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

搜索文档
Cell子刊:薯条汉堡等超加工食品,影响男性生殖及心血管代谢健康
生物世界· 2025-08-29 04:29
超加工食品对男性健康影响的研究发现 - 超加工食品消费量在全球范围内显著上升 其定义为经过工业加工且由高度转化、衍生或合成成分组成的食品 含有与不良代谢健康相关的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 包括饱和脂肪、精制碳水化合物和高能量配方[2] - 超加工食品可能含有增塑剂等污染物 如邻苯二甲酸酯 这些污染物可能在加工或包装过程中渗入 食用后尿液中的邻苯二甲酸酯水平会升高 可能通过干扰内分泌激素而损害代谢和生殖功能[2] 研究背景与现状 -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男性精子数量减少了约60% 精液质量下降的疑似因素包括体重增加趋势、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量增加以及工业源头的内分泌干扰化学物质暴露[6] - 超加工食品消费量增加与男性精液质量下降同步发生 但此前尚不清楚其是否在生育趋势恶化中发挥直接作用[6] - 此前很少有随机对照研究考察超加工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且未说明负面影响是仅因能量摄入增加还是与超加工食品固有有害特性共同作用所致[6] 研究设计与方法 - 哥本哈根大学研究团队于2025年8月28日在Cell Metabolism发表研究 采用严格控制的2×2交叉设计营养试验[3][6] - 研究测试超加工食品是否损害生殖和代谢健康 以及热量摄入过多是否会进一步加重这种损害[6] 核心研究发现 - 超加工饮食导致体重增加及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LDL:HDL)升高 此现象与热量负荷无关[7] - 参与能量代谢和精子生成的多种激素水平受影响 包括GDF15和促卵泡激素(FSH)水平降低[7][8] - 精子质量呈现下降趋势 表现为总活力减少[7] - 超加工饮食后血浆中锂水平下降(与情绪障碍、认知衰退及阿尔茨海默病相关) 血清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cxMINP水平呈升高趋势[7][8] - 研究证实无论热量是否过量 超加工食品摄入均对心血管代谢与生殖健康产生危害[4][10]
当代人手中的"甜蜜陷阱":研究揭示含糖饮料与340万慢性病例的致命关联
GLP1减重宝典· 2025-08-13 10:02
含糖饮料与慢性疾病关联 - 全球2020年因含糖饮料导致新增220万例2型糖尿病(占全球新发病例9 8%)和120万例心血管疾病(占3 1%)[8] - 含糖饮料与约34万例死亡相关,其中糖尿病相关死亡80,278例,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257,962例[8] - 含糖饮料定义为每240毫升含至少50千卡添加糖的饮品,包括软饮料、能量饮料等,不含纯果汁或零卡饮料[9] 中国含糖饮料健康危机 - 1990至2019年中国因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人数激增95%,达46,633例,占总死亡比例从0 34%升至0 46%[11] - 男性死亡人数26,826例(较1990年翻倍),女性19,807例(增幅87%),女性死亡占比增速更快(39% vs 男性35%)[11] - 缺血性心脏病和糖尿病是主要死因,2019年分别导致42,098例和4,534例死亡(均较30年前增长95%)[12] - 山东、河南、河北死亡人数最高(山东年死亡4,337例),重庆、青海、甘肃死亡率增长最快(241%、160%、156%)[12] 含糖饮料与呼吸系统疾病 - 每日饮用超500ml含糖饮料使哮喘风险增加19%,慢性阻塞性肺病风险增加53%[13] - 人工甜味饮料危害更大,每日两杯使慢性阻塞性肺病风险升34%,哮喘风险增10%,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风险涨45%[13] - 适量饮用特定果汁(如橙汁)可降低11%慢性阻塞性肺病风险,但过量仍有害[14] - 饮料对呼吸系统危害排序:人工甜味饮料>含糖饮料>天然果汁,每多喝一杯整体呼吸疾病风险增15-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