支持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生活服务消费行业 [7] - 涵盖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及服务消费 通过生产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 [5] - 服务消费占比显著: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达46.1% 对消费增长贡献率达63% [5] 政策预期效果 - 降低融资成本增强消费能力 引导消费向服务型、绿色低碳和品质升级方向优化 [6] - 短期提振消费信心激活市场 中长期为构建完整内需体系奠定基础 [6] - 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符合居民消费多元化发展趋势 [5] 实施保障机制 - 金融机构需按市场化原则开展差异化授信 基于真实需求和信用状况授信 严禁诱导借贷 [7] - 建立内部核查机制 金融监管局将政策执行纳入日常监管 配合财政部门开展资金核查 [7] - 财政与商务部门通过实地走访优化贷款申请、贴息审核等环节 确保政策直达消费者 [7][8]
把扩内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经济网· 2025-07-14 09:39
全球经济环境与增长前景 - 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将维持在3%左右水平至2030年 较疫情前2000-2019年年均增速3.8%明显下降 [1] -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别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下调0.4和0.5个百分点至2.3%和2.8% [1] - 低增长和高债务并存将抑制全球需求扩张并增大经济金融风险 主要经济体政府债务规模扩张明显且通胀率难以降到2%以下 [1] 中国居民消费率现状与国际比较 - 中国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 2023年为39.6% 大幅低于美国68%和欧盟52%的水平 也显著低于日本55%和韩国48%的水平 [4] - 居民消费率在2010年后大体在35%~40%区间波动 [4] - 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从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增长转向消费和创新拉动增长 [4] 扩大居民消费的具体措施 - 通过增加劳动报酬提高居民收入 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5] - 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建立生育和育幼补贴制度 释放年轻群体消费潜力 [5] - 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将部分投资资金转用于增加公共服务和民生支出 [5] 服务消费潜力与投资结合 - 2024年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总支出46.1% 中心城市比重更高 [6] - 建议放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旅游养老家政服务等领域准入限制 通过理顺服务价格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6] - 通过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领域投资 释放新型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潜能 [6] 深化制度改革形成长效机制 - 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定下划地方 激励地方政府推动扩大消费积极性 [8] - 推进医疗交通运输教育城市公用事业等领域价格改革 通过理顺价格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8] - 新增财政赤字部分用于提高工资水平 确保职工生活不因价格改革而降低 [8]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消费潜力 - 近3亿农业转移人口若按城市居民消费方式消费 人均消费支出将增加30%左右 [9] - 加快落实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解决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教育等问题 [9] -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提高常住地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积极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