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

搜索文档
研发投入逆增15%!华熙生物合成生物布局深化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8-28 14:0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61亿元 归母净利润2.21亿元 扣非净利润1.74亿元 营收和净利润未实现增长 [2]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1.83亿元 同比下降18.44% 归母净利润1.19亿元 同比增长20.89% 扣非净利润0.92亿元 同比增长8.75% 净利润率首次实现同比和环比回升 [2] 战略调整 - 2025年3月公司战略从规模扩张升级为以科研创新为核心的效益型发展模式 董事长亲赴业务前线统筹品牌传播 [3] - 原料与医疗终端业务持续稳健增长 护肤品与营养科学板块经过重塑后焕发新活力 形成核心业务稳中有进 转型板块蓄势突破的格局 [3] 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逆势增长15.25% 重点投向合成生物技术 重组胶原蛋白产业化和微生态制剂三大领域 [4] - 合成生物技术实现菌株改造效率提升30% 微生态制剂已申请5项专利 重组胶原蛋白处于中试阶段 [4] - 研发投入覆盖四大领域:原料研发聚焦新生物活性物开发 药械研发聚焦透明质酸新医学应用 皮肤科学创新研发开展34个项目 营养科学创新研发开展17个项目 [4] 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 - 全球领先合成生物制造平台应用于三大板块产业转化 打通底层研发资源 构建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应用的完整研发链路 [6] - 无菌级HA生产线完成工艺验证 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产业化基地正推进 目标突破生物制造放大瓶颈 [6] - 孵化的华熙唐安生物科技实现肝素聚糖体外全酶法精准合成 技术全球领先 是国内唯一掌握全天然结构抗凝血肝素聚糖生物合成的企业 [6]
持续加码研发 振东制药创新药管线多点推进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05:52
核心观点 - 振东制药在创新药研发管线取得关键进展 其参股公司龙创基药业的阴道用乳杆菌二联活菌胶囊Pre-NDA申请获CDE受理 标志着该药物上市进程迈出关键一步 [1] - 该创新药通过重建阴道菌群平衡治疗细菌性阴道炎 显著提升治愈率且安全性高 无耐药性风险 有望突破传统抗生素治疗的局限 [1] - 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约为35%至60% 抗生素治疗后12个月复发率可飙升至60% 市场对安全有效的新型疗法存在巨大需求 [1] 产品研发进展 - 阴道用乳杆菌二联活菌胶囊Ⅲ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研究终点 Pre-NDA申请正式获CDE受理 [1] - 药物主要成分为格氏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活菌 通过"定殖优势乳杆菌—特异性占位—恢复菌群平衡"模式治疗菌群紊乱引发的细菌性阴道病 [2] - 与传统抗生素疗法相比 该药物具有无耐药性风险 复发率低等优势 能够针对性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 [2] 研发管线布局 - 公司重点围绕肿瘤 皮肤等管线布局研发 抗肿瘤领域储备有治疗胃癌的ZD09 针对乳腺癌骨转移的ZDH02 [2] - 皮肤领域在研新药包括治疗特应性皮炎的SH003 多项管线并行加速实现突破 [2]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9169.07万元 占营业收入6.29% 公司将持续推进创新药研发管线多元化发展 [2] 市场前景 - 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高达35%-60% 抗生素治疗后复发率可达60% 凸显市场对新型疗法的巨大需求 [1] - 微生态制剂通过重建阴道菌群平衡发挥作用 大大满足该治疗领域长期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2]
科拓生物(300858):25H1益生菌主业增长稳健 看好公司长期发展潜能
新浪财经· 2025-08-21 10:36
财务表现 - 2025H1公司实现营收1.63亿元,同比增长18.32%,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下降5.31%,扣非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下降6.67% [1] - 2025Q2公司实现营收0.86亿元,同比增长8.49%,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下降16.49%,扣非归母净利润0.18亿元,同比下降17.67% [1] - 2025H1公司毛利率为49.24%,同比下降5.74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为25.23%,同比下降6.30个百分点 [3] 业务分产品表现 - 食用益生菌制品实现营收1.16亿元,同比增长13.85%,动植物微生态制剂实现营收0.28亿元,同比增长83.12% [2] - 复配食品添加剂实现营收0.18亿元,同比下降0.49%,益生菌技术服务实现营收0.01亿元,同比下降43.42% [2] 费用结构 - 2025H1销售费用率为8.47%,同比下降3.07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8.60%,同比下降1.15个百分点 [3] - 研发费用率为10.25%,同比下降1.38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为-6.09%,同比上升3.31个百分点 [3] 增长驱动因素 - 收入增长主要来自核心益生菌业务及高增长的动植物微生态制剂业务,公司通过推出即食型体重管理新品、儿童益生菌油滴液及与奶茶品牌跨界合作巩固市场竞争力 [2] - 微生态制剂产能逐步释放,下游认可度增加,需求增长亮眼 [2] 利润承压原因 - 利润端短期承压主要由于微生态新工厂转固导致折旧费用显著增加 [2] - 毛利率下降系产品结构调整及新厂折旧影响 [3] 战略布局与发展前景 - 公司战略投资青禾世相,合作开发适合青少年的即食型益生菌产品,进一步拓展C端市场 [3] - 公司成立海外事业部并亮相国际展会,标志着出海迈出实质性步伐,为打开全球市场奠定基础 [3] - 公司产品力根植于研发底蕴,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发布明星菌株科学白皮书等措施,强化菌株资源、功能验证及应用转化上的核心壁垒 [3] - 随着运营效率、产能储备和利用率的持续提升,战略布局成果有望持续释放,为长期业绩奠基 [3] 未来业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年实现营收3.83亿元,同比增长26.5%,2026年4.71亿元,同比增长23%,2027年5.69亿元,同比增长20.7% [4]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16.5%,2026年1.41亿元,同比增长28.4%,2027年1.84亿元,同比增长30.3% [4]